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来她在尝试编写自己的原则与使用手册,或许这种把自己适当物化的方式,有助于自己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吧,只是总会遇到新的情景,其中的道与术还需要随时更新、不间断地思考,或许这是吸引她的一件事。
前些天她有些埋怨老公不够关心她,甚至忧患未来老公没时间陪伴,老公提到她缺自己的精神支柱,对于老公来说是“她、宝宝、钱”,对于她来说,除了老公和宝宝还没有别的东西能激发起她的斗志和兴趣,而且老公还是占据很大比例的。她没有进一步追问这样他感受到的是欣喜幸福还是压力。“爱情不是看着彼此,而是一起向远方努力”,他们有各自的远方,也需要有共同的远方。以前很信奉“陪伴对方轮流实现梦想”这一套,如果说他的梦想是升职加薪、给家人更好生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那她的梦想是什么呢?
她的梦想、兴趣与文字和知识付费有关,曾经想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如今现实了一些,只愿意拿“业余时间”来做了。总归要在事中修,且处处是道场。不停地探索与记录,编写并完善她的人生使用手册,就是她想要做的。首要价值是记录及指导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伴随而来的其他价值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也接受,并不会影响自己及家人的正常生活,这就是她理想的状态。
或许工作中的烦恼并没有那么大?因为还没到身体层面的反应。又觉得真到身体层面的反应,或许就晚了,因此陷入轮回与纠结中。事实上,怀孕过程中的工作情绪都没有对宝宝产生太大影响,更不需要担心太大的问题了吧,只是想要设置一个自己退出的底线,比如引发身体的反应,那就是绝对要退出的。纠结是因为有选择,依然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且客观情况上她并没有承担太大的压力,是自己把自己唬住了。成长,终须慢慢破局。
以及她的一部分痛苦来自他人的评价,她太把他人的评价当回事了,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的。即使对方说的是真相,又如何呢?她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反而给自己带来巨大困扰。倒不如以一种“嗯,我知道了,我会慢慢来”的心态拉开自己与那些评价的距离,谁不想成为一个面面俱到很厉害的人呢,谁又能管的了其他人说什么做什么呢,但世界的真相就是,只有需要与适配。如果自己真的努力了还是胜任不了这个岗位,那就随缘吧,总有法子养活自己活下去的。
对父母的滤镜破碎后又拾起,因为自己做了妈妈。她很认同人生的主线任务就是为父母送终、养育儿女这两件事,很小的时候父母是万能的,随着渐渐长大,与父母疏离了起来,她也不曾真正了解过父母。这次产假给了她和妈妈相处的机会,她很佩服妈妈带娃的耐心,是真的沉浸在当下的那种感觉。因为明白了养育儿女的不易,更加敬佩父母。妈妈教了她一些生活技巧,这是她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妈妈没法坦然接受自己的白发,依然爱美,她还没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老去,也不愿面对这个事实,仿佛自己闭着眼不长大,父母就还会是自己心里的大英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