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什么路子(1 / 1)

按理说,嬴封今年还未满十八,又是才当的官。

根本没资格当县尉。

但既然宋青书不知他老爹走了什么路子,给他疏通到这个官职。

有这个先例在。

嬴封当得就非常轻松了。

反正连首任官职都不用再管,谁还会在意小几岁的年纪呢。

总之嬴封现在当了县尉,便要筹办这种土豆之事。

本来这长安县尉有两个缺,管的事,也分工明确,缉拿各曹都有分工。

然而,原本长安县尉就只有宋青书一人,嬴封接过来,再加上土豆又是从自家出。

他就理所当然的负责了。

因为女皇陛下的命令,嬴封也不敢问陛下要卖土豆的钱。

所以给土豆的时候,多少还是留了一点在家,留着做种。

剩下的土豆,嬴封便带着差役,分批送到三处皇庄,教农庄里的农民,如何种植土豆块。

“将土豆上的每一个小凹坑,切块背放入土中,多浇水,就行了。”

嬴封跨着锃亮的腰刀,手把手教着诸多农户。

这些农户都是选出来种地的好手,等他们都学会之后,还要分别教更多的种地人。

毕竟一个土豆少说也有六七个小凹坑。

切成块之后,可以种的数量就更多了。

嬴封收到的这批土豆,虽说只有几车,但切开之后。

种满三个农庄,不难。

然而在接下来几天的种植时间。

嬴封在种地时,发现到处都有蝗虫在蹦跶的情况。

蝗虫就是蚂蚱或蚱蜢的别称。

“这怎么回事!”

嬴封心道不好,大旱之后必有灾,去年的干旱情况还没缓过来,今年要是再遭蝗灾...

恐怕又会有无数百姓受苦,外面那些遭了旱灾的流民可都还没安置好呐。

他喊来一个正在种土豆的农户,询问情况。

“军爷,你看这地里,之前虫卵更多,现在不少虫卵都孵化了,今年这蝗灾,眼看就要来了。”

种田的老伯黑红脸上,褶子都皱出好几层。

嬴封也在皱眉。

之前他一直在修书在外面忙,一直没注意到蝗虫。

连长安这边的蝗虫都隐隐开始成规模了。别的地方恐怕也极不乐观。

可是为何没见陛下提起或发诏告知呢!

蝗虫是可以提早预防的!

若是拖延下去,真到蝗虫成势那那时候,怕就来不及了!

嬴封记得以前看过有关蝗虫的视频,漫天盖地,所到之处,片草不留!

而且蝗虫五六月份就是最肆虐之时,眼下已是四月,早行动一天,就能减少一点损失!

嬴封让农户给他挖了一小桶的土。

带着这桶土,嬴封返回了长安城,去找元大儒。

他现在虽然升任长安县县尉,但校书郎的工作,还在兼任。

去找元大儒,嬴封是想进宫找陛下。

上次那块玉牌,嬴封回来之后,就还给了元大儒。

按说这个玉佩,是要回来之后就当面要交还给女皇陛下的。

但大家事情又多又忙,这种小事就耽搁下来了。

而且元大儒当时也建议嬴封,最好还是他自己亲自进宫,将玉牌交还陛下,显得郑重。

嬴封也答应了。

之前接任县尉许多事要忙,现在正好有空又有事,用这个理由,去见陛下。

元大儒见到嬴封很高兴,打听了他的近况之后,便问起来意。

“老师,您看,这是我从城外挖回的土,蝗灾将至,我要面见陛下。”

元大儒一听蝗灾,惊得手里的茶碗都差点掉地。

蝗灾这两个字,一提起来就足够让人感到恐惧了。

遮天蔽日,片草不留,庄稼绝收,百姓易子而食,是让人毛骨悚然的大灾。

“这...这么严重难道陛下不知?”

元大儒心惊肉跳,赶忙将玉牌拿给嬴封。

“走,老夫也陪你去见一趟陛下。”

事情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嬴封与元大儒一起,进了兴庆宫。

此时已快到午时。

女皇陛下正和几位大臣在商议事情,得知是嬴封他们,便让他们进来了。

她和几位大臣商议的,是关于流民及其安置问题的讨论、

正好嬴封前不久才出去见过,正好可以让他讲讲一路所见。

然而女皇陛下见到一身县尉官府的嬴封,手上拎着个装土的木桶时。

她便和几位大臣一样,楞住了。

“你觐见陛下,怎如此无礼!”白尚书皱眉道。

身为大梁朝宰相的白尚书六十来岁,一脸胡子,皱起眉不怒自威。

女皇陛下倒是面色缓和,用一副看女婿的心情打量嬴封。

“陛下,臣这次与嬴封同来,是有要事相告。起蝗灾了!”

元大儒此话一出,在场几人皆惊。

蝗虫之灾,凭人力根本无法避免,闻之令人色变。

“不可能!下面官人根本就没报告过这事!”

白尚书脸色极为难看。

女皇陛下也是不敢相信,“嬴封,你是听传言还是亲眼所见”

“陛下您让我种土豆,这是我在场外庄园带回的土,您一看便知。”

嬴封将桶提到几人面前。

“土中蝗虫卵已孵出十之六七,可就这样,您看土中虫卵密度,惊心动魄!”

巴掌大的一块泥土里,就能数出不止五十粒的虫卵。

“去年凉州大旱之事,陛下您也知道,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得赶紧采取行动,或可少许挽回!”

嬴封内心是真的着急。

眼看五月就要到。

若任由蝗虫抱团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女皇等人全都围在木桶旁,随便搅动木桶里的泥块,黄色的长粒虫卵处处可见。

几位大臣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是看着女皇。

遇到蝗灾这种事,在古代根本就没得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蝗虫吃掉所有。

其实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今年本来就有不少因旱灾而背井离乡逃家的流民,眼下又起蝗灾...一旦把所有青苗吃完,今年绝收,这天下百姓恐怕...”

那种惨景,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女皇长叹一声,脸上苍老之色尽显。

“灾祸不断,是朕帝德有失,朕...阵要昭告天下,斋戒为天下百姓祈福...望老天保佑,这灾能早日结出啊。”

几位大臣也都躬身行礼。

嬴封一看头就大了。

这不采取行动,斋戒就能解决问题了?!

最新小说: 明光长昼 象棋俗人 西海的故事 蜉蝣死梦 明末的王朴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子不言 明末辽东从军行 心情诗 命运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