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山西第一坚城!
哪怕平城之前是北魏的都城,可是和他比起来,依然稍逊一筹。
想当年,大周军北伐北魏,大将甘祖统领大周精锐十万,一路过关斩将,直达太原城,进行围点打援。
前后花费一年时间才能啃下,这还是因为太原城内部内乱,有人杀了最高指挥官长孙嵩,才能做到的。
要不然恐怕还需要半年。
哪怕是齐王之乱期间,北魏南下,包围太原,打了两个月依然是拿太原没办法。
还是因为有鲜卑族里应外合,才导致守将林从被抓,城破的。
所以想外部拿下一座军事重镇,没那么容易。
李旺明白,可是他不能不出去。
因为他就是总指挥!城内大军接近十万!周边城镇驻军零零散散也有几万。
他的主力在这里,自然是不能龟缩不出,不然皇帝吴欢非劈了他不可。
另外,如果坐视不管,让柔然扫荡周边城镇,会提高他们的士气,极大的打击业军心气。
所以他必须打。
李旺让宇文峥领五万军留守太原,自己则是率领三万骑兵,两万步兵出城。
并且让城外的苏允骚扰予成可汗。
苏允为了更好的对付柔然军,可是申请了皇帝,把自己在辽州的精锐部队调遣过来了。
八千骑兵!
辽州铁骑震慑辽东半岛南北各族十几年,战力和名气自然是了不起。
一开始柔然的大霖王(予成可汗亲弟)率领五千骑兵劫掠太原周边乡镇,就遇见了苏允统领的骑兵,双方大打出手,半天内相互组织了二十多次的冲击对峙。
傍晚,双方难分难解,苏允这个高龄将军直接带着近卫队三百人,加入战场。
最终在天黑之前,打垮了大霖王。
大霖王年轻,没有苏允这个年纪的能力和不怕死的决心,所以关键时刻带领三十多人退出战场。
最终业军惨胜!
而苏允还没来得及清点战况,远处的柔然援军到了!
天黑了,苏允只能带着能聚拢起来的八百多人离开。
第二天,晨光熹微,出城的李旺大军正面碰上了柔然部队,双方大打出手!
史料记载的,带队的是予成可汗。
李旺身先士卒,激励士气。
可是不知道从哪来了一支暗箭飞了出来,直接刺穿了李旺的左肩,巨大的冲击力让李旺往后倒下,坠落下马。
如果是之前,大家可能会被挑起情绪,大喊杀啊冲啊。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不管是在平定黄寺之乱还是协助太宗皇帝北伐高句丽,李旺一直都是和梁坦子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可是现在的李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他是十几万大军的正式统帅!
不是之前统领几千人的小将了!
他作为十几万人的精神支柱,调配者,他让人打倒了,还不知死活,这是让其他人怎么看?
紧接着柔然骑兵冲击李旺,虽然亲卫队伍拼命把他救了出来,但由于中军被冲散,李旺失去了调遣大军的通讯能力,外面的诸军也无法和李旺取得联系。
为了活捉李旺,柔然的骑兵竟然下马,进行包围。
而这个时候,予成可汗也井然有序的率领本部骑兵进行合围。
此时此刻,大业军的局势其实还是比较好的。
业军和柔然骑兵你来我往,但予成可汗精锐深入业军军阵之中,就等于被包围了。
但包围圈里面,又是业军主帅李旺,就导致了业军的首脑人物在予成的包围圈。
如果李旺没有身陷重围,亦或者苏允还没有撤离战场,恐怕就可以瓮中捉鳖,擒拿予成可汗了。
可惜,没有这个机会了。
改变两军二十几万人命运的一箭射倒了李旺。
据说到了最后时刻,李旺身旁还有五十余人,拼死保护他。
李旺在这个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前半生,征战沙场,和自己的好搭档梁坦子大杀四方,纵横天下。
但自己的好搭档梁坦子已经被抓,生死未卜,如果活着,那自然是被百般折磨。
自己现在是大业北方军最高统帅,要有自己的气节!
于是李旺命令亲卫全力发起进攻!
最终,李旺及其亲卫,全军覆没,李旺本人身中十几刀而死!
李旺(425-465),享年40。
伴随着李旺身死,予成可汗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然后带着浑浑噩噩的梁坦子一起登高来到了一处小土坡。
那一瞬间,曾经的帝国著名将领搭档,李旺和梁坦子,一人被杀,一人被俘。
这样的画面极具震慑力!
但尽管如此,精锐的业军依然没有崩溃,其中有两万多人成建制的有序撤退,其余数万,溃不成军!
此战,业军大败!
主帅李旺被杀,业军被斩杀,践踏而死者一万三千有余,被俘获三千余人!
溃逃者,万余。
冷冰冰的一串数字,代表了大业帝国北方的崩溃。
此战,太原城外业军各自为营,退守其他城镇,亦或者南下避难。
而太原城内,还有宇文峥以及五万守城军队。
苏允那么大年纪人了,临危受命,在太原城外围收拢残兵败将,聚齐力量,以此防备柔然。
四月初二,予成可汗带着李旺的尸体以及落魄不堪的梁坦子来到了太原城下耀武扬威!
此时此刻,柔然依然拥有九万骑兵,震慑中原!
雁门关守将班容领八千驻军,征调民夫入伍,开放武库,扩张军队,拥军一万七千余人!断绝柔然北退之路,并且严防死守,颇有关门打狗的味道。
山西南部,三郡之首,平阳郡内,魏国公甘赢(417-479),向南方帝都洛阳送去自己的绝笔书,内容如下:
“罪臣甘赢,听闻国家危难,胡人肆虐,北境危机。”
“三郡之民,感恩先帝以及陛下之恩德,亦信奉臣父子两代,赢,愿以微薄之力,驰援太原。”
“太原者,先父克之,罪臣不愿胡人肆虐,再次侵扰!今当北伐,不论成败,愿以死报国!”
四月初五,魏国公甘赢,不顾本地官员阻止,散尽家财,招募三郡青壮年,得兵八千!
加上自己本部府兵五百,以此北上!
与此同时,河北邺城将军卢汉明,协大业朝堂前丞相柳枝山,号召河东地区豪族大家捐赠物资,抽调家丁,打造器械。
四月初八,卢汉明将三千邺城军扩展到了两万一千余人,并且率领一万五千军前往太原城。
山西上党城内,守将葛不弃,与上党王吴立高(418-469年,太宗吴立炎堂弟,太祖吴承宗与贵妃郑氏之子),此前收纳太原败军一万,加上城内原本的八百守军以及征召民夫两千,得军一万三千余人。
葛不弃给甘赢去信,相约一同抗击柔然。
河套守将陈浩率领阴山下六千骑兵,驰援太原!
帝都洛阳,出动两万北骑军,两万征伐营大军,以国舅爷张朋,武德侯李丁(他老爹是军功出身的尚书省核心成员,李可,459年去世了,武德侯爵位世袭罔替)为将领,北上围剿柔然军。
四月初十,皇帝吴欢亲自送大军过黄河,看着滔滔黄河,表情认真凝重。
业军遭到如此大败,实在是让人愤怒,作为皇帝,他急切要平定北方!
与此同时,他还下令,晋升辽东侯苏允为辽公!临危受命,临时任命为大业北境各军元帅,统辖黄河以北诸军,赐太宗皇帝的佩剑,给予先斩后奏之权,并且麾下各军将领任命权!
为了让苏允不能拒绝的担任主帅,吴欢可谓是下了血本。
还没开始打就已经给他提升爵位,并且给予了黄河以北的全部军队指挥权以及人事调动权。
摆明了告诉你:“我给你地位,权力,让你没有后顾之忧,掌握北方生杀大权,给朕平了北方!”
此时此刻,称苏允一句北境王都不为过了。
当然了,这时候苏允在距离柔然军的最前线城市,武乡(今山西武乡县附近)。
接到任命,他也是只能硬着头皮接任。
与此同时,他麾下收拢了一万五千余人。
紧接着就是一份又一份支援的情报抵达武乡。
看着各地驻军都来了,苏允也是松了口气,那么多人,应该能剿灭柔然军队了。
有时候我看到这里也是忍不住感慨起来。
没有内斗内耗的中原王朝,容错率就是高。
如果是放在西晋,恐怕早已经灭了。
但业军在经历连续两次惨败后,北方不仅仅没有崩盘,反而是齐心协力的进行自卫反击战!
各地大城市都有军队派遣支援,没有人袖手旁观。
同样是只统一天下三十多年的帝国,大业的凝聚力比起西晋强大了不少。
毕竟只能以孝治天下的大晋实在是难评。
业军调兵遣将,还在太原周边烧杀抢掠的予成可汗也是收到信息,于是打算趁现在离开,可是发现雁门关守将班容把他们进来的路堵住了,打了一架没能突围。
于是急转直下,调转军队硬碰硬的杀到了甘赢大军面前。
四月十五,甘赢大军在北上途中遇见予成率领的三万骑兵,双方展开大战!
战斗打响,本来就在不远处的上党军葛不弃立马前往支援。
本来甘赢大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了,但伴随着葛不弃的强势加入,双方马上就势均力敌起来。
而在武乡的苏允看准时机,统领大军悍然南下,想把予成可汗剿灭。
不过一出门,就碰见了两万柔然骑兵,这些人就是留下来看着他的。
山西的混战还在继续,但大业的另外一个宿敌,登场了。
四月十二日,鲜卑皇帝拓拔高远统领十五万骑兵悍然南下,仅仅四天就横扫了北方的六镇地区!进而威胁盛乐城,平城!
业军北方军队出城战斗,全部惨败!让鲜卑军连战连捷!
公元465年,大业启文七年,四月份的帝国北境,情况如下:
雁门关以南,战火纷飞,骑马与砍杀,激烈无比。
雁门关以北,更加强大的鲜卑骑兵,横扫北境,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