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会当天的晨光透过百叶窗斜切进更衣室,我对着镜子扯了扯西装领口。
胸牌上“范晓萱部门经理“的烫金字被我摸得发暖,昨晚整理到凌晨的邮件溯源文件就塞在西装内袋,纸张边缘硌得肋骨生疼——我早料到有人等不到我把成果摆上台。
“范经理。“前台小妹在门外敲了两下,“评委组到了,冯经理说有紧急材料要给您。“
我推开门,冯经理正倚着走廊的消防栓,金表在晨光里晃得人眼花。
他手里捏着个牛皮纸信封,指节因为用力泛着青白:“刚收到匿名信,说你们部门管理混乱,我想着...评审前总要把情况说清楚。“
我伸手接信封时,指尖触到他掌心的湿冷。
这温度让我想起三天前雨夜里,人才市场那面刺目的红底白字海报——原来他早就在布局。
“谢谢冯经理的'提醒'。“我捏着信封转身,鞋跟叩在大理石地面的声音比心跳还响。
推开会议室大门的刹那,七位评委的目光像探照灯似的扫过来,主审官张总正翻着我提交的改革报告,钢笔在“效率提升40%“那行字上点了点。
“张总,“我把信封放在他面前,“这是匿名举报信。“
会议室里响起抽气声。
冯经理的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站起来时领带歪到锁骨:“范经理这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
“伪造的。“我打断他,从内袋抽出一沓打印纸拍在桌上,“这是近三个月部门所有工作邮件的溯源记录,举报信里提到的'设备数据造假'发生在3月17日,但那天肖工的调试日志有三个部门的签字确认;'强制老员工转岗'的邮件发件人IP地址,查出来是...“我抬眼看向冯经理,“您办公室的内网终端。“
他的金表突然从手腕滑到手背,喉结上下滚动:“我...我也是收到匿名邮件转发的...“
“叮——“
会议室后门被推开的声响像根针,所有人的目光刷地转过去。
丁师傅站在门口,蓝工装洗得发白,手里攥着顶磨秃了边的工作帽。
他看我的时候眼眶发红,帽檐在指尖拧成了麻花:“那信...是我写的。“
冯经理的椅子“哐当“砸在地上。
“上个月改革调整岗位,我以为范经理要赶我走。“丁师傅往前挪了两步,工装口袋里露出半盒降压药,“可她带着程人事来我家,说督导岗需要有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还说绩效够我老伴儿手术费...“他突然梗着脖子看向评委席,“我那天喝多了酒,听了几句闲话就瞎写,范经理没怪我,还让我带新人——昨天我徒弟独立完成了设备调试,他说要请我喝庆功酒!“
张总推了推眼镜,扫过冯经理惨白的脸:“所以这封举报信,是有人利用员工情绪伪造证据?“
“我...“冯经理的汗顺着下巴滴在衬衫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我余光瞥见旁听席最角落的白助理。
她今天没穿那身傲慢的套装,反而换了件素色针织衫,此刻正垂着眼翻我放在桌上的改革报告,指尖在“技术创新奖发放记录“那页停住——肖工的签名旁,还贴着他戴大红花的照片。
“范经理。“白助理突然开口,声音里没了往日的尖刻,“邹总让我来看看。“她合上报告起身,经过我身边时轻声说:“他要是知道你把老化设备效率提了40%...应该会很高兴。“
她的高跟鞋声消失在走廊尽头时,张总已经翻完了所有材料。
他抬头时眼角的皱纹堆成笑纹:“老冯啊,下次举报前,先看看人家准备的证据链。“又转向我,“小范,把你的成果再讲讲?“
我打开投影仪,U盘插入接口的瞬间,蓝光在屏幕上晃了晃。“各位领导,“我对着亮起的空白画面笑了笑,“除了数据,我还准备了段记录——“
“叮“的一声,投影幕布缓缓降下。
台下有人轻声催促“快放“,冯经理还瘫在椅子上擦汗,丁师傅搬了把椅子坐在最前排,眼睛亮得像年轻时候。
我按下播放键。
黑暗里,屏幕亮起第一帧画面——是凌晨五点的车间,肖工蹲在设备前调试参数,晨光照在他沾着黑渍的工装上,身后的“效率提升40%“红榜被风掀起一角。
但画面刚播到这里,张总突然抬手:“小范,这段先暂停。“他指着屏幕里设备角落的一个数字,“这个参数调整...是不是和邹氏集团新出的智能调试系统有关?“
我指尖悬在暂停键上,后背沁出薄汗。
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前台小妹的声音隔着门板撞进来:“范经理!
邹总助理刚才打电话说...邹总本人要视频连线参加评审!“
会议室的灯光在我眼前晃了晃。
我望着屏幕上定格的肖工,突然想起三天前雨夜里,我对着手机喊“第二阶段提前启动“时,背景音里除了键盘声,还有道极轻的“嗯“——像被风吹散的叹息。
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意外“的匿名信。
我按下播放键,画面里肖工抬头笑了,嘴边沾着我硬塞给他的庆功蛋糕奶油。
而屏幕外,我的手机在西装内袋震动起来,备注“邹“的名字亮得刺眼。
投影仪的蓝光在我指尖晃了晃,我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
屏幕里,凌晨五点的车间泛着冷白的光。
肖工蹲在设备前,工具包敞着口,扳手和万用表在金属台面上排得整整齐齐。
他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调试笔,在操作屏上划出流畅的弧线——那是上周三他熬了通宵才优化的参数界面。
镜头慢慢推近,能看见他工装袖口沾着的黑渍,是前一天清理设备积灰时蹭上的。
“这是设备改造第三阶段的实时记录。“我声音比想象中稳,余光扫过评委席。
张总身体前倾,眼镜片上的反光随着画面跳动;市场部的王总监摸出手机在记什么,笔尖戳得笔记本沙沙响;最边上的财务李姐原本抱着胳膊,此刻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节奏和屏幕里设备运转的嗡鸣竟是同步的。
画面切到下午三点。
丁师傅的徒弟小周站在设备前,额角挂着汗,却笑得眼睛发亮。
他对着操作屏输入指令,设备臂精准地夹起零部件,落在检测台上的“合格区“时,金属碰撞声像句清脆的夸奖。
镜头外传来丁师傅的声音:“慢点儿按确认键!
这参数要再核对——“话没说完自己先笑了,“得,比我当年手稳。“
会议室里响起轻笑声。
丁师傅在台下搓着手,工装口袋里的降压药盒被他攥得变了形,可他抬头看屏幕时,眼角的皱纹全舒展开了,活像我上周在他家里见到的,他翻出老相册说“当年我带第一个徒弟“时的模样。
视频最后五秒,是所有人的大合影。
肖工脸上沾着奶油——那是我偷偷让前台买的庆功蛋糕,他推托不过,被小周抹了一脸;丁师傅站在中间,背挺得比年轻人还直,手里举着“效率提升40%“的红榜,边角被他捏出了毛边;连平时最沉默的质检小妹都挤在后排,眼睛弯成月牙。
黑屏的瞬间,张总率先鼓掌。
他手掌拍在桌面上,震得茶杯里的水晃出涟漪:“小范,这段视频比你报告里的数字更有说服力。“王总监跟着点头:“设备改造后的协作流程...这是用了Phoenix AI?“
我喉咙发紧,想起昨晚在办公室改视频时,邹逸的微信突然弹出来:“需要我让技术部提供AI接口日志?“我回了个“不用“,他秒回了个“好“,后面跟着个小猫挠爪的表情包——那是我上周吐槽他聊天太正经时,硬塞给他的。
“是的,我们和邹氏技术部做了接口调试。“我声音带了点颤,“这是肖工主导的优化方案。“
肖工被叫起来时,镜片上蒙了层雾气。
他捏着汇报稿的手在抖,可说到“设备待机能耗降低27%“时,声音突然稳得像台校准过的仪器:“传统调试需要三天,现在AI辅助下...最快六小时。“李姐的钢笔尖在预算栏停住了,抬头问:“后续升级需要多少?“
我心跳漏了半拍。
这是我昨晚在邮件里反复修改的数字,此刻从喉咙里滚出来时,带着滚烫的期待:“初期需要三百万,用于智能模块采购和...技术组培训。“
张总转头看李姐,李姐翻着手里的成本分析表,突然笑了:“我查过你们部门这季度的耗材费——比预算省了十五万。“她在“300万“后面画了个圈,“批两百万,剩下的看后续效果。“
会议室里炸开一片“哗哗“的翻页声。
冯经理不知道什么时候坐直了,领带重新系得笔挺,可指尖还攥着皱巴巴的纸巾,指节发白。
他抬头撞见我看他,张了张嘴又闭上,最后低头把匿名信的信封团成了球。
散会时,丁师傅把我拉到走廊拐角。
他从工装口袋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两块芝麻糖:“我老伴儿熬的,她说要谢你上次陪她去医院。“糖块在我掌心压出温暖的凹痕,他搓着手又补了句,“那信...我下午就去人事科写检讨。“
“丁师傅,“我把糖塞回他手里,“你该谢的是小周——他昨天还说想请你喝二锅头。“
他愣了愣,突然咧嘴笑出了缺牙:“那混小子...得让他买牛栏山!“
夕阳把走廊染成橘红色时,我抱着一摞批文上了顶楼。
风掀起我的西装下摆,楼下的车间还亮着灯,肖工的身影在设备前晃来晃去,小周举着笔记本跟在后面——他们准是在调试刚批下来的智能模块。
“我们做到了第一步。“我对着风轻声说。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屏幕亮起时,霞光正好漫过“邹“的备注。
【我回来了。】
只有四个字,后面跟着个定位——机场高速。
我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把手机贴在胸口。
风里有春天的味道,混着车间飘来的机油香,还有若有若无的,某种即将破土的期待。
第二天清晨,前台小妹抱着一大束香槟玫瑰冲进办公室。
花束里卡着张烫金卡片,字迹是我熟悉的狂草:“庆功宴,晚七点,云顶餐厅。“
我捏着卡片转身,透过玻璃窗看见楼下停了辆黑色轿车。
驾驶座的人降下一半车窗,露出半张轮廓分明的侧脸——是邹逸的司机老陈。
他冲我点了点头,举起手机晃了晃,屏幕上是邹逸的消息:“替我接个人。“
而我知道,他说的“人“,从来都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