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读书有望(1 / 1)

——十二月十九。

这一日,城中的百姓突然见到了官差。

起初,百姓们以为官差是来找麻烦的,可当他们听到消息后瞬间纷纷跪了一地磕头感谢,嘴里不断念叨着:“谢谢老爷,谢谢老爷,这下咱们全家都有救了!谢谢老爷!”

这个冬天,县城真的开启了赈灾,带着官差交给他们的木签子,便可去换救济粮,签子每三日一换,每天不仅有粥吃,有肉汤喝,还能自己干活赚铜板,这个冬天,能熬过去了!

再也不用担心奸商涨价,他们买不起粮食了!

县城东区的一家大户人家内,几个大商的家主聚在了一起,商量着这几日的变动。

“这杨一舟到底在搞什么?前些日子招工也就算了,好歹花的不是咱们的银子,可这突然的赈灾是想干什么?他哪来的粮食?”

若是百姓们都有吃的东西了,他们的物价还怎么涨?

“就是。就连招工做什么咱们都不知道,神神秘秘的。派人去打听才知道是做签子用的。可这签子跟赈灾有什么关系?”

至于被招去的二十多个厨子是干什么的,这个他们还真没打听到。那些厨子们都被杨一舟悉心照看了起来,根本就不给他们任何泄露的机会。所以,今日突然传出的赈灾消息从二十日开始着实是将这一群人给炸懵了。

本以为以杨一舟的手段和手里的钱财,最多也就只能招招工去干活,怎么也影响不到他们,却没想到今年,杨一舟还真的将赈灾这事给支棱起来了。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那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还是那句话,他哪来的粮食和钱?

“冯爷,你要不……给支个招?”

为首的冯爷名叫冯鹤,不过四五十岁,只是那双混浊而又充满算计的眼睛着实不让人讨喜。此时他穿着一套尽显奢华的衣着,黑色长袍裳上绣着部分金丝。这个时候,冯爷喝着茶,听着手底下的人闹腾。

他心里琢磨了一番,也是没想到杨一舟到底哪来的粮食和钱。

东城区的粮商,基本上都是精明人,不会轻易给粮出去,南城区的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有粮食是宁愿藏着也不会给杨一舟,北城区的粮商表面上是商户掌控,可实际上却归属于九流之地,西城区的那一块,他也听说了,被一个叫张华的人给截了下来。四大粮商都不可能给杨一舟放大量粮,这赈灾少说两个月,他是怎么敢这么安排的?

想了想,冯爷开了口:“不慌。咱们静观其变。”

“爷,那这价什么时候能涨?”

“是啊,爷。这限商令一个多月前就下发了,被杨一舟压着涨不了价也就算了,到了现在还不能涨。这赈灾时节就是最好时机,要是错过了这两个月,等来年开春,若是老天爷赏脸,只怕这物价就再也涨不起来了!”

上有限商令压着,下不能涨价,他们还怎么捞银子?他们这些商户,跟前一个月的收益比起来,那是大幅缩水!

冯鹤:“康掌柜的。”

康掌柜:“在。”

“你去打听打听,最近一段时间东城粮商有没有放大量粮的。只要是千石以上的都算。若是有,问清楚是谁买的。”

“是。”

冯鹤心里有了决断。

如果粮食是杨一舟买的,他就处理那个卖粮的人,如果粮食是其他人买的,他就处理买粮的人,总归,无论是哪一方,总要有一个人出来背锅。

“冯爷,就只问这件事?”

“嗯。除此之外,按兵不动。明日县城放粮时,去打听一下是什么。”

“明白!”

——七里乡乡祠。

今日一晨,乡里的四姓人家齐聚在祠堂前门口。站在最前面的是三老,啬夫以及四家里正,紧接着便是苏荣一大家子人。

昨日归乡,孙六奇给的七百两银票被苏荣交到了云松儒手里。云松儒看着苏荣手中的银票,沉默了半晌,最终要给苏荣跪下去,吓得苏荣连忙扶住:“三老,使不得!”

让一个长辈给他一个小辈下跪,他何德何能?!

云松儒摆了摆手:“跪不得,也得让泉宝受老夫这一拜。”

云松儒说什么也得拜一拜泉宝,这让苏荣心惊胆战。便是十九这一日,乡里再度开了祠堂,要祭拜先祖,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先辈们。

三老上完香,三跪拜的声音响起,七里乡的四姓人齐齐叩首以示尊敬。

仪式结束后,三老召集大家商谈着读书一事。

云松儒:“乡亲们,这多的话我也就不说了。这是苏荣与泉宝为大家争取的名额。乡里九十九户,每人分得七两银子,苏荣家十四两。家中有适龄的,若想将孩子送出大山去往县城读书的,费用便从这银两中扣取,将来无论读书的结果如何,都不能忘了这最初的本钱。若是不想供孩子读书或者年岁未到的,这七两银子便是大家最后的本。在此期间,除了读书之外,任何人不到落魄之际,不得动用这些银子。否则,仗三十并逐出七里乡,还望乡亲们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云爷爷,真的可以读书了吗?”

人群中,有大一点的孩子眼里满是渴望。更有甚者,眼里闪出了泪。

云松儒慈祥地笑着点了点头,瞬间,众人喜极而泣。

太好了!他们可以读书了!

三老也是知道乡里的顾虑。若是要供一个孩子读书,不仅仅是学费的五两银子,更多的是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可以说,一户人家每年若是拿不出十两的本金来,读书根本就无望,而这,还不算上每日的吃与住。

可他们都是乡里人,连吃食都是紧着吃,怎么可能会有多余的闲钱?现如今,他们有了本钱,每年都能送几个孩子们去读书。

乡里人多,总会有一些孩子是有出息的。只要考上了秀才,便能免去一部分田税,便会有接着往下读的动力。

苏贺老了,但他依旧活到老,学到老,对书念念不忘。

苏贺:“三老,建间学堂吧。也让老夫我教孩子们识些大字。”

对于七里乡的孩子们来说,最好的入学年龄是十岁。苏贺知道,什么样的孩子聪慧,适合进书院。

云松儒点了点头:“老夫也有此意向。这七百两银子的一部分便是乡里众人为学堂所建。今年咱们动个工,建一个简单的学堂,从明年开始,八岁以上的孩子每日均可抽半天时间出来听贺老先生讲课。大家用两年时间打个底,若是适合读书的,咱们乡里就供出去!”

“供出去!供出去!供出去!……”

瞬间,乡民们热情高涨。老一辈的人抹了把脸上的泪,想起了当年苏贺读书之际,是举全村之力供了六年。六年苦尽甘来,现如今,他们乡里有了先生,有了孩子,有了本钱,过年后便会有学堂,是真的可以读书了!

苏泉儿被大家的激情声音吵的睡不着。睡不着怎么办,自然是挥舞着小拳头一起加油打气了。

读书读书读书!

苏荣抱着泉宝,被一群孩子们围着,他知道,这群孩子们是想感谢泉宝,他蹲了下来,让泉宝站在了地上,自己则用手半托住她。

“泉宝泉宝!你就是我们的神!”

“泉宝泉宝!这是哥哥的糖,给泉宝吃!”

“还有我的!还有我的!”

小孩子一骨碌塞了一大堆吃的。苏泉儿毫不客气一手抓一把,等抓不下了,直接塞在老爹手里:“吃!”

老爹,帮我拿着,我带回家吃!

苏荣哭笑不得,刮了刮泉宝的鼻子:“你哪能吃糖,最后这些糖,不还得落到你几个哥哥姐姐的肚子里。”

泉宝只有十个月大,吃什么都得仔细看着。

苏泉儿才不管这些呢,没有人可以抵挡食物的诱惑,尤其是吃货。

乡里的众人商量好了,从明日开始就要在空地处建一座学堂,家家户户都得出一个劳动力,这件事儿要尽快办好,这样就不会耽误大家过年的时间了。

等建好了学堂,还有几天时间,再是从七里乡里选几个适龄的聪慧的孩子送到县城去上学。

众人对读书有了盼头,手头上还有了银子,今年更是干劲十足。

最新小说: 修罗场预警,恶毒女配她没心 四十不惑,老娘开挂 我的信号 穿成女帝,众卿为争我宠杀疯了 那个大佬她重生了 失忆后,白月光他弟总想勾我 春日失序 青青为君故 九零之甜甜的恋爱终于轮到我 贵族学院小炮灰?被五个男主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