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_全文免费无广告阅读 > 女生言情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21)留在青春边上——也许不是想参与,只是还不愿离开

(21)留在青春边上——也许不是想参与,只是还不愿离开(1 / 1)

胡静刚挂掉王昭的电话,耳边还残留着对方那句带点倔强的“我知道了”。

她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落在她脱下的风衣上,一道道细细的光像绣在布料上的旧思绪。手机又震了一下。

屏幕上跳出:刘小利。

她挑了下眉,接起电话:“喂?”

电话那头是刘小利一贯的吊儿郎当,但语气却带着明显的犹豫:“胡姐……你忙吗?”

胡静轻笑:“怎么,你也来八卦早上那辆宝马的事?”

刘小利被戳中,语气一下卡住了,干巴巴地说:“就……随口问问。”

胡静索性替他把话说完:“你想问我和马星遥什么关系?”

刘小利没吭声。半晌,才小声嘟囔了一句:“听说他昨晚在你那儿过夜了……”

胡静没有立刻回应,只是站起来,走到窗边,望着街对面那家馄饨铺升起的蒸汽。

“我留他,是因为他没别的地方去。”她语气平静,“不是没家,是回家之后没人开口说话。”

电话那头安静下来。

“你们这群小孩啊,最爱捕风捉影。人家坐我副驾就成了‘傍人’的故事,陈树在我这儿吃顿饭,你们又像发现什么内幕。”她声音依旧温和,但话语里多了几分真实的疲倦,“你们还太年轻,急着下判断,却不愿多看一会儿。”

刘小利没接话。他其实听懂了。

胡静继续说:“我十二岁就辍学打工,那时候我在夜市摆摊,旁边就是你们学校,我看着你们背书包、喊口号、往食堂冲。那时候我就想——哪怕只当一回你们的同学都好。”

“现在我有了点本事,有车、有房,可我还是羡慕你们。羡慕你们能在课间为了‘谁喜欢谁’红脸,为了一道题争论半天,为了一句闲话赌气。”她停了一下,语气低了几分,“我做的这些,不是想参与你们的生活……而是想弥补我错过的那段。”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最后刘小利声音低低的:“那你……会不会后悔让我们进了你生活?”

胡静轻笑了:“你们进得哪儿是我的生活?我哪有那么大格局。我就是在你们的世界边上,搭了个棚子,下雨了能歇歇脚、冷了能暖暖手。你们累了可以来坐坐,想走了我就送一程。”

她话音落下,刘小利忽然觉得眼角有点热。他低声笑了笑,语气一贯吊儿郎当:“胡姐,你太好了,其实也挺烦的。你要不这么好,我们也就不会老觉得欠你点什么。”

胡静没有接话,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是想你们欠我。我是希望——你们能好好过完你们自己的青春。”

她轻轻挂了电话,把手机放在桌上。茶杯里的绿茶已经凉了,她抿了一口,苦味清清淡淡。

她想起陈树醉酒那晚说“我想靠近她”,想起马星遥站在她家门口低声说“我不想回去”,想起王昭咬着牙不肯承认的心动,也想起刘小利那句“我怕她被别人抢走”。

她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青春里,用最拙的方式努力靠近别人,也拼命维护一点点不被看穿的尊严。

但她更明白——她帮不了他们解题。

她只是那个在他们的生活边上,放盏热茶、给条毛毯、偶尔帮忙翻一页草稿的“大人”。

也许他们将来不记得她在那个深夜里为他们煮过面、不记得她说过哪句安慰、甚至不记得她叫什么。

但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曾在青春最摇晃的路上,有过一个角落,是亮的,是安静的,是可以短暂落脚的。

胡静转头,望着窗外阳光落在街角小树上。

“你们长大了,就会明白——生活不是非黑即白,很多时候,能让人安心的,从来不是解释,是那一顿饭、一杯水、一句不动声色的‘来,坐下吧’。”

胡静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安静了几分钟。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地毯上,像一张泛黄旧照片,斑驳、温和。

她没动茶几上的绿茶,早就凉了。只是起身,走向走廊尽头。

书房的门,平时她锁得紧。连保洁阿姨来都不会碰。今天,她打开钥匙扣,找出那枚灰色的小钥匙,在门口停了一会儿,还是轻轻转动了门锁。

“咔哒”一声,门开了。

书房不大,两面书架却码得满满当当。教材、练习册、模拟题、卷宗盒,从高一到高三的书全在。贴着年份的书背有些已经泛黄,便签纸一页压着一页,边角起了毛。

书桌上放着一盏老式台灯,一摞削好的铅笔,签字笔整整齐齐,还有一张旧准考证的复印件。抽屉里那本《高考语文终极训练》被她翻得最旧,中间一页旁边用铅笔写着一行字:“第72分,差的永远不是努力。”

她指腹慢慢摩挲着那行字,眼神平静,没有遗憾,却有一种隐隐的遗憾之下的平静——像某些事,早就认命,但还是不肯彻底放下。

这些年,她一直坚持每年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不是为了什么证明,也不指望改变命运。她只是想补回那段她没读够的课本,没写完的卷子,没穿够的校服。

她喜欢校园生活。不是“清华北大”的那种,而是下课铃一响、一群人抢着去打豆浆,晚自习偷吃零食被老师抓住那种。那才是她一直向往的“青春”——不是奋斗,而是属于一个年纪的,日常。

胡静从十二岁起就没机会再坐进教室。她的人生,是夜市的灯、KTV的打工、还有写不完的入库单和欠条。但她心里那个还在读书的自己,一直没走远。

这半年,陈树、马星遥、王昭,还有刘小利这些学生接二连三地闯入她生活。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又翻起那些原本早就封存的题本。她听他们争论C还是D,也会在他们走后重新做一遍那道错题。

她会想:要不再试一次?

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她看见了那个当年没有被点名的自己。她想知道,如果当初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自己会不会也在黑板前举过一次手。

她翻开那本练习册,看到中间贴着一张旧便签:

“要不试着考一次师范?”

“别总是送他们上学,你也该有自己的课表。”

她的喉头一紧,但没掉泪。只是默默把书合上,轻轻放回原位。

她站起身,把地毯上落下的阳光拍了拍,就像轻轻掸去那几年压在心里的灰。

手机亮了一下,是王昭发来的消息:

【王昭】:胡姐,你说得对。喜欢不是非要抓住,是愿意陪一段。谢谢你。

她回了一个字:【嗯。】

走进厨房,她煮水、洗杯,拿起冰箱门上的便利贴,写下:

“今晚七点,书房开灯。”

这一次,不是为了谁留灯。是她自己,终于也要回到那间屋子里,好好坐一坐。

她换好西装准备出门开会,走到电梯前时,无意看了眼镜子里的自己——头发利落,唇色自然,眼神干净,几乎看不出刚才翻过一本旧练习册的人,是她。

走进电梯前,她又停了一秒,想起一个名字——乔磊。

乔磊,桐山能源局的工程师,被派到桐林商厦挂职。档案上写着:“桐山大学矿井工程专业,参与过矿区安全改造项目。”来得低调,说话平稳,穿着规矩,比大多数机关年轻人还收拾得板正。

但他和文件里描述的不一样。不是那种一眼看透、板起脸来的“单位人”。他有些时候松弛得像个打完球才记得换鞋的学长。

那次部门聚餐,胡静提到“四楼有街机厅”,大家都说吵,只有乔磊眼神一亮,问了句:“有拳皇97吗?”

她当时怔了一下。

后来才知道,乔磊下班后不是回宿舍看报纸,而是扎进街机厅,跟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混在一起打游戏。刘小利常在那儿晃,陈树偶尔也去。乔磊在那里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干部,而是“磊哥”——格斗游戏能一挑二,打完还能请人喝瓶汽水。

可回到商厦,他又变回那个规矩得不能再规矩的挂职干部。对同事礼貌、对流程清楚、说话从不越线,笑得克制,仿佛一切都能归档。

胡静曾试图了解他。

她特地绕道巡查只为和他多打照面;借着“青年讲堂”的理由请他做分享,希望听点他“大学里的故事”;甚至有一回,拿着一份明明能看懂的材料装不懂,想让他多聊几句。

可乔磊只轻描淡写说:“大学啊,挺平常的,那时候也忙着打工。”话说完,顺手把话题关上。

那一刻她意识到,这个人藏得很深。

胡静不是没羡慕过大学。不是为了学历,而是那段时间本身——可以犯错、可以迟到、可以坐在操场边喝汽水聊天。她十二岁开始打工,卖发卡、送外卖、跑打印店。没有课堂,没有社团,没有食堂的炒青菜。

而乔磊,像是她人生里离那个世界最近的人。可他却像一扇门,半掩着,只给你一眼,然后就关上了。

有时候她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他在街机厅门口蹲着给学生插线调机器,听他们叫他“磊哥”,会忍不住想:

他是不是更羡慕他们?

是不是,自己只是多看了他几眼,而他,其实早就把眼神投给了那些少年?

那天傍晚,她去拿复印材料,路过商厦侧门,看见乔磊正站在门口低头看手机。灯光从他侧面照过来,橘黄一片。他表情没什么特别,但那种安静——她太熟悉。

那不是冷漠,是那种长期不被人问“你最近还好吗”的安静。像她很多年前,在公交车最后一排闭着眼的样子。

她停了一下,没打招呼。只是默默走开。

她不知道那一瞬心里闪过的念头是不是太突兀:

要不要哪天也去他常去的街机厅看看?就当是自己给没上过的高中,补一节活动课。

——自己对乔磊,到底是不是“有点意思”?

这个问题,她不是第一次问自己。只不过每次都告诉自己:“别多想。”

可前两天,她看见乔磊一边被刘小利拖着“单挑”,一边还蹲着给陈树修电源线。那瞬间,她忽然发现,他明明穿着白衬衫、胸前挂着工作牌,却像个没长大的大男孩。

她知道,这种好感说不清、也不该轻易说出来。她不是十七岁的女孩,不会因为一个人笑了就心动,也不会轻易把“喜欢”两个字挂在嘴边。

但她承认——他确实勾起了她那个藏得很久的念头。

也许不是爱,是羡慕,是认同,是一种被生活反复掐断后,还想偷偷接一次电源的渴望。

她没说出口,只在纸上停下一行字。

玻璃窗上映着她的影子,眉眼里有点累,还有点不敢多想的踌躇。

这个念头,是不是能开口,她不知道。但有一点她清楚:

乔磊像一个她没来得及参与的青春故事,而她,也不过是想翻进最后一页,看一看结尾。哪怕不留名,也想知道,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哪怕只是站在街机厅门口的她,也曾幻想过:

“要是我,也能叫他一声‘磊哥’。”

她曾经有过一段真心实意的恋爱。

十七岁那年,她在一个真冰场打工,认识了一个滑冰教练,叫阿康。人不多话,但很实在。她加班到深夜,他就骑着摩托在门口等,什么也不说,只递一杯热豆浆,热得烫手。

那时候,她觉得自己是被认真对待的。哪怕住在顶楼漏雨的小房间,也相信未来可以靠两个人慢慢撑起来。

可时间一久,那些温暖开始变了味。

阿康频繁换工作,话越来越少,不愿聊未来。她想报个夜校补学历,他却说:“你连饭都顾不好还上什么学?”

争吵多了,彼此都疲惫。那年初冬,他站在楼道口抽着烟,语气平静又笃定:“你是想往上走的人,我跟不上。”

就这样散了。

那之后,她再也没谈过恋爱。不是没人追,而是没有人再让她敢赌一次。

乔磊呢?

她不是没想过。他是不是有点像阿康?一样的沉静,不多话,像有什么放在心里但从不轻易说出口。是不是她潜意识里,把那些年没说完的期待,投射在了这个穿白衬衫、偶尔皱眉思考数据的挂职干部身上?

或者,是乔磊身上那种“读过书”的气质吸引了她?

是他认真说起矿井实验时专注的样子,是他提到自己大学写过一篇论文、为一个改进方案争了几个月时,那种“做过事”的笃定。

她见过很多人拿学历换饭碗,可乔磊不太一样。他好像真的是为了“做好一件事”而读的书。

那一瞬,她心动,也心虚。

又或者,她只是被他的稳定吸引。

这些年她一个人打拼,见惯了说场面话的男人。他们讲“共赢”,眼里却盯着她提成的百分点;说“欣赏你”,其实是在算她的资源换不换得来一个项目。

乔磊不说这些。他说话慢,说完就收,不自夸,不抢镜,也从不炫耀。他的“有”,不是挂在嘴上的,是让人放心的那种“在”。

这年头,少见。

他不是没野心,只是不把野心写在脸上。他懂规则,却不踩人。他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也知道不做什么。

这种分寸感,她太久没见过了。不是让人一眼看穿的讨喜,而是那种——“你知道他可以靠得住”的安稳。

她低头,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不是喜欢,只是——”

她停住了。

后面,写不下去。

不是说不清,是不敢说。

她走到窗边,轻轻拉开百叶窗的一角。

街灯已经亮起,斜斜照着路口的街机厅。她猜,乔磊今晚大概又会在那儿,和一群穿校服的少年争着抢机位、喝汽水、喊“你接我这招试试”。

她忽然有些想过去看看。

不是为了乔磊。

是为了确认,在那些笑声和油烟味里,在那个她从未真正参与过的“放学时间”,她心里那点没熄掉的火光——还在不在。

她想看看,那个一直说“别多想”的自己,是不是,其实还在偷偷盼着,有一天,也能有个不必解释的靠近。

哪怕只是看一眼,也好。

—————————————————————————————————————

【2045年·乔伊访谈·她一直是灯,不等谁来点】

讲完这段,乔伊很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

她拿起面前的水杯,轻轻转了一下杯垫。指尖用力,又松开。

“胡静啊……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乔伊的声音变得比平时更轻,也更慢了一点,“你知道的,我很少夸人。”

“她小时候父母离异,一个人搬了好几个地方,从来没机会好好念完书。她十几岁就要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在夜市卖发卡、一边省吃俭用攒夜校的学费。你问我,她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一直没放弃。”

乔伊轻轻笑了一下,带着一点敬佩,“你能想象吗?三十多岁的人,每年还坚持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高考。不是说说,是一年一年地考,一张张卷子地写。连作文题都能背出来。”

“她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她只是想还自己一个青春。”

“她说,‘我小时候没穿够校服,但我现在能选,就不想错过。’”

“她的高考成绩,每年都差那么几分。最接近的一次,只差五分。她把准考证锁进抽屉整整一年,然后第二年又重新报了名。”

“我记得有一年,她没考好,自己一个人跑去学校操场坐了一下午,回来还笑着说——‘今天阳光不错,挺适合考试。’”

说到这,乔伊停顿了一下。

“她身边有很多人,或欣赏她,或误解她,也有不少人对她‘一个人还考什么试’这种行为嗤之以鼻。但她从来没解释过。”

“她只说了一句:‘我不是要赢谁,我只是还欠自己一次完成。’”

我听到这里,也沉默了。

乔伊垂着眼,似乎在回忆很多年前的某个傍晚。“我印象特别深,有次我在她家吃完饭,看见她在书房做模拟题,那天她写的是语文。她在稿纸上写了一句话:‘有的人是等天亮,有的人就是天亮本身。’”

“我当时没懂。后来才慢慢明白,胡静就是那种人。”

“她不是等人来照亮的,她一直是在别人没注意的时候,默默地亮着。”

乔伊顿了顿,看着我,眼神比往常柔和。

“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尊重她吗?”

“因为她不是我们青春里的背景人物。”

“她是我们那段青春里,最安静、最倔强的一束灯光。”

“照着我们这些乱糟糟、看不清方向的人,也照着她自己。”

“她从不喊痛,不说苦,也不需要掌声。”

“她只是,在所有人都不太懂得如何长大的时候,自己把路一点一点,走了出来。”

我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乔伊靠在沙发里,望向窗外发了会儿呆。

过了一会儿,她轻声说:

“其实很多年以后我们才明白,胡静教我们的,不是怎么解题。”

“是怎么在人生最乱的时候,还保住一颗不随便放弃的心。”

最新小说: 将军请弯腰 我在唐朝开理发店 你是唯一不可替代 清冷美人的奇幻之旅 当太阳再次升起时 灵植师穿越荒年,带着全家炫肉吃 穿成替身女配,女主鱼塘被我炸了 流放前搬空京城,真千金带飞全家 扮演绿茶后,嫡女被禁欲男主狂宠 闪婚娇妻日日哭,禁欲凌总夜夜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