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始困惑了,老说的那些宠辱不惊、宠辱皆惊,其实都做不到。
那么,人又是否真的应该宠辱不惊或者皆惊,那么,这种不惊和皆惊,又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
宠辱不惊是淡然处之,没有反应。
宠辱皆惊是感到惊惧,保持警惕。
其实表达的都是对宠辱二者平等的看待。
怎么没有宠辱皆喜?可见宠辱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快快走远点。于是我变成宠辱皆惧。其实这就是宠辱皆惊。
其实原句是宠辱若惊,不过我喜欢说宠辱皆惊。于是我又搜索宠辱若惊,发现似乎是贬义。
好吧好吧,或许还是该不惊。
可我那种皆惊是厌恶的惊,所以我觉得也可以。
可是现实角度来看,情感角度来看,谁又能做到无所谓喜恶,希望被喜欢,会感动,会更有力量,而被讨厌的话,会不舒服,会郁郁。
不在乎的话,岂不是太无情了吗?可那种只在乎大爱与天下的感情,其实不就是对小我的无情。而小我,才是真实的我们。
不要把悲欢寄托在别人的喜恶上,确实是这样,可人是社会的人,既然融入就必然影响,这影响有好有坏,那么,是该更无情,还是更有情。
太无情又仿佛通往虚无了。
太有情那就被情绪左右,焦虑不安,失去自我。
那么,好像折中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抗拒善意的宠,要抵挡恶意的辱,我想这就是答案。
那么恶意的宠呢?要惊,不过我还是觉得这种恶不纯粹,夹杂点善吧。
那么善意的辱呢?有这种吗?人类果然复杂,不过我想这种善也不纯粹,夹杂着恶。
重新回到起点,我发现,或许从根本上来说,宠辱和喜恶本来就不应该对等。
“就算不对等也有相似之处!”我这么想了。
小小的我还是没有办法对喜恶视而不见,这是来自情感本能的反应。而其他那些不含情感的喜恶,就让它随风去吧,我也可以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皆惊。
不让无情伤害到我有情,也不让有情阻挡在心外,这就是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