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1)

朱胜祖本不该叫巴特尔。

朔风卷着枯草掠过穹顶,他随二哥巴图鲁返回摩诃岩——那座矗立在草原深处的匈奴王庭,黑色的帐篷群在风中泛着冷光,远处的牛羊如散落的星子,衬得这片土地既苍茫又肃杀。

吉利可汗的狼皮大氅扫过毡毯,他看向四儿子巴特尔,青铜酒樽在手中轻轻晃动:“大越帝国究竟可堪信任?是否真如你所言,像座四处漏风的破草棚,一旦狂风骤雨袭来,便会顷刻崩塌?“

巴特尔垂眸时,眼前闪过四载云游所见:大越的官道上饿殍相藉,县城的衙门前百姓跪成一片,而官署内却传出宴饮的丝竹。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得像草原的夜:“此时的大越早已被胥吏之患蛀空,贪腐成风如附骨之疽,皇权被首府与誉王彻底架空。再逢连年灾荒、义军四起,其颓败之象,比程大雷描述的还要惨烈百倍。“

帐外的风似乎更紧了。吉利可汗听罢当机立断,命五万精骑驰援程大雷,佯攻大越北境的玉门关与嘉峪关——他指尖叩着案几上的舆图,匈奴的铁骑当如草原的惊雷,撕开大越的防线。按原计,程大雷夺取生辰纲后,需第一时间购粮秘运匈奴,以缓解旱情带来的人口锐减,可巴特尔望着舆图上大越的疆域,心中竟掠过一丝莫名的不安。

然事态进展远超预料。程大雷轻取生辰纲如探囊取物,匈奴铁骑更是兵不血刃连下大越十三城。晨雾尚未散尽时,巴特尔的枣红马已踏过第十三座城门,城楼上的旌旗倒在血泊里,风卷着残破的布帛,像极了他在大越见过的、流民身上破烂的衣衫。谁能想到,这个号称拥百万雄师的帝国,竟孱弱至此?匈奴骑兵在其境内纵横驰骋,竟无一合之敌。大越军队见了匈奴铁骑,便如鼠遇猫般望风而逃,只是溃逃前必搜刮尽百姓脂膏,将满城饥民弃作累赘——那些瘦骨嶙峋的身影扒着城墙哭嚎,巴特尔勒住马缰时,弯刀在鞘中微微震颤,他知道,留着这些人便是祸患,可马蹄踏过尸体时,心底总有块地方发沉。

是以每破一城,匈奴必行屠城之策。血腥味混着尘土在空气中弥漫,遍野哀鸿化作催命符,加速着大越的崩解。加之程大雷与燕云十六州的反王起事,各地义军纷起响应,很快,起义洪流与匈奴大军已兵锋直指长安,距城仅百里之遥。晨雾中,长安的城楼轮廓渐显,像一头濒死的巨兽,在风中喘着粗气。

大越并非全无反抗,只是那些腐坏透顶、缺训少粮的军队,怎敌得过蛰伏十余年的程大雷势力,更遑论全民皆兵的匈奴劲旅?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古训,此刻被风卷着掠过长安的城墙,竟成了一语成谶的魔咒。

永寿帝的十数名皇子率军反扑时,巴特尔的弯刀正映着朝阳。他看着那些金盔银甲的身影倒在血泊里,心中没有胜利的快意,只想起在大越茶馆听书时,说书中的皇子们也曾纵马长安街。可此刻,他们的血溅在他的甲胄上,与寻常士卒的血并无二致。经此一役,“巴特尔“三字震彻草原与中原,可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自己曾是“朱胜祖“,那个在长安街头吃着糖葫芦的少年。

未过多久,他麾下一万重骑前锋已踏碎长安近郊的晨雾,铁蹄声在城墙下震出沉闷的回响,像敲在大越帝国的棺木上。

更可悲的是,那些曾在大越帝国权倾朝野的首府秦怀庸、誉王之流,此刻正缩在玄武门后的偏殿里。檀香遮不住他们身上的冷汗,密使揣着蜡丸从狗洞爬出,在暗中与程大雷及巴特尔勾连——他们要打开城门,引匈奴大军与反王势力入城,所提条件不过是保全族人性命、留存部分家产。

巴特尔在帐中摩挲着弯刀上的纹路,心中泛起一阵冷笑:大越沦落到这般境地,不正是你们这些架空皇室、贪赃枉法的奸佞之徒造成的?匈奴人向来耿直,最鄙夷这类毫无底线的小人。他将密信揉碎在掌心,碎纸簌簌落下:“城破之日,便是二人的末日。“

密使垂头丧气带回答复时,秦怀庸与誉王正在清点金银。听到“末日“二字,誉王手中的玉如意“哐当“落地,秦怀庸的手指绞着袖袍,指节泛白——先前那副权倾一方的嚣张气焰,早被恐惧啃噬得干干净净。

长安玄武门的城楼,琉璃瓦在残阳下泛着血色。十几岁便被架上皇位,几十年来被权臣当作傀儡的永寿帝,此刻正整理着褪色的龙袍。风掀起他花白的胡须,远处的喊杀声隐约传来,他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敌军,喉结滚动:大势已去,这长安城,迟早要破。

他择了黄道吉日,斋戒沐浴后的身上带着艾草香,率文武百官及皇室宗亲踏上城楼。砖缝里的青苔沾着露水,他展开罪己诏,声音在风中微微发颤,却字字清晰:“我永寿帝上愧对皇天垂青,下愧对黎民百姓......“说到“饿殍千里、宛如人间炼狱“时,他眼角的皱纹里滚下一滴泪,砸在诏书上晕开墨迹——他想起年轻时曾偷偷跑出宫,见百姓在麦田间欢笑,那时的长安,还不是如今这副模样。

念罢,永寿帝大手一挥。锦衣卫的刀光在阳光下闪过,秦怀庸、誉王等党羽及其族人共 380多人被押上城楼。一声令下,人头落地,尸身被扔下城楼,鲜血顺着砖缝蜿蜒而下,在城下积成小小的水洼。百姓的叫好声顺着风飘上来,混杂着血腥味,刺得人耳膜发疼。

站在父皇身边的穆朝云,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猎猎寒风掀起她的宫裙,她看着那些滚落的头颅,眼神空洞得像深冬的湖——若父王能早些如此狠辣,将这些蛀虫一扫而空,何至于此?可如今,传承 300余年的国祚已如风中残烛,她的命运,大约也只剩灰烬了。

“永寿皇帝,你这老糊涂,误用奸佞,临死倒清醒了。我敬你还算有点气节,保留了穆家皇室的尊严,我答应城破以后,留你个全尸。“

一声断喝劈开风幕。所有城墙上的人目光,都投向那振聋发聩之声的主人:身着重甲,手提弯刀,骑在枣红马上,长相略显稚嫩——正是巴特尔。

穆朝云的心脏像是被无形的手攥紧,耳边的风声都变得模糊。那熟悉的眉眼,不是在大漠陪她看星星的“诸葛“朱胜祖,又是谁?他竟是匈奴四皇子?目光相撞的刹那,像两块万年寒冰在半空相击,她看见他眼中的震惊,一如她此刻的慌乱——有相逢的狂喜,有对敌人的憎恶,更有被命运戏耍的荒谬。

巴特尔的手猛地收紧缰绳,枣红马不安地刨着蹄子。他几乎要从马背上跌下来,甲胄的铁片相撞发出轻响——他从未想过,会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身份,再见到那个跟他同甘共苦,九死一生的昭云兄弟。

“昭云,怎么了?“永寿帝的声音拉回她的神思。

穆昭云没有理会,眼睛死死瞪着他,泪水却先一步涌了上来。

巴特尔避开她的目光,喉结滚动。

“朱胜祖,不,我应该叫你巴特尔,对吧?“她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绸带。

他没有回应。

“两个多月前,你带我去大漠,后来消失了。“她望着城下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往事如潮水漫上来:他教她辨认的星座还在天上,可如今,他的弯刀上沾着她兄长和大越帝国亿万百姓的血,“我以为你被人害死,伤心了好久,无奈之下独自回了长安。没想到你真是'英雄好汉',大越子民的肉好吃吗?血好喝吗?“

巴特尔听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惭愧地低下头。他想起屠城时那些百姓的哭嚎,想起他一声令下血流成河的惨状,喉间像堵着滚烫的沙。

“抬起你的头,看着我。“

他本不想抬,可她的话像草原的勒马绳,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他抬头时,正撞见她眼中碎裂的光。

“做个交易如何?“

风忽然停了。十几万披甲执锐的将士、皇室宗亲,以及城下的匈奴铁骑和叛军,无一人出声,只有旗帜在半空僵住,像幅凝固的画。

“什么交易?“他的声音有些哑。

“放过城中百姓。“她望着城下黑压压的军队,“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国门守不住,我们认了。但百姓无辜。“

“可以。“巴特尔的声音穿过寂静,“还有什么要求,你尽可以说。“

她摇了摇头,泪水终于滑落,打湿了胸前的玉佩——那是他在大漠送她的,刻着小小的“云“字。

“你我的情分,到此为止了。“

本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此刻却安静得能听见泪珠砸在砖上的轻响。

“昭云,你认识巴特尔?“皇后的声音带着颤抖。

穆昭云没有回答,只是望着父王母后、身后的众将士,以及城下的他,渐渐止住泪水。残阳如血,漫过长安城的青砖,也漫过她苍白的脸。

“我多么希望,你不是匈奴王子,我也不是大越公主。“她轻声说,声音轻得像梦,“我们只是漠北牧羊的牧民,早出晚归,看日出日落。“

可风又起了,吹散了这短暂的梦。

“但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再见,我最爱的朱哥哥,来世再见。“

她纵身跃下时,巴特尔猛地勒转马头,枣红马人立而起。他看见她像片凋零的叶子,坠向那片被血染红的土地,目光里的眷恋与遗憾,像针一样扎进他的心脏。

城楼上的风还在吹,带着血腥味,也带着一句消散在风里的叹息。

最新小说: 往刈云 在VIP病房误入精神世界 剑心寄玉 璃理原上草 恶鬼退散手册 木小森和石小磊 第五人格:译电机芯 琅琊集选 本王命硬,王妃随便克 阳光很甜冷风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