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_全文免费无广告阅读 > 同人耽美 > 一生走到老 > 第一百零五章 兄弟三人又相聚

第一百零五章 兄弟三人又相聚(1 / 1)

盛安跨进凉菜房那天,手里攥着本《川粤冷盘图谱》,封皮被翻得卷边,显然在来后厨前就偷偷啃了半个月。邢成义刚从粤菜档口端完最后一笼虾饺,就看见他正对着凉菜师傅的雕花刀发呆,指尖在案台上比划出“蓑衣黄瓜”的斜切弧度——跟当年向佳乐在水台边偷学杀鱼时一个模样。

“安子,凉菜房的刀可比水台的细。”向佳乐抱着传菜单晃进来,围裙口袋里掉出颗剥好的荔枝,“张师傅的片刀薄得能透光,切卤牛肉得屏住呼吸。”她说着,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七把刀,从左到右依次标着“片、斩、剞、削”——这是凉菜房的规矩,每把刀只做一件事,不像水台一把刀走天下。

盛安第一天值班就碰了钉子。他按图谱给“夫妻肺片”调红油,误把花椒油当藤椒油倒了半瓶,麻味呛得张师傅直咳嗽。邢成义路过时,看见他蹲在垃圾桶边扒拉废菜叶,鼻尖还沾着没擦干净的辣椒粉,像颗歪掉的红豆。“别急,”他递过瓶冰镇酸梅汤,“当年我在水台杀错鱼,把鲈鱼当鳜鱼剖了,被李师傅骂得三天不敢抬头。”

真正让盛安找到感觉的,是周五晚上的“凉拌海蜇”。他学着张师傅的样子,把海蜇皮切成均匀的细丝,过三遍冰水后抖入瓷碗,淋香油时手腕转了个漂亮的圈——向佳乐正好来传菜,看见他指尖捏着的香菜段摆成扇形,像极了邢成义在粤菜档口摆烧鸭的手法。“行啊安子,”她敲了敲案板,“这摆盘能拿去拍菜单了。”

下班后的胡同口,烤串摊的铁炉“滋滋”冒油。盛安举着啤酒瓶晃了晃:“今儿张师傅夸我刀工稳,说像‘切宣纸的手’。”火星子映着他笑起来的眼睛,眼角跟向佳乐一样,有颗浅淡的泪痣。邢成义往他烤串上撒了把孜然:“凉菜讲究‘色香形’,你那盘肺片红亮不油腻,确实像样。”说着指了指他虎口处的刀痕,“不过握刀别太死,跟我当初学打荷时似的,手心都能攥出汗。”

向佳乐忽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保鲜盒:“给,我妈腌的糖蒜,配凉菜解腻。”瓷白的蒜粒泡在琥珀色的糖水里,盛安刚夹起一颗,就看见盒底压着张字条,是向佳乐的字迹:“切海蜇要快,像邢哥杀鱼时落刀,别拖泥带水。”他抬头时,发现邢成义正盯着向佳乐发梢的油烟,伸手替她拂开——动作快得像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的卤牛肉,却在触到发丝时顿了顿,指尖蜷成拳塞进围裙口袋。

秋夜的风带着烤串香掠过后厨后窗,三人聊起各自的档口秘辛。盛安说凉菜房的冰箱分三层,上层存卤味,中层放鲜果,最下层藏着张师傅的“秘制酱料”,玻璃罐上贴着红纸条,写着“非请勿动”;邢成义讲粤菜档口的明炉火候,荔枝木要烧到“半红半黑”,烤乳鸽时得盯着皮面的“琥珀纹”,稍不留神就会焦;向佳乐则抱怨传菜部的新学徒,总把“清蒸鱼”和“红烧鱼”端错,害得她每次路过水台都得绕远路——其实大家都知道,她绕路是为了在粤菜档口的打荷台边多站半分钟。

快打烊时,盛安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玻璃瓶:“张师傅给的,治刀伤的紫草膏。”透明膏体里漂着几片紫色草叶,他往向佳乐掌心抹了点,又给邢成义手腕的旧疤涂了层,“凉菜房的刀太利,上周我切胡萝卜手滑,张师傅就是拿这个给我抹的。”药膏带着淡淡草本香,混着烤串的烟火气,在秋夜里织成张温柔的网。

归途经过水产市场,凌晨的货车正卸着新鲜海蜇。向佳乐忽然指着路边的霓虹灯笑:“你们说,等盛安成了凉菜大师傅,能不能在菜单上添道‘安子牌凉拌鲈鱼’?”盛安作势要追她,却被邢成义拦住:“鲈鱼做凉拌得先腌去腥,鱼皮要烫得恰到好处,不然嚼着发韧——”话没说完,就看见向佳乐转身时,眼里映着路灯的光,像落在凉拌海蜇上的碎冰,亮晶晶的。

当第一颗晨星爬上后厨烟囱,三人的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盛安忽然发现,邢成义的工装裤口袋里露出半截纸角,是向佳乐画的“蓑衣黄瓜切法示意图”,边缘被磨得毛糙,却在每个斜切线旁标了小字:“角度45度,间距3毫米——问过张师傅”。而向佳乐的帆布包侧兜,悄悄塞着邢成义用过的旧手套,掌心的防滑皮上,不知何时多了道新缝的线,针脚细密得像凉菜房的雕花刀痕。

有些默契就像凉菜房的秘制酱料,藏在玻璃罐里看不见,却在入口时漫出层层滋味。就像此刻,邢成义替向佳乐拎起沉甸甸的帆布包,盛安踢开脚边的石子哼起歌,胡同口的烤串摊老板喊着“下次再来”,而他们知道,无论在哪个档口,只要下班时能凑在一块儿,听着彼此讲当天的刀光、火光、盘光,这日子就跟撒了芝麻的凉拌菜似的,香得扎实,暖得实在。

而金沙食府的后厨,永远不缺新故事。当盛安在凉菜房学会第一道“水晶肴肉”,当邢成义在粤菜档口熬熟第一锅老卤水,当向佳乐在传菜时记住最后一张包厢桌号,有些东西正在暗处悄悄生长——像凉菜房冰箱里慢慢入味的糖蒜,像粤菜明炉里积了半年的荔枝木碳,像水台边永远留着尾鳍缺口的鲈鱼,等着某个合适的时机,让这三个在后厨摸爬滚打的年轻人,忽然发现彼此早已成了对方岁月里,最不可或缺的那味调料。

毕竟,人间烟火最动人处,从来不止是菜香,更是掌勺人、切菜人、传菜人之间,那些藏在刀痕里、火光里、笑谈里的,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暖的,彼此照见的时光。

《食味记·春宴忙》

正月初七的金沙食府飘着细雪,后厨的蒸汽却把玻璃窗洇出雾色。向佳乐端着“发财就手”(猪手)路过凉菜房,看见盛安正趴在案板上雕萝卜花,刀刃在红心萝卜上转出层叠花瓣,碎屑落进他新换的白底蓝纹围裙——那是张师傅送的“入门礼”,说“凉菜师傅得有身利落行头”。

“安子,这花能以假乱真了。”她凑近了些,看见萝卜花心嵌着粒白芝麻,像落在雪地里的星子,“昨儿包厢点的‘孔雀开屏’,是不是你摆的盘?尾羽的海蜇丝跟真孔雀毛似的。”盛安没抬头,刀刃在花瓣边缘划出细锯齿:“跟张师傅学的‘五瓣攒心’雕法,你帮我看看,这朵能不能配邢哥的烧腊拼盘?”

此时邢成义正在粤菜档口熬制新卤汤,荔枝木碳火舔着陶瓮,八角桂皮的香气混着肉香漫出来。他盯着汤面的浮沫,想起陈光华临走前说的话:“老卤水要‘养’,就像养盆花,得时不时添点新料,却不能坏了底子。”手里的铜勺刚要撇浮油,就听见向佳乐的声音从传菜口飘来:“邢哥,明晚有桌二十人的春宴,菜单里有‘古法烧鹅’,陈师傅说让你盯着炉温。”

抬头时,见她头发上沾着片细小的萝卜碎屑,跟盛安案板上的一模一样。他没说话,只是从打荷台抽屉里摸出个小瓷罐,里头装着磨好的陈皮粉:“给盛安带回去,拌凉拌菜提香。”瓷罐边缘刻着朵木棉花,是他上周在旧货市场淘的,想起向佳乐总说盛安的凉菜“缺股子暖香”。

春宴前的后厨像上了发条的钟。向佳乐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传菜口,只看见邢成义在明炉与打荷台间穿梭,烧鹅皮面被他刷了三遍麦芽糖水,在灯光下泛着琥珀光;盛安的凉菜房亮着长明灯,他正在给“八彩冷盘”摆雕花,胡萝卜花旁配着他新学的“黄瓜卷”,每卷里都裹着片腌渍的酸梅——这是他偷师邢成义的“留味法”,说“就像杀鱼留尾鳍,凉菜也要留个回味的钩子”。

最惊险的是烧鹅出炉时。明炉的温控表突然失灵,炉温蹭地窜高,邢成义看见鹅皮边缘开始焦糊,立刻抄起湿麻布裹住手,硬生生把鹅叉拽了出来。向佳乐正好端着空盘进来,看见他虎口处被烫出红印,却顾不上疼,盯着烧鹅喃喃自语:“皮脆度够,就是右翅尖稍焦,得拿香菜叶遮遮。”

“我去拿香菜!”她转身就往凉菜房跑,裙摆带起的风掀乱了邢成义额前的头发。盛安见她气喘吁吁的样子,立刻把雕好的萝卜花往她托盘里塞:“用这个配烧鹅,花瓣能挡焦痕,张师傅说‘色压过瑕’。”三人配合着给烧鹅摆盘,向佳乐负责淋鲍汁,盛安摆雕花,邢成义最后撒上炒香的白芝麻——当这道“古法烧鹅”端出后厨时,谁也没看见邢成义偷偷往向佳乐口袋里塞了块降温用的冰毛巾,边角绣着极小的“佳”字。

深夜收工,盛安忽然从凉菜房抱出个大食盒:“张师傅教的‘凉拌三丝’,我改良了配方,加了邢哥的陈皮粉,还有佳乐上次说的柠檬丝。”竹筷戳进脆嫩的海蜇丝里,酸甜味混着陈皮香在舌尖炸开,向佳乐忽然发现食盒底部压着张合照——是三人上周在胡同口烤串摊拍的,盛安举着啤酒瓶,邢成义嘴角沾着孜然,她的发梢还沾着片烤焦的葱花。

“咱们仨,现在也算后厨‘铁三角’了。”盛安晃了晃酒瓶,玻璃壁上凝着水珠,映出后厨暖黄的灯光,“水台、粤菜、凉菜,包揽前中后三道,以后要是有人敢在厨房捣乱——”“就用雕花刀削萝卜皮给他看。”邢成义接话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虎口的烫痕,忽然看见向佳乐从帆布包里掏出管烫伤膏,跟他上次给她的金霉素眼膏一个包装,只是标签换成了“烫伤专用”,边角画着只歪歪扭扭的烧鹅。

雪越下越大,后厨后巷的路灯把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向佳乐忽然指着邢成义的围裙笑:“你看,烧鹅油把木棉花都染亮了。”那朵绣在围裙角落的木棉花,不知何时沾了层浅褐色的卤汁,却在雪夜里显得格外鲜活,像朵开在烟火里的花。盛安忽然想起张师傅说过的话:“后厨里最难得的,不是手艺多精,而是有几个能替你盯着火候、递把干净刀的人。”

路过水产市场时,邢成义忽然停住脚步,指着冻库方向说:“明早我去挑鹅,你们要不要一起?盛安可以看看活禽处理,佳乐...想学斩件的话,我带着你。”向佳乐抬头,看见他睫毛上沾着细雪,眼神却亮得像粤菜档口的明炉火——那是她第一次在他眼里看见邀请的意味,带着点生涩,却比任何便签都更直白。

“好啊。”她答得太快,连自己都愣了愣,赶紧补了句,“顺便帮你挑鹅,看你上次挑的那只,翅膀根的肉不够厚。”盛安在旁边憋着笑,忽然指着天上的流星喊:“许愿!”三人仰头时,细雪落在睫毛上,邢成义在心里默默念着“希望她学斩件时别割着手”,向佳乐想着“希望他熬卤水别总熬夜”,盛安则盼着“下次凉菜创新能得张师傅夸”——这些没说出口的愿望,像落在后厨的细雪,悄悄融进了烟火气里。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后厨烟囱,三人发现盛安的雕花萝卜花不知何时掉在了邢成义的围裙口袋里,花瓣上凝着细雪,却没被压坏分毫。向佳乐伸手替他摘下来,指尖触到他口袋里硬硬的东西——是她上周塞的便签,写着“烧鹅出炉前五分钟转炉,皮更脆”,边角被他用红笔圈了圈,画了个小小的对勾。

而金沙食府的春天,就在这场春宴的烟火气里,在细雪融化的滴答声里,慢慢绽出了新的芽。就像邢成义新熬的卤水,在陶瓮里咕嘟咕嘟冒着泡,就像盛安的雕花刀下,永远藏着下一朵没雕完的花,就像向佳乐的传菜路上,永远多绕着那道通向粤菜档口的弯——有些故事不必急着说破,就像老卤要慢慢熬,雕花要细细刻,属于他们的时光,正等着在往后的刀光、火光、盘光里,酿成比任何春宴都更暖的、长长久久的甜。

最新小说: 织田的实力至上主义教室 我是操宠师 一生走到老 遮天:我陈长安要成仙 诸天之新生 乃木坂之打工少女 超神:我,强吻了天使彦 国灵启示录 燃烧诗篇 从阎魔亭开始的型月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