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转变(1 / 1)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成长经历里,对父亲的刻板印象是充满斥责、严厉、悲观、挫折式教育,幼年时总是被勒令不要做某件事情,理由是做不好,似乎在父亲的眼里,作为子女的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点滴事务,都是做不好的。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明白父亲那时候不让我们做家务的真正原因。小时候总认为父亲把我们保护得很好,父亲一定是为了保护我们,不想我们在那些农村小孩子都要经受的身体磨砺中受到任何伤害。

父亲总说对我们从小都是“柴刀不进林、柴棍不拿手”,可遇到事情他却总在抱怨“穷人出娇子”。以至于小时候内心深处对父母亲始终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感。上初高中以后这种愧疚感逐渐引申到了学业上,在一次次考试中备受挫折和懊恼,这种成绩不好就对不起父母的强烈愧疚感直接贯穿整个高中三年,甚至连文理分科都是按照父亲从小为我灌输的医学梦而选择了不擅长的理科。现在细想,感谢高中三年如此顽强的自己,从满心欢喜、充满斗志的起点,到逐渐悲观、低迷、愧疚、无奈、失望的结局,总算是挺过来了,没有把自己的心丢在那段昏暗的时光里。

直到长大以后,独自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斗智斗勇,不断成长、不断反思,才终于明白,父亲对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是我要在自己未来小家庭里杜绝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要学会独立、学会面对生活的技能,并且任何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的期待强加在子女身上,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或者远大抱负强加给任何人,不要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转移给子女,让他们从小就被笼罩在深深的愧疚感里生活。我只要他们平安健康、自由喜乐的活着(虽然我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

当然,说这么多,并不是责怪父亲,对父母多年的养育,心中充满感恩,他们已经是完完全全付出、倾尽所有的给予,至于眼界和教育理念上的局限性,在当时的当下没有破局之法。

最近这两年,父亲好像悄悄在改变,原本找不到实例来证明这一点,但是近期的一件小事情让我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小时候父亲不让做饭,总看不上我们干活的样子。近期独立居住之后的我,开始学着解决温饱问题,无意中在微信家人群里吐槽自己做的菜很难吃,没想到不会玩智能手机的父亲看到了这则消息。他不会打字、不会发语音,只是悄悄的记在心里。那天去办理签注的路上,我给父亲打电话,他主动询问我在群里吐槽的那道不好吃的菜是怎么做的,并耐心的告诉我正确的做法,细节到怎么切合适、各种调料加多少剂量、煮多长时间最佳、有多少种特别方便又好吃的做法......最后父亲满是鼓励的说“做饭不是什么难事,多做几次肯定就会了......”。

听到父亲最后鼓励的话语,当时的心情可谓是惊涛澎湃,惊讶、惊喜、感动、感恩、欣喜......和父亲如此心平气和的谈话,并且谈论的还是生活中小到不能再小的做菜,这样的经历本就是少之又少,更何况是父亲说出了从未有过的言语上的鼓励。结束通话的那一刻,父亲的鼓励让我有种想要告诉全世界的冲动。

父亲如此的转变,心中充满感恩,这或许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新小说: 40岁以前 彼岸之瞳 趣味故事诗集精选 亲历诡故事 昏睡与夏天交织 稀奇事 云之天空 山海摸鱼 我在民俗禁忌游戏里封神 空白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