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_全文免费无广告阅读 > 玄幻奇幻 > 朱元璋奉天反明 > 第002章 五代十国,后汉覆灭

第002章 五代十国,后汉覆灭(1 / 1)

——书接上回——

昆仑山,屹立于不周之东,其势巍峨,山巅之上,烟霞缭绕,色彩斑斓,犹如织女在晨曦中匆忙编织的锦缎,带着一抹未干的露水,轻轻披覆于这古老而神秘的山脉之上。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

此时南唐见南楚内乱如火如荼,犹如饿狼嗅到了血腥,果断派兵,誓要一举灭楚。

战场上,铁蹄轰鸣,尘土飞扬,南唐大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将南楚的防线瞬间撕裂。南楚军队节节败退,士气低落,南楚皇帝马希崇见大势已去,最终无奈举旗投降,南唐军队欢呼声震耳欲聋,仿佛胜利的乐章已经奏响。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南唐军队还未来得及巩固战果,楚国故地便再起波澜。周行逢如一头崛起的猛虎,带领精兵强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南唐所占的楚地,让南唐的美梦瞬间破灭。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战袍,南唐与周行逢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最终,周行逢凭借过人的智谋和勇猛的战斗力,成功将南唐军队逐出了楚地,武平军占领楚地。

与此同时,南汉也趁机而动,趁南唐灭楚之际,迅速占领了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南汉的版图因此大幅扩张,始尽有岭南之地。

南汉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各地,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南汉在占领岭南后,其行政区划基本继承了唐朝的建制,但为了彰显其国威,南汉统治者将广州升为了兴王府,并定为国都。

兴王府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仿佛预示着南汉将迎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黑暗与苦难。

南汉政权为了科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统治者们滥用酷刑,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刑场上,哀嚎声此起彼伏,血肉横飞,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堪其苦。他们眼中充满了绝望与恐惧,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而南汉的统治者们,却在这残忍与暴虐中,享受着他们扭曲的权~欲与快~感。

同时北方的郭威在经历了后周与北汉之战后,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

郭威因为家族被灭,就立义子柴荣为帝,同时让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

柴荣成为后周第二位皇帝,准备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北汉世祖刘崇,趁着后周国丧,朝廷动荡之际,悄然集结起三万精兵,并勾结辽国,诱使万余名剽悍的辽国骑兵跨越边境,如同乌云压境,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直指潞州,意图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至后周都城。朝堂之上,群臣惶恐,议论纷纷,主张避其锋芒者大有人在。

然而,柴荣,这位年轻的帝王,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力排众议,以铁血的意志宣布亲征,誓要将这股侵犯的狂潮扼杀在摇篮之中。

严浩被委以重任,留守国都,以稳后方。

柴荣率军,如同一支离弦之箭,昼夜兼程,沿途马蹄声急,尘土飞扬,彰显着他们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

终于,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两军对峙,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决战即将上演。北汉军阵势严整,旌旗蔽日,战鼓雷动,仿佛要将天地都吞噬其中。

而后周军,虽人数略逊,但士气高昂,眼中燃烧着不灭的战火。大战一触即发,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

然而,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后周军的右翼,樊爱能、何徽两部,竟在敌军尚未发起攻势之时,便如同惊弓之鸟,不战而溃,四散奔逃,将后周的防线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一突变,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沸腾到了极点。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柴荣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他身披重甲,手持长剑,亲自跃马阵前,不畏矢石如雨,冒死督战。他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如同一道闪电,激励着士气低迷的后周将士。在他的带领下,后周军逐渐稳住阵脚,开始发起反击。

战斗愈发激烈,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柴荣以一己之力,斩杀了北汉的骁将张元徽,这一壮举如同飓风扫过战场,极大地鼓舞了后周军的士气。

而原本在一旁观望的辽军,见北汉军败势已显,也吓得慌忙撤退,不敢再轻易涉足这场已经失去悬念的战斗。

日暮时分,当最后一缕阳光洒落战场,刘词率领的援军终于抵达。他们如同天降神兵,为后周军注入了新的活力。

柴荣与刘词会合,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合力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

高平之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战后,他为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

显德元年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但由于粮饷不继,又加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将其攻克。而在忻口阻击辽军的部队又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柴荣下诏班师回朝。

显德元年十月,柴荣吸取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将禁军整顿为一支威震邻国的军队。

显德二年柴荣派向训(向拱)、王景率军西征后蜀,欲收复秦、凤、成、阶四州。

耶律阮应北汉皇帝刘崇的请求,召集各部首领商议出兵攻打后周,援助北汉。

首领们由于连年征战,民力耗损,不愿意南侵。耶律阮强令他们按期率众南下,自己也统率本部人马于九月到达归化州的祥古山,晚上驻宿于火神淀。各部首领也带领人马赶到这里。

耶律阮祭祀辽东丹王亡灵后,设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领,喝得大醉,被左右扶入内帐。部分辽朝宗室趁机发动政变,耶律察割和耶律盆都率领一班酋长冲入内帐,杀死了耶律阮;耶律阮死时年仅三十四岁。

耶律屋质逃出,带救兵与耶律述律等消灭了耶律察割等的叛军,耶律述律改名、称帝,耶律璟成为辽朝第四位皇帝。

而此时的柴荣先派士兵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又夹胡卢河而建城垒于李晏口,派重兵戍守。

柴荣亲览之。并采纳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

显德二年七月,柴荣向训等被阻于凤州,战事陷于僵局,而西征之师的军需供应不继,宰臣执意请求罢兵。柴荣派赵匡胤作为特使前往秦州前线视察战局,赵匡胤返回后,认为定能获胜,从而坚定了柴荣的攻讨之志。

显德二年九月,后周军大破后蜀,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至十一月,攻克凤州,尽复四州之地。

显德二年十一月,柴荣准备亲征南唐,先派李谷统领韩令坤等十二位将军出征,柴荣同时下诏要求吴越王钱弘俶出兵常州,以牵制南唐军力。

显德三年,柴荣因不赞同李谷持重的策略,改命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指挥使,自己则领赵匡胤等主动出击,取得正阳之战的胜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扬、泰、光、舒等州。

柴荣后因雨季来临,留李重进军继续围攻寿州,自己则班师回京。

显德三年五月,柴荣征集工匠“于大梁城西汴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绝唐兵”。

显德四年二月,柴荣因南唐援军抵达、周军不利,于是再度南征,大败南唐援军于紫金山寨,消灭唐军四万人,缴获船舰数百艘及众多钱、帛、器械。

显德四年三月,寿州弹尽粮绝,向周军投降。柴荣随后自下蔡回京。

显德四年十一月,柴荣亲率诸军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败唐军于涡口。一鼓作气,向东横扫沿淮城栅,所向披靡。

显德四年十二月,泗州守将举城投降,柴荣亲率水陆大军东下,得唐军舰船三百余艘,加之周军数百艘舰船,水陆俱奔,所向皆捷,连降濠州、涟水、亳州等地。

显德五年正月,柴荣亲自率军攻克楚州。

显德五年二月,再破扬州,继续扩大战果。

显德五年三月,前往泰州、广陵、迎銮江口,大败唐军。

南唐元宗李璟遣使求和,进献贡品,被迫献上四州之地,画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十万,以求罢兵。

至此,淮南之战结束。柴荣悉平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十四、县六十;李璟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显德五年四月,柴荣自扬州还京,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之后的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显德六年,四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辽国,取道沧州北上,率步骑数万直入辽境。至宁州,辽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守将终廷晖举城投降。

柴荣大军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辽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州投降。

显德六年五月,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攻克易州,擒获辽易州刺史李在钦,柴荣以瓦桥关设置雄州、益津关设置霸州。先锋都指挥使张藏英在瓦桥关北破辽骑兵数百人,攻下固安县。

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显德六年五月,柴荣大会诸将,准备乘胜夺取幽州(今BJ~市),诸将均认为不可,柴荣不听。夜间,柴荣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师养病。

显德六年六月,烈日如火,战鼓之声在北汉辽州城头轰鸣不绝。李筠率领大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城墙上,箭矢如雨,却未能阻挡他们的脚步。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士兵们的怒吼与敌人的哀嚎,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终于,在一次猛烈的攻势下,辽州城门轰然倒塌,李筠一马当先,冲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北汉刺史张丕旦被生擒,他的脸上满是绝望与不甘。

同月,开封城内,气氛凝重。柴荣在病榻上挣扎已久,终于在这一天,他的生命之火熄灭于万岁殿之中,终年三十九岁。

柴荣的离世,如同天际的一颗流星划过,留下无尽的遗憾与哀悼。整个皇城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宫女、太监、朝臣无不痛哭流涕。

与此同时,一场权力的更迭正在悄然进行。

柴荣的长子柴宗训,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

然而,这看似平静的登基背后,却暗流涌动。

在柴荣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张永德,这位曾经的殿前都点检,脸色苍白地站在朝堂之上。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果然,不久之后,在严浩的力荐之下,赵匡胤的名字被提到了殿前都点检的职位上。

这一任命,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朝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为赵匡胤的崛起而惊叹,有的则为张永德的失势而惋惜。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开封城内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也在议论着这些宫廷秘闻。他们或惊叹于李筠的英勇,或感慨于柴荣的早逝,或对新帝柴宗训的未来充满好奇。

显德六年六月的开~封,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权力的更迭、英雄的崛起、帝王的陨落,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永远地闪耀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显德七年,后周君臣正沉浸在朝贺新年的喜庆氛围中,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灯火辉煌,乐声悠扬,大臣们身着华服,面带笑容,互相致以新年的祝福。

然而,这份宁静与祥和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慌乱的呼喊声打破。一名信使满身尘土,汗流浃背地冲进大殿,手中紧握着一封紧急战报,颤抖着声音宣布辽国与北汉联军已越过边境,大军压境,形势危急。

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欢声笑语被惊恐与不安所取代。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超神宿舍 两色弈 灵传承 金河战记 灵素契约 天命一局棋 魔力天下 倚风听花浮刃白 逆神星 朱元璋奉天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