8 学堂(1 / 1)

“大人们在地里忙,小孩子们到处跑。”

“以前在村里没事,只要不跑出村,村里没什么危险的地方。”

“现在不一样了,这山上,且不说下雨天会路滑,就是悬崖都有不少。”

“小孩子满山乱跑太危险了,不能这样。”

大人们本来没觉得有什么,听史永书这么一说,再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于是史永书就可以抛出他真正的计划了。

“我想建一座学堂,让十岁以下的娃娃白天都来上课……免费的。这样既免得他们乱跑出危险,还能学点东西。当然,大人想听也能来听。”

即使以后会有采购和抢劫两条路,笔墨纸砚这些高档货估计也是不够学堂用的。山后面竹子不少,史永书觉得可以复古一下,用一用竹简。只是墨还做不出来,有时间要绑一个制墨师傅上山来,或者自己琢磨一下,看看能不能搞出个低配版。砚台技术含量最低了,说到底就是块石头。毛笔工艺有的复杂,但是不是消耗品,买一次就够了。

在这之前,只能用沙盘木棍了。

沙盘木棍也不错了。

下面的村民们一听,都激动了。

学堂啊,读书啊,那是读书啊。

以前在村里,范书生也开过私塾,但是那私塾每年的束脩可并不便宜啊。村里没有几户人家舍得花这钱,毕竟又不是人人都要去科考。

读书在村里世世代代务农的庄稼汉眼里,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要花很大的代价,才能接触到书和知识。

但是现在,皇上说开学堂免费给学生读书,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皇上,那学堂什么时候开课啊,我做两条椅子送过去。”

“我家多张桌子,不知道学堂要不要。”

“盖学堂我可以出份力!”

……

农民是朴实的,他们觉得上免费的学堂,有点不好意思,都想着要帮帮忙。

看到了人民的支持,史永书很高兴地回了皇宫,叫小珠找来范书生和户部楚账房。自己拿出木板和炭笔写写画画。这是他找到的权宜之计。铅笔的工艺他没有,只能用粗糙的木炭笔,木板写起来也完全没有竹简和毛笔字迹清晰。但是好歹能用。现在山上纸笔紧缺,用一点少一点,打个草稿而已,他不舍得浪费纸笔。

“哎呀朕的丞相啊,不知道丞相的儿子今年年方几何啊?”

范丞相先到。

皇宫正门大开,史永书远远的看见范严,就热情地打着招呼。

范严直感觉一阵妖风吹过,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范严的儿子上次史永书见过,也不小了,放现代应该上初中高中了。

“皇上,叫臣来有什么事?”

范严一礼以后,站在了史永书面前。

史永书是不习惯这样的,他马上让小珠去里面搬了几张椅子出来,让范严坐下。

“范叔,你家儿子叫什么?几岁了?”

“回皇上,叫范涛,十五岁了。”

“都读了哪些书了?”

“半年前臣被先帝委以重任之前,皇上当年读过的书,他都已经读过了。这半年臣对他疏于管教,他也没怎么读书,一直在跟着楚账房帮忙记账。”

记账好啊,记账的数学应该不错啊,这样学起阿拉伯数字也快。

阿拉伯数字史永书是必须要在这里传开的。中华古典文化,在制度统治艺术上登峰造极,但是说到理科和数学,他这个新时代的理科硕士绝对有资格说,他在这个世界独步天下。现代的数学体系对比古典的算筹,优势太大了。

“把你儿子叫来,我要问他几个问题。”

……

考了考范涛,学识没什么问题。年轻人满腔热血,好为人师,听说皇上要用国库给他建一个学堂,让他给孩童开蒙,他很是愿意。一听说还有份额客观的俸禄,就更加激动了,恨不得马上去给别人传道授业解惑去。

小脸都激动红了,坐立不安的,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嗯,人民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不错不错。

这边都聊完了,楚账房才姗姗来迟。

“我想在大山寨这个山头上再建一个这样的学校,”史永书拿出他刚刚画的木板炭笔画,“要多少钱?”

木板上是一张整个学校的粗略图,有教室,有仓库,有操场,有围墙,有大门。

还有一块木板上是教室的三视图和剖面图。景国有一百个左右的学龄儿童,史永书设计了两个教室。

“皇上,如果集中到一起的话,我们有一半人住在别的山头上,他们的孩子要来上学可能要走一个时辰。”

楚账房一眼就看出这是要集中全国孩童一起上课,开口就说出来自己的疑问。

“以前丞相你那私塾里还有学识很好的学生吗?这里应该还缺几个老师。”

史永书问道。

“还有一个,也是史家的,叫史玉,天赋不高,但是很努力,年龄比皇上还大上几岁。他父亲本来想让他去考科举,但是半年前那件事情,也就放弃了考科举的念头。虽然水平一般,但是给孩童开蒙还是绰绰有余的。至于其他人,那还是算了吧,皇上也知道,他们也没打算考科举,认识几个字就完了,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自己也是个半吊子,还是别误人子弟了。”

小珠坐在旁边,一双好奇的眼睛布灵布灵。

史永书尴尬地挠了挠头,看来自己这个原身学习也不太认真啊。范书生看起来对自己课上那些混日子的孩童有颇多怨念。

好在今天并不是在叙旧,可以很灵巧地避开这个话题。

“那让史玉也来当教书先生吧,我们朝廷给他开工资,只要给孩子开蒙就行了,认认字,识识数,别的也不要求多。”

“一共就两个教师。我们全国,除了官员,所有的读书人都在这里了……其实每天走一个时辰来上学也并不是很难接受,楚账房,你说对不对。”

楚光正思考了片刻,道“也只能如此了。”他默默计算了一下,“这整座学校,造价大约五两银子,不会超过十两。但是关键是这后续的纸笔书籍,这才是大头。”

“笔墨我会派人下山搞定,你看后山的竹林可否做成竹简?如此笔墨纸砚不就全部搞定了?况且若非必要,可以先不动笔,沙盘加树枝,也可以练字。”

范书生刚刚从头到尾一直眉头紧锁,没有主动插话,一直在思考,就是因为他担心笔墨的费用。如果像以前他私塾里那种用法,怕是国库的一半就要耗在这学堂上了。

现在一听史永书这主意,就觉得可行,是个好主意,学堂最大的一块费用迎刃而解。

他都不禁对史永书产生了些佩服的感觉。

“绝妙!”楚账房和范丞相同时拍大腿而起,史永书甚至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刚刚从范涛眼中看到的那种光芒。

果然,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心中对于兼济天下的梦想的执着,远不是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可以比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要有一点点机会,他们都会努力去做。既为了家族利益和个人前途,也为了心中最纯真的一份梦想。京师大族的子弟是这样,山沟里的景国的几个读书人也是这样。这也是这片土地上传承千年的文化的魅力。

平天下,从给这百来个孩童开蒙开始。

丞相的动作很快,次日,学堂就选址动工了。史永书站在山顶皇宫的二层天台上看着,工地来了不少自发前来帮忙的农民。为百姓做事,百姓拥护支持,那么做的事情也会一帆风顺,毫无阻碍。

能为大家做些什么,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史永书也觉得由衷地开心。

他靠在天台栏杆上,看着山间的这方天地,这处山水,用手捏了捏小珠的脸,这样想道。

已经过了好几天了,小珠他们家和其他几家已经搬出去了。皇宫,现在也彻彻底底的变成了皇宫。

最新小说: 明光长昼 象棋俗人 西海的故事 蜉蝣死梦 明末的王朴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子不言 明末辽东从军行 心情诗 命运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