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二日凌晨,甘赢军开拔,离开广武,进军武威。
广武本地胡人世族领袖佥具冶苓带领五百部曲,联合其余家族,打出“迎高王!驱汉人!”的口号。
一时之间,广武动乱。
这时候他们惊奇的发现,广武不仅仅是精锐尽出,就连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了。
于是天刚刚亮,在张升击退高泽宇,甘赢刚刚兵临武威城下的时候,他们惊奇的发现,大本营丢了。
无数辎重,粮草,武器,全部丢失!
十几万业军的军心瞬间被动摇了。
无力回天!
高泽宇撤退之后和武威内部的守军前后夹击,打败了甘赢。
被切了粮草的军队是十分脆弱的。(参考官渡之战曹操火烧乌巢)
张升本想再搏一把,收拢军队拿回广武,但……如果再败,那么剩下的业军会彻底崩溃!军心涣散就难以收拢了。
这时候甘赢也是被打得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如果不是本部亲兵拼命保护,可怕他也不见得能活着回来。
张升脸色很不好,都不搭理甘赢,只是冷冷的落下一句话。
“丞相,可想好说词给陛下了吗?”
然后就下令全部业军,后撤到金城(今兰州一带)地区驻扎。
七月,消息传到洛阳,吴立炎震怒,直接把甘赢从尚书省丞相的位置撸了下来,勒令甘赢回洛阳待罪,张升则是稳定西北局势。
八月初三,甘赢回洛阳,被吴立炎处罚,减食邑两千户(原先魏国公食邑九千户,为大业食邑公侯之首。),面壁思过,无旨意不得出门。
太子吴英禁足东宫一个月!
八月初七,吴立炎召开紧急会议,就西北地区的混乱进行讨论,随后决定,楚国公宋寖率领一万北骑军支援金城,接管军队,张升降为副手。
会议上,宋寖提出,出征可以,他要求解除太子面壁思过,随他出征监军!
为什么宋寖要求这样?原因很简单,他在保太子。
为什么呢?
列个宋家的简略家族成员表就知道了。
宋得之(392-432)
长子宋寖(413-453),次子宋元(413-429),三子宋升(416-449),长女宋雅(414-488),小女宋阮(428-469)。
老宋死的时候才四十一,而且自从409年跟了老吴之后也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不知道能不能熬出头,等熬出头了已经是公元417年了,那一年林大死了,宋得之担任野军营主帅。
但真正安顿,能接着奏乐接着舞已经是425年业帝国成立的时候了。
扯远了,一句话,宋得之这辈子生了三子两女,时至今日还活着的就只有宋寖和两个女儿。
而长女宋雅在430年嫁给了前中书省丞相葛延(389-455)的小儿子,葛晖(415-440)。
葛晖短命,死的早,就和宋雅生了一个女儿,取名葛兰(434-500)。
太子吴英是427年生人,今年24岁,比葛兰大了七岁,本年葛兰17岁。
没错,这两个人定亲了,是谁说的亲?
皇后张毓说的。
由此可知,皇后张毓绝对不是那种深宫妇人,而是有眼光,有能力的女政治家!
只不过因为皇帝吴立炎太过于英明神武,才让人看不出来她的能力而已。
当年宋寖西进西域的时候,可是携带了吴欢这个皇子,个人来说他也是比较看中吴欢的。
只不过尴尬的是吴欢没有和哥哥争夺皇位的想法,再加上宋寖本就身居高位,位高权重,就没有和甘赢他们一样过多的掺和党争。
在他看来,甘赢是极其愚蠢的,闲的没事非要跟太子对刚。
他就不一样了,两不相帮,就听老表吴立炎的。最重要的是现在甘赢已经掺和进去了,他再公开插一脚支持太子,那就热闹咯。
皇后张毓看出来了这一点,所以想了一个顺其自然的办法。
太子娶葛兰,强强联合!
葛兰身份特殊,也是极其尊贵的。
她的母亲是宋得之长女,父亲是河南大族葛家的嫡系。
吴英娶了葛兰之后,朝堂上的世家和外戚都会归心,到那时,甘赢真的翻不起浪了。
于是早在448年,宋寖就已经和皇后张毓定下了两个孩子的事情,吴立炎也是表示赞同。
回过头来,宋寖才会想捞太子出来。
既然是太子的原因害得西北反叛,那么让太子出马平定,对他的声望来说有巨大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他政敌甘赢可是在西北吃了大亏!
只要他们凯旋归来,就能告诉所有人,甘赢不是太子的对手!
从那以后,所谓的甘赢一党,将会一哄而散!
事实上也是这样,因为这一战吴英和宋寖大获全胜,彻底平定西北。
但却付出了一个极大的代价。
吴英,生于公元427年,卒于451年。
享年二十五。
……
吴立炎同意了宋寖的请求,并且亲自从洛阳送宋寖和吴英到长安!由此可知他的重视程度!
九月初九,业军开拔西北!
十五号,宋寖接管张升大军。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西北也是大变样。
高泽宇军队内部已经开始松散,一切和他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现在的他号召力已经没有了几年前那么大了,能彻底控制的就只有自己的几千人,其他的将领则是半独立的在他手底下做事而已。
其实也不怪其他人不想跟高泽宇,因为他们看不出来跟着他有什么前途。
最重要的是几年前高泽宇反叛称王,然后又取消王号,协助业军灭西凉。
他那种见风使舵的小人形象已经在其他人眼里根深蒂固了,大家都觉得这个二五仔不算什么英雄(蛮夷各族极其敬仰英雄,唾弃小人)。
所以太子吴英第一时间是向广武方向各郡发出文书。
“宇负皇恩,其罪当诛,同党及其羽翼若投诚,可免一死。”
这一份檄文的威力极大,九月二十八,高泽宇副将刘垚率领部下及广武城投降。
与此同时,业朝留守在西北酒泉郡的将领朱哲率领自己的一千二百人夜袭张掖,场内诸军投降,不做反抗。
西北的旗帜倒了,或者说没有旗帜了。
高泽宇显然不能作为一面西北的精神旗帜。
他真正能控制的,掌控人心的就只有武威,除此之外的地方虽然打下来了,但各个家族并不服他。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来的可是大业帝国赫赫有名的军二代兼任外戚二代,宋寖。
于是,十月八日,业军发起进攻,攻击武威。
十一月七日,攻克武威,高泽宇为了不受辱,携全家老小一起自焚。
两次反叛,高泽宇成为了凉国和大业的叛臣,跟后面的吴三桂差不多。
西北之乱平定,业军掌控甘肃,进而恢复在西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