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商议第二笔生意(1 / 1)

第四亭处,有着乡里众人接连几天的赶工,一座简单的学堂已经建了将近有一半了。

虽是简单,但屋子甚是结实,不会倒。就是地方有点小,根据三老的意思,学堂要建成一个“工”字形的样式,大门建在“工”字的东西两侧,这样的话进入大门之后便是两座宽敞的前(外)院,三老的意思是一日之计在于晨,娃子们每天起来后都可以站在院子内读书,而“工”字的第一笔横结构被设计为仓库与书馆,将来孩子们的需求大了的时候,便可以在里面堆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以及一大堆的书籍。

“工”字的第二笔竖则是建了两间屋子,这是夫子用来休息的地方,“工”字的第三笔横结构则是建成了三间学堂用来上课。

一群大老爷们儿此时正在干活,在这个冬天干的满身是汗。

“叔伯们,粽子来喽,开饭喽——”

苏酒儿带着一群人,进了大门后,站在前院内大叫了一声。

瞬间,里面干活的人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

刚出笼的粽子弥漫着浓郁的香气,苏粱将蒸笼放在了早就准备好的桌子上。各式各样的粽子映入眼帘,苏枝这一方包的粽子有好几类,范知音买的是猪肉粽,苏虎一家人带来的材料是咸肉馅的,肉粽子里面的猪肉经过范知音调味的腌制,蒸煮得刚刚熟透,带着浓郁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流口水,苏牧苏平两家包的则是甜粽,里面包裹着糯米和红豆,尝起来甜而不腻。

百姓们围坐在一起,拿起手中的粽子,互相分享品尝着。

“叔伯们,怎么样怎么样?”

苏酒儿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别的吃食还没送过来,他们来的早,是第一个送到的。

“香!”

一群乡民们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词来形容,便只能用这最普通的香字来回话。

刚刚干了活儿,这会儿到了饭点那可不得使劲儿的吃?

这好不容易过个小年,难得吃回肉。不得不说这粽子的味道还真的是香。

没过多久,陆陆续续就吃食送到了,七里乡的众人有好些家前来院子里送食物,他们早饭送来的都是粽子,毕竟灶糖和年糕还需要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好。

大家有说有笑,一边手捧粽子暖手,一边唠叨着乡里最近发生的大好事,让大家心生共鸣。

吃着讲着,苏荣不由的想起了春夏庄馆的生意一事,便当着众人的面提了出来。

乡亲们听完之后有惊讶的,有高兴的,也有沉默的。

惊讶是因为他们没想到此去一行人竟然还会有这样的机缘,有这样一场送上门儿来的生意让他们做,高兴的自然是因为他们可以拿到银钱,而沉默则是不知道该如何分配。

毕竟苏荣说的对,鱼是有总量的,但是田里的粮食是没有的。

一旦分配的不好,很容易惹人抱怨。

三老沉思了一番,最终决定问问乡里众人的意见:“你们怎么看?都说说看。”

“三老,这生意咱们家是想做的,但是这分配怎么分就显得有些麻烦了。”

潘田欢:“是啊,三老,俺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俺家拿不出这么多粮食啊。”

他都二十八岁了还没娶上个媳妇,所以家里人就只有他爹他娘和他自己,每年光是应付那十一亩地的秋税都忙的够呛,而秋税过后,他们田地里种的那些菜都得留着他们自己吃,他们从这个月开始赚了大量的银子,至少夏税的银钱绝对是可以交够的。

家里人少的纷纷点头,赞同潘田欢所说的话。

他们就算是想挣钱,但为了自己的肚子,也只能眼馋着。

市场价的粮食最高的就是两文一斤,哪怕他们将手中的粮食以最高价格卖给春夏庄馆,然后再以较低的价格去买其他的粮食,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肚子,也能赚一点小钱,但他们哪儿有那个闲工夫去倒腾来倒腾去的?而且利润还不高。毕竟菜价的起伏变动并不是特别大。以百斤两百文的价格卖出去,再以百斤一百五六十文的价格买别的菜回来供他们吃,这赚得的钱和他们直接卖给菜商差不多。

所以说,粮食少的人家是绝对不愿意卖的。

他们自己都不够吃呢!

见此,三老叹了口气。

他深知七里乡的处境困难。井田制的田,其实是块田九分均八户,但他们七里乡的人在老一辈的时候,有些人陆陆续续出山,导致乡里的人一下子锐减了一大半,所以现在变成了块田九分均四户。

田还是那么多田,税也还得交那么多税,但是种地的人却少了,这平均在每家每户的肩膀上的担子也就重了起来。所以七里乡的众人对后代子嗣格外看重,到了最近这几代里,七里乡好不容易才慢慢发展起来,户数逐渐增多直至增到了现在的九十九户,但这也还是不够。

而且他们乡里众人,除了云家的一些人外,其他三家娶媳妇娶的都晚,实在是没有哪些媳妇儿愿意嫁到大山里来的,人丁少,没有银钱,娶不到媳妇儿,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这要是让他们举全村之力供出一万斤的粮食,倒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具体的数量落到每家每户的头上,那就十分难算了。

乡里的九十九户人家当中,人丁兴旺的也只有四十户左右,连一半都不到。

云秋明的儿子云竹昔今年只有十二岁,听到长辈们所谈的话后,想了想,脑子里突然间冒出来了一个主意。

他将自家的父亲拉到了一边,对着父亲说了一番话。

云秋明听后有些惊讶,自家儿子跟他说的这个办法可行,但,也有点不可行。

“秋明啊,想到什么了?说说看。”

“三老,是竹昔想出来的。不过我也不知道这方法行不行。”

云家里正云松柏:“说说看。”

“竹昔跟我说了两个法子,第一个法子便是这么多的菜,不用均分,各家能拿出来多少就拿出来多少,但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家里人少的便供不出粮食,赚不了这个钱。那么还有第二种法子便是村子里两户或者几户达成合作,菜少的人,向咱们乡里菜多的人买。”

“乡里买菜?”

“是的,如果真的要算起供货的话,平均下来每家每户供个一百到一百二十斤左右,咱们没有行商证,以往卖给菜商的时候,价格在百斤五十文左右,但是卖给庄馆就能高到两文一斤,这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所以竹昔的意思是菜不够的人家可以在乡里按照菜商收购的价格买菜,而每家每户如果凑够了一百多斤卖给庄馆便能以两文一斤的价格卖出去,这样的话,菜少的人低价买,高价卖,菜多的人虽然少赚了一些钱,但是可以在总量上面提一提。毕竟咱们现在有了鱼这一项生意,银钱基本上都不怎么愁了,若是真的能遇见赚钱的法子,无论多少,都得试一试。三老,这可是咱们七里乡为数不多的能赚钱的生意,不仅供货量大,而且还不用被官老爷查办,三老,咱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呀。”

乡里的百姓有些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还有些脑子转的快的则是多嘴了一句:“那岂不是说所有人都有的赚?只是菜少的赚的少,菜多的少赚一部分,但是也没少到哪里去?”

“是这么个道理,毕竟粮食的底价就很低,不像鱼一样能发挥的地方很大。”

毕竟鱼好歹能卖到六十文一斤,但这菜撑死了只能卖一斤两文钱。

苏贺的孙子苏鸣早在秋明叔说出方法的时候就快速在地上算了一番,没过多久,他惊喜的叫了一声:“算出来了!”

众人连忙把目光投向地上苏鸣那边。

“鸣啊,怎么说?”

“如果按照云叔的方式,假设一方四户或五户进行合作,比如说咱们这一方的五家人,除去税田之后,就属游爷爷家,俊弟弟家的菜多,而我们家,渊弟弟和桀弟弟家的菜少,假设我们三家不出粮食,在游爷爷和俊弟弟家那边以菜商价共买三百斤的菜,再高价卖出去,那么咱们三家每月可赚一百五十个铜板,而游爷爷和俊弟弟两家可以再卖一百斤菜,再加上从我们三家手里收上来的钱,则可以每家赚将近三百个铜板。相当于卖菜一共五百斤,一共挣了一千个铜板回来。云爷爷,刚好是两文一斤!且全乡一共供货一万两千斤,真是神了!”

竟然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果然,算学总是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乡里人脑子很慢很慢,没听懂前面的,但他们抓住了重点,一方卖菜合计五百斤,共赚一千个铜板,菜多的人赚的多,菜少的人赚的少!

而且,按照苏鸣的说法,这样下来,他们七里乡二十四方每月正好可以达到一万两千斤的供货量!

三老听后,赞赏的看了看苏鸣。

不愧是苏贺老先生的孙子,这有头脑的还真是不一样。

但苏鸣考虑的还是不全面,三老决定提点一番:“鸣啊,话是这么说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菜是两户出,但是如果两户将五百斤的菜拿去全部卖掉,他们会赚的更多。这其实就是在看,咱们菜多的人愿不愿意将所拿的银钱分一部分出来让利给菜少的人。”

三老提醒苏鸣的同时也是在敲打着众人,无论如何,七里乡的众人都不能将团结的根给落下。如果真要遇到分配不公的算法,不能给乡里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个生意,他宁愿不做。

“这……”

苏鸣一时间犯了难。

云爷爷抛出的问题很现实,他光顾着计算了,没有想那么多。

问题兜兜转转又抛回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分配不公到底怎么办?

云竹昔亦在思考。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但云爷爷的话也有道理。

可他不想放过这一万两千斤的生意。

虫子再小也是肉。

等等!一万两千斤?!

云竹昔眼睛突然一亮!

“我想到了!”

众人连忙看向他:“竹昔,怎么说?”

“人力!咱们可以出人力!”

“人力?”

“对!人力,叔伯婶婶,爷爷奶奶们,乍一听云爷爷说的话对出菜的人家却实不公,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咱们乡里的众人甚是团结,如果这笔生意我们不做的话,这最后的菜依旧会砸在我们自己手里,最终卖给了菜商,这跟以前一样赚的不多。但是我突然想到了运输的问题,那就是菜多的人出菜,菜少的人家出力,将这些菜全部送至县城内,这样的话,就算我们每天只派一方人家去县城卖,每个月也能供货二十四天,且只用带五百斤过去。量少不容易被发现,而且能保证所有的菜都是新鲜的!这样的话,大家都能干自己的事情,且挣到钱!”

众人没反应过来:“(⊙o⊙)”

真的是这样的吗?

但仔细一听,好像还不错?

听到这里,云松儒笑了:“不错。菜多的人家出菜,菜少的人家出力,这个法子,好啊!”

不仅有生意做,而且每户都能拿到铜板,菜多的人在家里待着便能拿到多的那一份钱,而出不起菜的人也能凭借脚力拿到银钱少的那一部分。他们七里乡的人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会有人去县城或者五乡一趟,这样省时省力能赚银子没有麻烦又能结交人脉的主动送上门的生意,当是要做下来的。

不仅如此,苏荣还考虑了一番六弟那边,说出了他的想法。

“三老,我想让乡里菜多的人每户再多加六十斤的菜,我这想给孙掌柜的那边供过去。这样的话,咱们应该还能赚一赚酒楼的钱,不过就是不知道孙掌柜的收不收。毕竟咱们七里乡种的粮食比较单一,也就萝卜,白菜,冬苋菜这三样。我听小佑说,孙掌柜那边的酒楼最近客人多的不得了,全是冲着咱们乡里的那些鱼去的,你说这要是再能配上咱们乡里的菜,岂不是更好了?”

同是七里乡的泉水浇灌出来的菜,那长势,不是一般的好。

之前没有考虑到全村供菜的事情,现在突然间有了庄馆的生意给他们起了个头,他还是想将这个机会给六弟留一个。

他对他们的粮食很放心!

七里乡的人,自己种,自己卖,不经他人之手,且粮食长势特别好,非常安全!

这样的好处当然要给孙掌柜留一个。

云松儒:“那这价钱……”

苏荣:“三老,孙掌柜若是收,咱们每天给庄馆送菜的时候,顺道把酒楼的菜一并送过去,不用那么麻烦,便是交给小佑那孩子就好了。每户只送六十斤,轮流送就可以了,这银钱自是由各家各户收着。还是按照两文一斤的价钱算。毕竟这庄馆是孙掌柜租下来的,若是没有掌柜的在其中牵线,咱们也不可能遇见这样的好事儿。”

苏荣再次感慨他结交六弟是一个明智之举。孙六奇不缺钱也不缺人脉,甚至在关键时刻还会挺身护着他们这群农民,这样的良商有幸被他碰见一个,当真是他大发善心先认识的沈佑才能有此机遇。

苏荣上手摸了摸泉宝的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为泉宝多多积福。

泉宝先是他的女儿,随后才是乡里的小福星。

就这样,这第二笔生意的细枝末节便被三老给敲定了下来。现在只等正月初九的到来让他们前去县城同沈佑那个孩子商定。

春夏庄馆的人说了,菜有多少,他们就收多少。

末了,众人又高高兴兴的参加到比拼中来了,这第一项包年粽的比拼,最终由葛家的葛青雄一家夺得第一名。

这葛青雄不是别人,正是葛家里正葛青峰的弟弟,而青雄一家,有个手艺顶尖的儿媳妇微娘,再加上微娘买的材料也是挑最好的买,配上这份手艺,她做出来的粽子赢得了乡里所有人的称赞。

到了晚上,这最后的比拼结果也出来了:

包粽子:葛青雄家胜。

制年糕:苏白家胜。

制灶糖:葛桑家胜。

炼猪油:潘田秀家胜。

给灶神爷送了糖之后,乡里众人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热闹至极。

过了一个真正意义上丰满而又充实的小年。

最新小说: 绣骨贞心 掠夺成瘾 天性 恶女娇软,五个疯批大佬窥视已久 三年又二年 腰软娇娇超会撩,禁欲世子沦陷了 不负倾城不负仙 假千金绑定神豪系统,养崽爆红了 变成京圈大佬的猫后我成了顶流 大小姐挺孕肚随军,被家属院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