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迪手机专卖店,徐桑扈在这里工作第十天,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熟悉起来。
其中有一个女人——刘萍,刘萍和顾明珠是一个公司的,她们都是二星数码有限公司派过来驻店的销售员。
在这个网络并不发达,网商还没有开始运营的时期,实体店是非常热闹的,各大商超遍地开花,街上更是人潮涌动,所以,销售人员的队伍也是庞大的。
大到各大商超,小到路边小店,以实体为主,人们会在闲暇之余逛街,购物。
每个品牌的手机都是品牌公司内部招销售员,再分派到各个卖场,手机专卖店等地驻店销售。刘萍和顾明珠都是二星手机公司的员工,只是驻店不同,刘萍在乐迪手机专卖店,顾明珠在横波手机专卖店。
刘萍听徐桑扈说顾明珠是她的表姐,对她很热络,也很照顾,两个人相处和谐。
听到徐桑扈说要和顾明珠合租,刘萍就把知道的事情和她说了个明白。
按刘萍的说法:顾明珠目前和男友同居,就住在马路对面的美好花园里,她男朋友很帅,两个人感情很稳定,并没有打算分开另外租房的意思。
“我租房月底就到期了,到时候我和你合租。”
“你住在你小姑家挺好的,不用交房租,还安全。”
“你要来和我租房啊,不太方便,我现在的室友不喜欢我带朋友回去,下次吧,下次”。
直到此时,顾明珠之前所有的推脱之词涌上心头,徐桑扈心里打翻了五味瓶,五味杂陈。
原来,一切都有迹可循,可笑的是,她太天真,太无知,还在巴巴的等,等待那个不寄人篱下的机会,等待那个不可能实现合租美梦。
徐桑扈在街上晃荡了许久,直到华灯初上,街上人潮如织,直到肚子里传来“咕咕”的抗议。她才掏出手机,按亮屏幕,晚上八点整。
生活太可悲,在这繁华的城市里,没有人关心她吃饭没,没人关心她的脚痛不痛,也没有人问她,你好吗?你吃了吗?
想起临行前母亲说的话:“外面有什么好?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在家陪我和你爸不好吗?”
想起满怀期待,满怀希望,曾经梦想着要在这里实现的理想,在这一刻那么可笑,可悲。
“铃铃铃铃”,手机显示明珠来电。
徐桑扈看着手机上跳跃的“明珠”,手紧了紧,深深吸一口气,平复好心情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接听电话:“喂。”
“桑扈,你明天是不是休息?”顾明珠的声音从手机传入耳中。
“有什么事吗?”徐桑扈淡淡的说。
“没什么大事,就是,我朋友给我两张优惠劵,他朋友的发廊明天开张,两个人一起做发型打五折,我想问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做发型。”顾明珠的语气轻快,显然心情颇好。
徐桑扈无语望天,来深城半个月,颗粒无收,日常只出不进,父亲给她带的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她哪里有钱做发型?
于是,她斟酌了一下说:“不了,我明天有事,你自己去做吧。”
“那你忙,我就不打扰你了”。顾明珠说完干脆的挂了电话,心里却是不满的,有这么好的机会,约她去做头发,她都不懂得珍惜,真是土包子。
徐桑扈抬头看着路灯昏黄的灯光,眼里的酸涩又涌了上来,她明白哭解决不了问题,可眼泪就是不听话,自己涌上来。
她再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休息就出去找房子,搬家,争取一天做好这件事。
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
第二天周四,是徐桑扈的休息日,在逛了六个小区之后,终于在一个旧小区的居民楼看到一处有空房招租。
她原本以为,房子很好租,何曾想,大部分小区都是满租的,租客都很稳定,说明了这个片区是宜家宜居的。
看到租房信息的时候,徐桑扈喜出望外,终于,终于有空房了。
她掏出手机打电话咨询,应了那句俗语,“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恰在这时,房东刚好就在楼上,今天有租客退房,她过来收房。
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带她看了房子。房子是单间,在五楼,房间前后各有两个窗户,采光好,带一个十平米的小阳台,可以晾晒衣物。
徐桑扈看着这个简陋的房子,很满意。
前一个租客刚刚退房,还没来得及打扫卫生,房东张姐指着房间问:“怎么样?我这栋房子全部都租出去了,你运气好,不说百年难得一遇,说一年难得一遇也不夸张。上一个租客才退房,你就来了。”
张姐推开阳台门,指着步行街说:“这楼下就是餐馆,后面是步行街,生活便利得很。”
不得不说,张姐口才是真的很好,说的头头是道。
徐桑扈点点头,和她聊起房租的事,“一个月租金多少?”
“四百,我给你包卫生费。”张姐说。
“您这个卫生都没有打扫呢,就要收我四百元一个月。有点贵了,而且这里周围的单间都三百块一个月,最好的才三百五十元一个月。”徐桑扈打量着张姐,说出心里想法。
“小妹,遇见就是缘分,说明我们俩个人有缘,既然这么有缘,三百五十元一月,一压一交。别的租客可都是两押一交的啊”。张姐拍拍徐桑扈的肩头说。
租客与房东的会面就此结束,从两个人脸上的神色可以看出,两个人对彼此都相当满意。
房东看房子刚刚退租,立马就有人来租,她省去空档期,也省去了请人打扫的钱,别看都是小钱,那都是钱不是。
交了租金,签了合同,房东张姐把钥匙交到徐桑扈的手里,美滋滋的回去了。
徐桑扈在房子转悠了一圈,手里的钥匙握得紧紧的,真好,她有自己的家了,严格来说,这是她的宿舍,即使很小很简陋,她还是很满足,很开心。
中午的时候,徐桑扈在楼下的快餐店吃了份快餐,就马不停蹄的买了清洁用品,开始打扫卫生,她要快点搬过来,这种急切的心情,在此时,全都化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