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兰溪灵山峒,这里是起义军的又一个据点。面对刘光世部的猛烈攻势,起义军毫不畏惧,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一千六百名勇士在这场战斗中倒下了,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也见证了起义军的英勇与不屈。
在越州剡县,裘日新率领着一支起义军,与姚平仲部在桃源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你来我往,刀光剑影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卷。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站在起义军这一边,裘日新在激战中不幸身亡,他的倒下标志着起义军在这一战场的彻底失败。
姚平仲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率领大军继续南下,直逼台州。
吕师囊部,这支起义军中的精锐之师,面对官军的强大攻势,不得不退守招贤四十余洞。
然而,这些天然屏障并未能阻挡官军的脚步,姚平仲部如入无人之境,招贤洞逐一沦陷,起义军的形势愈发危急。
另一边,杨惟忠等部也展开了对方七佛部的围攻。
方七佛,这位起义军的领袖,面对官军的围追堵截,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智慧。然而,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个人的英勇终究难以改变大局,起义军在这场战斗中再次失利,希望的火种似乎即将熄灭。
整个浙~东大地,战火连天,硝烟弥漫。
方腊起义失败被杀后,烽火未熄,战鼓犹震。
吕师囊,这位曾经的起义领袖,面如寒霜,眼神中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带领残部匆匆转至黄岩。
黄岩之地,山峦起伏,林密谷深,仿佛是大自然为疲惫的义军提供的一处隐秘庇护所。然而,宋军的铁蹄并未因此停歇,折可存,这位宋将中的佼佼者,如猎豹般紧随其后,誓要将这股反叛之火彻底扑灭。
断头山,一座险峻异常的山峰,其势如刀削斧劈,直插云霄。
吕师囊深知此地易守难攻,便下令起义军扼守此地,利用地形之利,布下重重防线。山道上,巨石滚落,木栅林立,箭矢如雨,仿佛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头都蕴含着起义军誓死抗争的决心。
然而,宋军并未正面强攻,而是选择了更为狡猾的策略~偷袭。
夜幕降临,月色朦胧,宋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断头山。他们利用绳索攀爬峭壁,如同幽灵般穿梭于密林之间,直逼起义军腹地。
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的寂静,也点燃了战斗的烽火。吕师囊身先士卒,挥舞长枪,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但无奈宋军人多势众,起义军逐渐陷入苦战。血染战袍,汗湿铠甲,吕师囊的眼神中依旧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英勇的领袖,最终,在一场激烈的搏斗中,他倒在了血泊之中,身边是同样战死的三十余位起义军首领,他们的身躯,成为了这场悲壮抗争的最后见证。
另一边,远离战场的鱼村,宁静而祥和。
扈三娘,从阮氏三雄口中得知豹子头林冲已加入梁山泊时,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愕然。
鱼村之中,渔户们围坐一起,议论纷纷,原来,因梁山泊的名声在外,使得本地许多人都不敢再入那片水域打渔,生怕卷入不必要的纷争,断了自家的衣食饭碗。
这情景,让扈三娘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她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死离别,更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无情摧残。
当晚,月华如水,扈三娘一行来到了晁家庄。只见晁盖、公孙胜和刘唐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
晁盖大步上前笑道:“阮氏三雄名不虚传,三生有幸!来来来,咱们进屋详谈!”
罢,一行人欢笑着步入庄内,灯火通明中,后来众人聚义饮酒,重整杯盘,再备酒肴,众人饮酌。
吃了七八分饱醉时,晁盖起身穿了衣裳前去净手,一个甍憧撞在门上,屋内屏风后扈三娘一声惊呼厉声喝道:“什么人?!”
晁盖见那屏风后隐约一个女子从床上跳起。
晁盖暗怒:“这扈官人竟在我庄内藏个女子,枉费我待他!”
当下晁盖转到屏风后只见一个女子披了秀发穿起外衣,少顷只见扈岚换好男装秀发散着便出来相见。
先穿了男装,只是裹胸与束腰也顾不得,披了秀发便转出屏风来,晁盖愣愣的察觉不妥。
扈三娘微怒说道:“可看得十分仔细?”
晁盖一愣,老实道:“未曾许多,只看出是个女儿身来。”
“擅闯我屋,是何道理?”
“刘唐兄弟吃得醉了,净趟手来时,不想跌了一跤误入。”
晁盖被扈三娘逼在椅上,也不敢动弹,扈三娘见他畏自己如蛇蝎,忍不住童心忽起逗道:“保正是怕我赖着要嫁与你不成?”
晁盖道:“我并非良配,恐误终身。”
扈三娘噗嗤一声笑了起来道:“师傅说女子当为妇好和钟无艳巾帼须眉之愿,今日之事替我守秘,如此可好?”
晁盖道:“甚好。”
随后晁盖匆匆告辞离去,走得火急,自这日起,晁盖便不敢再单独与扈三娘相处,当晁盖找到吴用以后,吴用给晁盖出了一个馊主意,而晁盖在见过她身上曲线玲珑不由心动,吴用说晁盖污了她的清~白,加上扈三娘巾帼不让须眉,又有一个奇人做师傅,扈三娘至今尚无婚配,晁盖也尚未婚娶偌大的家业便都是晁盖囊中之物……
不过晁盖不愿意去谋算一介女流大业把吴用一顿骂。
第二天,晁盖朝扈三娘深深一拜赔礼,扈三娘见晁盖礼重,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玉手拉着晁盖坐在旁边,说道:“保正真诚,你我相交,做兄弟情义,只问义气,不提其他。”
当下晁盖命庄客杀翻一头牛,办下一桌筵席,请了扈三娘、公孙胜、吴用、刘唐等入席。
酒筵后,九人在密室内坐定,吴用将智取之法细说了一遍,商议定后,便在晁盖庄上安歇一夜,翌日收拾停当,路上行了几日,扈三娘都是吃自带的干粮酒水。
此时北宋朝廷虽然镇压了方腊起义,但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而是更为黑暗腐败,其时距北宋被金灭掉不过五年左右。
方腊起义失败被杀后,七月中旬,烈日如火,烤焦了大地的每一寸肌肤。
俞道安率领着疲惫而坚毅的义军,如一股不屈的洪流,猛烈地冲击着温州的坚固城墙。
战鼓声震耳欲聋,喊杀声此起彼伏,箭矢如飞蝗般穿梭在空中,每一声金属的交鸣都预示着生死的瞬间。
城墙上,宋军严阵以待,旌旗猎猎作响,箭楼上火光闪烁,巨石与滚油不断倾泻而下,将义军的攻势一次次击退。
俞道安身披重甲,手持长枪,亲自冲锋在前,他的眼神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仿佛要将这城墙洞穿。
然而,温州城坚如磐石,义军虽然英勇,却在连日的激战中损失惨重,士气逐渐低落。
战至第三十日,夜幕降临,双方暂时休战。俞道安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和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壮。他深知,继续强攻已是无望,于是果断下令,全军撤退,转攻处州。
撤退的路上,义军与宋军的游骑不断遭遇,小规模的战斗时有发生。俞道安亲自断后,他的身影在战场上穿梭,长枪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下。然而,伤亡仍在不断增加,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绝望。
八月,消息传来,洪载在重重压力下选择了招安,这无疑给俞道安和他的义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俞道安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部退入永康山区,企图借助复杂的地形继续抵抗。
在永康山区,义军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援,他们藏匿于密林深处,以山为屏,以水为障,与宋军展开了游击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的围剿越来越紧,俞道安和他的义军陷入了绝境。
十月,秋风萧瑟,俞道安率领最后的勇士,在处州城外与宋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每一声呐喊都充满了绝望与悲壮。
俞道安身先士卒,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鬼魅般飘忽不定,长枪所向披靡。然而,终因寡不敌众,俞道安身负重伤,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的倒下,标志着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最终走向了失败。余部虽然仍在浙江各地坚持战斗,但已无法改变大局。
宋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辜百姓被杀害的不计其数,两浙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整个浙江大地,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期间扈三娘一直陪在许负身边,直到许负在一次闭关,祝彪联系吴用欲谋划扈三娘的产业,江湖各路直逼扈家。
扈三娘只有摆下擂台,谁能最后胜出的,方才是她扈三娘的夫婿。
一时间晁盖、穆弘等引军赶到扈家庄,扈成与太公亲自到庄前接了,虽后花荣也带人赶到,晁盖大惊喝道:“花贤弟,汝也来提亲的?”
花荣笑道:“奇女子,吾心向往也!”
晁盖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柴家庄军马已到,秦明、黄信两个引两千军马到来,无奈众人去迎接。
一个时辰以后,鲁智深、武松、孙二娘、张青四位头领引三千二龙山军马赶到,此时扈家庄军马已经上万,真是声势震天,旌旗蔽日。
后续来了许多人马许多好汉都来赴比武招亲大会,当扈三娘取过名册打开看了,每一页上都写了姓名,籍贯、年龄、武艺、特长等详细描述了一番,也不知黄文炳去哪里寻了个画师,还为每个好汉都配了一副插画。
——未完待续——
第452章比武招亲,豪杰齐聚
——书接上回——
三天后,比武招亲正式开始!
阳光炽烈,擂台上的尘土被激起的脚风卷起,形成一道道黄色的漩涡。晁盖单手持着藤牌与单刀,眼神如炬,飞快地拍了拍身旁其余七位兄弟的肩头,那是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与鼓舞。
他们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而有力,仿佛即将脱缰的野马,蓄势待发。
扈三娘站起身,一身红衣如火,鼓掌赞道:“保正哥哥果然好手段,藤牌舞得密不透风,单刀更是凌厉无比,果然厉害!”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在为这场比武定下基调。
众人皆是交头称赞不已,议论声此起彼伏,整个场地充满了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有人议论着晁盖的英勇,有人则揣测着接下来出场的强者会是谁。
随后,便是曾氏五虎中的两位登台。他们身形魁梧,气势汹汹,但面对晁盖等人,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几个回合下来,两人已败下阵来,踉跄着退到场边,满脸不甘。
曾氏五虎的名头,在这一刻仿佛成了笑话,再也掀不起风浪来了。
最后剩下的几人在擂台上厮杀得难解难分,刀光剑影中,只见一人相貌俊朗,仪表堂堂,正是董平。
董平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此刻,他手持长枪,身形如燕,枪尖所指,无人能挡。
突然,董平吟首《凤求凰》,声音清越悠扬,与场上的刀光剑影形成了鲜明对比。
擂台下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喘。这场比武招亲,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成为了一场生死较量、才情与勇气的盛宴。
第一天比试之后,总计只有晁盖、史文恭、董平等十六位得胜。
董平的双枪如同两道银色闪电,交织出一幅密不透风的网,令围攻他的众好汉无从下手。每一次枪尖的碰撞都伴随着清脆的金属交鸣声,火星四溅,观战者无不屏息凝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董平身形矫健,步伐轻盈,仿佛与双枪融为一体,攻守之间,游刃有余。
而另一边,那位同样武艺不弱的好汉,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大刀,每一次挥砍都带着呼啸的风声,与董平斗得难解难分,两人你来我往,刀光剑影,令旁观者目不暇接,紧张的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扈三娘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随即起身,身姿婀娜地走到台前,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承蒙各位好汉青睐,今日一战,真乃英雄辈出。各位落败的好汉也不必沮丧,我扈家庄一向招贤纳士,若是有心投我庄上,做个教头、教师,我扈三娘定当倒履相迎,共谋大业。”
一众好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阴霾尽散,转而露出喜色。有的好汉拍案叫绝,称赞扈三娘的气度;有的则低头沉思,似乎在权衡利弊;还有的则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然对扈家庄心生向往。整个场面,从先前的紧张对峙,瞬间转变为一片欢腾,气氛热烈而充满期待。
一夜无话,翌日清晨。
十六位起身饱食一顿以后,前遮后拥,到得演武场内,请十六人拈阉。
看看已经日暮偏西,夕阳的余晖洒在比武场上,金色的光芒与即将来临的夜幕交织出一种奇异的氛围。
比试之后,尘埃落定,只剩下四人屹立不倒,那便是晁盖、胡依铭、董平、史文恭四位豪杰。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仿佛预示着明日之战的激烈与残酷。
扈三娘站在一旁,目光冷峻,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她吩咐手下迅速置办酒宴,众人围坐一起,气氛却异常凝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每个人心中都揣着各自的盘算,眼神闪烁不定。扈三娘更是滴水未沾,只是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饭后,众人各自散去,回到各自的房间歇息,只等明日再战。夜色渐浓,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庄园。
然而,在这宁静的夜晚,却有一人无法入眠。
扈三娘躲在昏暗的室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她那张冷艳的脸庞。她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精致的瓷瓶中倒出些许粉末,那是师傅许负亲传给她的软骨散,无色无味,却足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
扈三娘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她将药粉小心翼翼地贴身藏好,嘴角勾起一抹奸笑,那笑容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阴森。
“哼,不管你们谁胜,最终都要喝下我扈三娘的洗脚水。还想娶我?真是痴人说梦。”她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与挑衅。
夜,愈发深沉。庄园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打破了这份宁静。而扈三娘的心,却如波涛汹涌的大海,难以平静。
扈三娘知道,明日的比武招亲将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而这一切,都将由她手中的软骨散来决定。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比武场上,金色的光辉与紧张的气氛交织在一起。比武招亲最后一场即将拉开帷幕,晁盖对阵胡依铭,董平对阵史文恭。
四位豪杰严阵以待,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与决心。观众席上人声鼎沸,议论纷纷,都在期待着这场巅峰对决的到来。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四场激战同时爆发。
刀光剑影中,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与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而扈三娘则躲在暗处,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将软骨散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入胜者之口……
很快,晁盖以一记凌厉的刀法击败了胡依铭,观众席上传来阵阵惊叹。
战鼓未歇,尘土飞扬之中,第二场对决紧接着拉开序幕,董平对阵史文恭。
史文恭,身形魁梧,眼神如鹰,手中长枪闪烁着寒光,显然是位不可小觑的高手。尽管他武艺超群,但面对董平那双枪如龙的架势,也不免心生几分忌惮。
董平面容冷峻,双目炯炯有神,凝神静气,仿佛能洞察史文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两人如两道闪电般交错在一起。
枪影纷飞,金属碰撞之声不绝于耳,十余回合下来,竟难分伯仲。史文恭枪法沉稳,每一击都力道十足;董平则以灵动见长,双枪舞动间,犹如蝴蝶穿花,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平的双枪攻势逐渐显得力不从心,遮拦之间略显破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平猛地大喝一声,声音中充满了决绝与霸气。他毫不犹豫地弃去了一支枪,双手紧握剩下的那支,仿佛将所有的力量与意志都凝聚在这一点之上。这一变招突兀而果敢,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史文恭见状,眼眸猛地一缩,失声道:“赵子龙的百鸟朝凤枪?!”他的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显然认出了这失传已久的绝技。
扈三娘与栾廷玉闻言,皆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目光紧紧锁定在战场上。栾廷玉更是喃喃自语道:“竟然是师傅的枪法……难道这董平曾得师传授武艺?”
扈三娘看着栾廷玉说道:“应该像偷学来的~!”
此刻,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董平单手持枪,身形如龙,枪尖所过之处,空气似乎都被撕裂开来。
史文恭则不敢有丝毫大意,全神贯注地应对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史文恭当下戟使出一路枪法来,比董平使的更快更狠更老辣。
扈三娘急忙命人前去将董平抬下去医治,战场上留下的血迹还未干涸,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与血腥交织的气息。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抬起董平,他的脸色苍白如纸,但仍强忍着伤痛,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光芒。
到得午时,阳光炽烈,照耀在这片经历过激烈战斗的土地上,众人围坐在篝火旁,饱食一顿粗糙却充满力量的饭菜,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坚毅。
晁盖与史文恭,两位领袖般的存在,各自凝视一眼,那是一种无声的对峙,仿佛有千言万语在眼神中交汇,却又转瞬即逝。
随后,他们打转马头,背道而驰,尘土飞扬中,两人的背影渐行渐远,各自朝着不同的命运之路奔去。
晁盖也不理会史文恭,得胜之后,他策马疾驰,心中却难掩一丝疲惫。终于,他缓缓收枪而回,战马嘶鸣,停在了营地边缘。
晁盖刚下得马来,身形微微一晃,似乎连站立的力气都快要失去,手中的钢枪无力地滑落,发出“哐当”一声巨响,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然而,这只是瞬间的虚弱。晁盖迅速调整呼吸,体内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涌动,让他重新站稳脚跟。
当下,扈三娘在一旁看得真切,心头暗自欢喜,她知道晁盖的实力远不止于此。只见晁盖步履沉稳,先前的脱力之象已然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霸气。
扈三娘见状,立刻行动起来,她左右张望,迅速从兵器架上取下两把未开锋的钢刀,刀身泛着冷冽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试炼。她亲自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走向晁盖,那汤药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是专为战士准备的恢复体力之物。
扈三娘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关怀,她将汤药递到晁盖面前,轻声说道:“大哥,先饮此药,恢复体力要紧。”
晁盖接过汤药,一饮而尽,眼神更加坚定,仿佛在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