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要考虑(1 / 1)

至于徒弟的事,就更不用说。

上次他们挨家给人修火炕时,就有许多人凑过来,打听着也想学这手艺。

有些人,看着也确实是想认真干活的好把手。

只是当初嬴封不松口,不想队伍再加人,才作罢。

如今老板松口,大家自然是点头同意。

吩咐完这些事,在众人准备离去休息时,嬴封最后又嘱咐道,

“关于宫中那件事,你们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什么都不能说。

如果有人想打听,或者刻意想从你们这里,套牢骚话,或者故意引导你们往不好方向想、说的,千万不要搭理。

祸从口出,谨防切记。”

通过这两次事件,嬴封算是明白了:这张易之就是处处在刁难。

今后做事,要更加小心才行。

否则,像这次宫廷事件,肯定还会发生!

目送众人各自散去,前往隔壁客舍休息。

嬴封却坐在桌上陷入沉思。

这张易之,肯定是要想办法弄掉的。

有这么个敌人,而且还是天天都跟见到女皇陛下的敌人。

威胁很大。

但是以目前的嬴封自身实力,官阶身份,是没法和张易之平等较量的。

只能一方面小心行事,不给人抓住把柄。另一方面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但,无论再怎么想,就眼下来说。

嬴封却是做不了什么的。

想来想去嬴封便也不纠结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是把眼下更重要的事做好。

让女皇陛下不失望,继续器重自己,这才是最要紧的。

算算日子。

让王维画画已有十天了。

也不知道他画的如何...

只要王维那边完成招生手册的插画工作,嬴封便能立刻开始印刷工作.

他还打算,乘着严糖这一队人,赶车往西北出发时,散一波宣传册的。

因此,第二天嬴封便赶到印章铺,找王维看插画去了。

见到嬴封来,王维立刻就将一沓裁剪的和宣传册样本一样大小的画纸,让嬴封看。

“你看,我还编了序号,哪一张图配对哪一页的文字,你对比一看就知道...”

“怎样,我画的不错吧?”

王维见嬴封翻着画页,颇自豪道,“自从看了你那风格奇特的东瀛样式,我便得了灵感,这些人物背景,包你满意!”

嬴封哭笑不得,他也只能满意了。

自己之前给王维看的那些图,他只是随口说是东瀛风格。

其实就只是后世常见的三头身的Q版动漫风格。

王维吸收了风格之后,便把山水画写意画法融入其中。

呈现在纸上的,便是一个个写意风格的Q版动漫。

看久了...还算是挺好看...

王维对这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理解程度,很不错。

凡是嬴封说给他的,想让他表现在招生手册里的信息点。

也确都表达的不错。

统一学习的地方、统一吃饭住宿、需要学习的各种东西。

就算不识字,光看那一幅幅画,便也能让人懂了六七分。

算是很不错的宣传画了。

“干得不错,你要是愿意来吃食肆里吃火锅,我可以免费招待你。”

嬴封给王维允诺了刷脸就能吃饭的优惠条件之后。

便转身前往印刷厂去了。

“陆活,这样的图画,你能量产出来么?”

嬴封将王维画好的插画,递给陆活。

“呃,有点难度...要量产...”

陆活有点犯难,

“这些都是写意画法,平时我们接的私活也有这样的,但是人家那个挺简单,没有这些图复杂。”

嬴封听完点头思考着。

如果陆活这边有困难,他就只能借助系统了。

用系统复印出黑白版本的,然后和上次一样,找人进行人工填色,很简单。

然而问题也有,就是万一被人问起来,不好解释。

不过,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别的办法都不行,最后也只能这样了。

要把职业学校办好这件事,对嬴封来说,算得上是充实自己实力的重要事。

有敌当前,不进则退。

不过,让嬴封惊喜的是,陆活琢磨了一会,还真就给他琢磨出来办法了。

其实也就是普通印刷方法的改良而已。

找来大块泥模子,再让最擅长画画的雕版伙计,比对着图画部分,用尖刀刻好阴文阳文。

到时候印刷出来的成品,就是未上色的线条板。

到时只需要在该涂黑的地图涂黑。

该留白的地方留白。

该上彩的地方上彩。

如此这般一整套手续操作下来,便能最大化的做到量产图片了。

“好,那就按你的来,至于上色的事,到时我会招些兼职人员过来涂色。”

嬴封对这样的结果挺满意。

按陆活所说,印完之后,他就按每人每本涂色付两文钱的标准算。

要是手速快,一天能涂完三本,轻松六文钱到手。

这样的工作,就算是壮劳力,也未必每天都能赚到的。

确定好了具体方案,印刷厂便迅速开始全力运转了。

嬴封仔细的算了一笔账。

这一本巴掌大的册子,文字有二十页,插画二十页。

加上册封册尾。总共是42页。

因为印刷量很大,成本是接近于零的。

而且还只是纸张成本。

从排版到印刷出来,大概都不到一文钱一本。

就算加上人工涂色费两文钱。

一本书成本也才三文钱。

所以算算银钱预算,嬴封便印刷了十万本。

也就是三百两银子。

这点钱,大概都不够职业学校建造的原料钱。

用这么点钱,就能招收到学校生源,可以说是很划算了。

之所以投放这么多本,嬴封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在里面的。

首先这是全新的学校模式。

官家人家或者普通人家想培养做官人家的,肯定是不会来读的。

剩下的人家,便是更底层众多百姓。

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在偏远地区、贫穷贫瘠之地。

面对这种情况,那就只能多投放些小册子,进行宣传。

而且大梁国毕竟有近千县城,更有无数乡村。

十万册怕是只能每个地方十来本的程度。

虽不算多,但只要被人知道有这么个学校。

自然就会有人要打听,要考虑。

再说以目前情况看,这银行分点还得开不少。

最新小说: 明光长昼 象棋俗人 西海的故事 蜉蝣死梦 明末的王朴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子不言 明末辽东从军行 心情诗 命运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