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桑扈点头,“嗯,房子那么小,打扫起来很快的。”
“哥,你先别忙,这些我下午再慢慢归类,不着急的,你先坐会儿,喝口水。”徐桑扈走到茶桌旁,拿了热水壶,倒进去大半瓶纯净水,打开煮水模式。
水壶发出咕噜噜的响声,开始煮水,徐桑扈从一个较小的箱子里取出一包茶叶,红色的袋子上面写着“凤凰单丛”。
取出一戳茶叶,放进陶壶里,等待水开了以后,就可以冲泡了。
顾明铮看她熟稔的清洗茶壶,烫茶杯的动作,嘴角微翘,桑桑真的和姑姑很像的,虽长相上不是很像,做人做事的风格却是像了十成十的。
徐桑扈泡着茶,在惠城,来客了就要泡上一杯好茶,好茶待亲友,这是一种传统的待客之道。
徐桑扈把倒了七分茶水的杯子递到顾明铮面前,自己端起茶杯正要喝茶,突然听见杨建伟的声音,“真没想到,你一个人住,厨具这么齐全。”
循着声音望去,徐桑扈看见杨建伟从厨房的门探出头来。
徐桑扈放下茶杯,走厨房门边,“不用整理,我下午再整理,过去喝口茶。”
杨建伟回头去看她,手里的动作没停,“我不渴。”
徐桑扈突然觉得,这样执拗不配合的人,要不得。
于是,她直接过去扯过杨建伟手里的锅盖,放在煤气炉上面,转身走出厨房,嘴里说着:“让你们帮忙搬过来,我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再没有要你们帮忙整理的道理了。”
徐桑扈嘴上说再没让他们帮忙整理的道理了,心里却在想,她承受不起啊,就算是她的亲人表哥,她也觉得承受不起,毕竟,人愿意来帮忙搬家,那是人的情分,她要是因此就忘记了自己的本分,那就太不应该了,人又不欠她什么。
更何况是杨建伟,说好听一点,他和她就是同乡人,说再远一点,就是高中校友,再多的就没有了,别说他们是朋友,在她这里,杨建伟不是朋友。
徐桑扈不想和他做朋友,这对于她而言,太难,她看过很多很多的小说,言情小说更是不少,而她相信,台本里面写的,在现实中肯定是发生过的,大同小异罢了。
杨建伟是有白月光的,那个人就是朱爱娟,她没有自信,她可以取代朱爱娟的位置,她从来都是很现实的,尽管他在她的心里,亦是白月光的存在。
短暂的相处,没什么事就不要联系,偶尔联系一下,就是她和他之间最好的距离,若是说再进一步,有可能吗?徐桑扈在心里问过自己无数次,却从来都没有答案。
“没关系,你不是正忙着呢嘛,我不累,早点整理好,你可以早点休息。”杨建伟看一眼女孩的背影,手上的动作没有停顿,从箱子里拿出炒锅,把锅盖盖在锅上,重新放会煤气炉上。
“我也来帮忙,快十一点了,早点整理好,我喝茶也喝得安心。”顾明铮走进厨房,看到地上放着的箱子,打开,里面装着一些碗筷。
“哥,真不用,我去换身衣服,你们去沙发上坐会,中午,我请你们吃饭。”徐桑扈说着,一把抢过顾明铮手中的碗,放进洗碗槽,一双眼睛定定的看着他的,仿佛在说:“不要再洗了,我要生气了。”
然后,利落转身,走回房间换衣服去了。
杨建伟和顾明铮对视一眼,放下刚刚取出的案板,走出厨房,来到客厅,坐到沙发上,随手从纸箱中拿起一本书,封面上是《夏至未至》,随意翻了翻。低头看箱子里的书,又抬头看看书架。
顾明铮倒了一杯茶,递给杨建伟,“你和朱爱娟分干净了?”
很明显,顾明铮这句话是对杨建伟的询问。
“嗯~”杨建伟漫不经心的答。
“什么时候的事?”顾明铮挪到他身边,压低声音。
“去年十月。”杨建伟合上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杨建伟的思绪回到过往——
那时,青葱岁月,他和朱爱娟,两个人同班,也是同桌。
正是初二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只要知道朱爱娟坐在身边,就感觉很安心。
要是,哪天她有事,没来上课,他的心里就会烦躁不安。
印象中,两个人似乎都没有表白,自然而然的,心照不宣。既没有我爱你,也没有我喜欢你。
两个人在一起上学,在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值日搞卫生,影响不离,那时候的梦想便是两个人白首不相离。
那时候的爱情,就是那么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词藻来描绘,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任他狂风骤雨,也是心满意足。
没有人和他表白吗?答案肯定是有,而且还不少。
从他的书桌抽屉里塞满的情书来看,足以证明他受欢迎的程度。
然而,面对那些这样那样的书信,他至始至终都是直接丢进垃圾桶,从未看过。
因为,朱爱娟很在意,在意那些情书,只要感受到他有一点点的迟疑,朱爱娟就会生闷气,随之而来的是不搭理他,不和他说话。
对于朱爱娟的这种“冷暴力”,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哄,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做,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把所有的书信,全部交给她来处理。
而在他的心里,本就对其他女生的追求无感,更加的不会搭理她们。
因为他知道,更加清楚明白,此时此刻的他们,学业才是第一信条。
和朱爱娟从相恋到分别,好像都是那么不尽如人意。
中考之后,他们迎来了分别,朱爱娟辍学了,趁着暑假,她去市里的服装打工,而他,留在家中,等待填报志愿。
自此,两个人开启了异地恋,虽说有QQ作为联系渠道,奈何杨建伟高中学业太过繁重,而他,本就是目标明确的人,至始至终,学业都是排在第一的。
这大概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男人永远都是理性主导一切。
而朱爱娟,服装厂加班是家常便饭,日子一天天过,时间一长,加上社会与学校的人文差异,使两人争吵次数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