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挖坑,挖大坑(1 / 1)

孙六奇:“我刚才所说,乃是县城的三类商户,可这县城当中,还有一类商户,那就是富商。”

“对于这些富商,限商令可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他们就算是不做生意了,也能为子孙后代撑下好几代。而这些富商,想要不捐银子,那怎么能成呢?”

心要往一处使,这些富商们可是大好的薅羊毛机会,孙六奇会放过?士兵和学子们都能捐,他们不捐怎么能行?

杨一舟知道自己想对了,可还是有点犯愁:“他们会捐?”

“无利当然不会捐。县城的富商只有九户,都不缺钱,但多半也都是商户,不缺银子而缺权势,把目光放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多给一些权势上的口头承诺以及看得到的好处。小孩子们是最容易上(忽)钩(悠)的(了)。而且两个月之后我这泉水鱼照旧有货,大人,你说,连杨小公子都馋我那泉水鱼,外加这鱼的神奇功效,那些富商家的孩子们会在乎这点钱吗?”

这灵感,也是从小胖子钱多宝身上得到的。

在泉水鱼货少涨价时期,陈文迁问伙计便是有货,但鱼是高价,买不买全看对方意愿,但小胖子想要吃鱼,孙六奇是直接不卖。给再高的银子都不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商人一直是处于末端。没有权势,谁会高看你一眼?

“你打算直接卖鱼?”

“并不是。泉水鱼只是噱头或者作为奖励,重要的是得看这些富商能拿出多少。拿出的越多,便是贡献越大。我这边则是可以提供两个月后泉水鱼的最先供货权,并且价廉平(打折)。相当于两个月后,大家想要吃鱼,富商先,权贵后!”

“什么?!!!”

竟然可以这样?!

不过他转念一想,好像还真行。富商可是在这场赈灾当中出了大量银子的。让他们先吃个鱼,怎么了?不到十户的人,每天能吃多少斤鱼?再说了,孙六奇手里半个月有四千五百斤的货,富商们也抢不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富商先,权贵后!这说出去可算是倍儿有面子的事!

孙六奇说的对,一定要将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小孩子最好骗了……啊呸!不是,是最馋了……

原谅他今天太激动,嘴瓢了好几回。

而孙六奇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富商不会捐赠,毕竟钱多宝那孩子可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又是县城首富之子,吃了他们家的鱼,那可就跑不了了。有钱多宝一家做带头,那这县城今年至少能收十几万的银子,更别提他孙家也算在富商行列,也势必要捐赠一些银子出来。

这些银子用作县城各类商户的补贴后,绝对还能剩下一大部分,说不定百姓也可到手补贴的银两,再是分一下,各家欢喜。反正都已经先斩后奏了,这数据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再说了,他孙六奇是不屑于做假账,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朝廷不做人,那也别怪他做个假账出来糊弄一番。

“现在便只剩下最后的三教与九流了。三教之人皆信命数,所以这次赈灾,他们是绝对不会帮倒忙的,大人只管放心即可。而我所说的九流之地是北城区最繁杂的那一片,但比起百姓来,人数少的可怜,他们这群人,皆是自由身,全靠本事挣钱。朝廷和九流之地一向互不干涉,只要不闹事儿,就随他们去。而擒贼先擒王,所以谈判这事儿,一定得和九流的头头商量,他能帮我们震慑手底下的人。若是个贪的,便要以武力镇压,若是个好说话的,便要让利。大人身边不会没有高手吧?要不要我出几个?”

“不用不用!”

杨一舟连忙拒绝。好家伙,孙六奇的这一番操作下来,他要是再做不出点儿什么,怕是主子要最先把他给薅下来了!给孙六奇让位!

一场赈灾下来,他还真的只是用鱼来运作了整个县城,把所有人给安排的明明白白,最后用几千斤的鱼赚上万两的银,达到所有人盈利的状态。

这种能力,总之他是没这个本事。

孙六奇最后做了一场总结:“大人,这便是孙某的全部计划了。无利则不可取,所以——士学捐,农工赈,商取补,奴为力,默化三教,九流擒王。而齐心向银,则鱼为盾!”

“好!!!”

杨一舟大喝了一声!

好一个总结!简洁明了,他今日就连夜给主子上书,征求同意!

一场商讨下来,两人愣是谈了好几个时辰。杨一舟对此觉得相见恨晚,想要留人吃饭,被孙六奇婉拒了。因为他算了一下时间,这个时候,张华应该快要到了。

此时的张华早就等在了县令府门口。他下午收到消息说是孙六奇报官将杨灼一行人送至官府县衙,马不停蹄地赶过去后才知道杨县令今日根本就不在!张华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孙六奇给耍了,发了好大一通火,指责伙计办事不利是个蠢货,末了,又火急火燎地给杨一舟送去了拜帖。

门房知晓今日县令与杨公子有事相商,哪肯放人进去?一直在外推脱,直至方才才收到消息可以放人进来了。而此时杨一舟也正好送孙六奇出来。

孙六奇看见张华露出一副惊讶的模样:“咦,这不是吉祥酒楼的张掌柜吗?怎么这个时间过来了?”

被孙六奇给摆了一道,张华甚是恼火,语气不免有些犯冲:“呵——你都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

一听这话,杨一舟不高兴了,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这张华拿他这县令府当什么地方了?想进就进?这孙六奇好歹三天前就送了邀(投)请(献)函(帖),而他又用两天时间见识到了人家的能力,所以才愿意接见,他也不是很为难。但这张华下午风风火火地递了帖子过来,没经他同意便在门外侯着了,门房不让进他也依旧坚持己见,是根本就没把他这个县令放在眼里,这也太不懂规矩了。

杨一舟心里有些不满,但面上却是不显,在心里记上了小本本。定要提醒主子一下,一定要远离此人与他背后之人。

孙六奇:“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两日我是和杨小公子打赌打输了,硬生生被他拉着去北城区逛了一圈。见识了北城区小公子开的那家酒楼,这刚刚才将小公子送回,也只是顺了口茶喝。张掌柜的又来这里做什么?”

这话说的杨一舟眼睛瞬间一亮。

好家伙,他怎么没发现孙六奇还有这临(胡)场(说)应(八)变(道)的能力,难怪他说怎么孙六奇的酒楼开在富贵街的南边,他的马车刚才却是从北边驶过来的。原来是放了辆空马车在北城区转悠了一圈,绕了个道,从那边过来的。

这番说辞也对得上。他和孙六奇谈了好几个时辰,有他这番解释在,他才不管张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张华不禁阴阳怪气:“顺了口茶,我看不见得吧?”

孙六奇:“张掌柜的,您这可就冤枉我了。在下是真的刚送杨小公子回来,不信你问问他?”

张华哪里会去问,根本不接这招,对自己被耍一事甚是恼火:“那你去县衙干什么?”

“县衙?”

孙六奇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何曾去过县衙?”

再仔细一想,想到了什么:“哦。对了。就是送了另一位小公子去了他父亲那里,所以马车从官沿街走了一路,又去北城区走了一趟。怎么,张掌柜的可是还有什么问题?”

张华是真的被气笑了:“呵——”

孙六奇的鬼话他是一点都不信。但自己在对方手上也讨不着好,人家说的头头是道,他手上却没有证据,根本就辩不过人家。但张华毕竟也不是吃素的,今日本就是冒昧打扰,要是让自己在杨一舟面前落了面子,那可就不好了。

张华转头无视孙六奇,对杨一舟施礼道:“大人,小人今日前来,是想为今年的赈灾一事做点贡献。”

杨一舟先是停了一会儿在思索着什么,然后才难得摆了一个笑出来:“好说好说,不知张掌柜的有什么计划?”

“大人,小人估摸着粮食会略有涨幅,现在市面上的粮食价已经到了四十五文一斗(3.75文/斤,在合理变动范围内),若再不开始赈灾,只怕粮价还会往上涨。恰逢小人手里有五千石的粮食,小人也不多要,每斤两文卖给大人用来施粥如何?”

杨一舟心里冷笑一声,装作思考了一番,随后笑应道:“此法可行,张掌柜的慷慨,这价格确实合适,我代这县城的百姓多谢张掌柜的。这赈灾一过,定会为张掌柜的向朝廷美言几句,赞颂掌柜的丰功伟绩!还请掌柜的明日去县衙跑一趟,把字据给签了吧。这粮食也是掌柜的一番心意,我也就收下了。多谢!”

杨一舟没拒绝,这送上门儿的低价粮,不要白不要,五千石的粮食也就八百两银,他给的起。只是他这话说的却让张华很不得劲,额头瞬间冒出冷汗来。

张华再是从京城下来的,也得在杨一舟面前放低面子,然而他在来之前心里的算盘就打的啪啪响。杨一舟要是接受了,他能为主子捞一笔银子,还能在百姓面前驳个好名声,要是不接受,他也没啥损失,回头还可以告对方一状。可他没想到杨一舟竟然爽快的答应了,还将赈灾摆到明面上来了,这他可就有苦说不出了。

赈灾时节他一个商户竟然还想着从百姓或者县令手里捞银子,这字据要是传到京城去那明面上可就不是嘉奖了,反而是个大笑话!

张华后知后觉的才反应过来,他今日是真的被孙六奇给气糊涂了,竟然做出这等没分寸的事,然而话已说出口,他现在是骑虎难下,本想找补一下将这交易放到暗地里去,却没想到他忘了旁边还有个专门拉踩他的孙六奇。

对于张华心里是怎么想的,杨一舟和孙六奇早已猜到,所以二人才会在心里冷笑。

信县下方的五乡是粮食生产大地,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百姓不愁吃穿,每一乡光是良田都有一万亩以上,亩产更是高达三百八十斤,就算每年只种一季,去年粮食收成不好,每乡每个月也能拿出一千石粮食来卖,更别提冬日里还有大量能保存的蔬菜了。张华想要捞名声,却只出五千石的粮食给信县,剩余粮只怕他会高价往上卖出去,这分明就是打发叫花子,毕竟县城内粮食利润确实不高,张华以两文一斤的价格卖给他们,但是乡内百姓卖给粮商的却是最低价,张华有自己的门路盘下了一部分商贩,肯定会压价,相当于在县城的利润至少也有一斤一文钱,更别提还有更多的往上运的粮食了。五千石的米,至少四万的百姓,赈灾两个月,每人每天也就四两米,也只能用来施粥了。

要真用张华的这种法子赈灾,百姓们还饿着肚子不说,钱和名声却被别人赚了去,杨一舟才不给他这个机会呢!要是没有孙六奇,真到走投无路之际,他可能还会考虑一番,可有了完美方案,张华的只能算增补,多给县城的百姓们分一碗粥,他再是与张华签一个字据,算是在朝廷上过了明路,等赈灾一过,他一定要上书大肆嘉奖张掌柜的慷慨,在粮价高位下,还愿意压低价格只卖两文一斤。至于其他人怎么想,那可不关杨一舟的事儿,反正他说的是实话。

杨一舟可不是傻子,钱和名声说什么也得给他留下一个!反正有了孙六奇的法子,他是稳赚不赔的。剩下的风险让张华担着去吧。谁让他那么没有眼力主动凑上来,真当他这个县令好欺负是不是?

坑了张华一把,杨一舟心情大好。孙六奇也不甘示弱,顺着对方的杆子往上爬:“哟,张掌柜的,您这么慷慨呀?”

张华对对方的火气依旧未消:“我同县令商量,关你什么事?”

“诶,此言差矣。在下方才听了掌柜的一席话,顿觉深明大义,总觉得这不做点什么有点不舒服。这样吧,大人。”

孙六奇也给杨一舟行了一礼:“大人,您也知道我与张掌柜的在生意上有紧密联系,但这赈灾时日,张掌柜的慷慨解囊,我也不想屈居人下,就做主堵上我孙家的产业了。我那如意酒楼里近期上的招牌菜泉水鱼,虽然达不到张掌柜的五千石,但好歹也能做到三日供货一小部分,小人也想为县城的百姓们做点贡献,只求百姓们能有口鱼汤喝,这泉水鱼,小人也只要两文一斤如何?”

此话一出,杨一舟和张华瞬间傻眼。

杨一舟:我的天!还能这么玩?!

这不是把张华往死里坑吗!

他和孙六奇是私下谈的,要上报也是上报给主子,给孙六奇的钱也是过主子的手,没想到孙六奇竟然借驴下坡,顺理成章地将泉水鱼在张华面前过了明路,既方便了他今后的赈灾计划,又能狠狠坑张华一把!

两文一斤的米和两文一斤的肉,放在朝廷的明面上,这对比,高下立见!张华要是不想被骂地太狠,可不得多拿点诚意出来!

杨一舟心里立马乐了,配合地皱眉道:“孙掌柜的,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孙六奇:“自然知道,大人若是不信,现在就可以找人签下字据。”

杨一舟连忙摆手:“不不不!不用了,我是属实没想到,我这信县也还有孙掌柜这样的大善人呐。我也代县城的百姓谢过掌柜的。明日二位就前去县衙将字据给签了吧。有二位掌柜的相助,我这县城今年定能渡过难关!”

张华现在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自动送人头上门了。

他瞬间急了:“孙六奇!你是不是疯了!!!”

两文一斤的鱼,甭管味道如何,这传出去妥妥是要把他和主子的名声往泥地里踩!这孙六奇做事怎么件件这么疯狂?!

“大人,这不妥,这鱼……”

杨一舟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怎么,张掌柜的,你可有什么问题?”

孙六奇更是在一旁再踩一脚:“是啊,张掌柜的,你我同为生意人,这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掌柜的该不会是想收回去吧?再说了,我孙六奇可是要赔上我孙家的大部分产业呢,我都没说什么,掌柜的不仅能得银子,灾后还是大功一件,这怎么还不开心了呢?!”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孙六奇偏要踩张华的痛处,借他上位!

“孙六奇,你!!!”

杨一舟看热闹不嫌事大,只当自己不懂:“嗯?二位怎么还吵起来了?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我这县令府也不是吵架的地方,要不,我送二位出去?”

张华忍住想要给孙六奇一拳的冲动,尽量使自己平和下来:“大人不用相送了。本是叨扰良多,就不劳大人费心了。明日,我自会前去县衙签字据,还请大人放心!”

这番话算是张华咬牙切齿说出来的,说完后心里已经在滴血!有孙六奇这根搅屎棍在,他这次是亏大了!

这字据一旦传到京城去,他怕是要被人给骂死!上到损主子名声,中到损商人利益,下到捞百姓朝廷银子!有孙六奇这波操作,从杨一舟手里捞到的不到一千两的银子顶个屁用?!还不如不掺和呢!

可这两文一斤的米,它是真的降也降不下去,升也不能升,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计划撤也撤不掉,属实是被架在火上烤了,三面煎熬!

张华在心里是真的将孙六奇祖宗十八代给问候了好几遍,怒气而来,败气而归,回去后那是整个人气到大病一场,还不得不想办法应对这场“名声”危机。

对此,孙六奇只给出了二字评价:“蠢货!”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还真当是京城来的就高人一等?他能做到既让百姓有饭吃,还能银子名利所有人三收,张华能吗?不能还要上赶着送人头,他不坑对方一把怎么出这些时日的气?对方要是能干得过他,他孙六奇跟他姓!

最新小说: 玉阶怨:金簪误 五个夫侍冲喜!妻主沦陷修罗场 被御兽叫妈后,我被一路带飞! 永安长夜 资本家真千金,带着奶娃去随军 一胎八宝后,娇娇雌性被兽夫疯抢 春日失约 绚丽蓝之光 重生八零年,离婚后我成万元户 将军请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