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斑马线争端(1 / 1)

有人说,斑马线是由无数泪痕拼接而成;有人说,斑马线是聪明人从河流的跳石联想而成。这里有一个关于斑马线的奇妙传说: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草原上浮动着金色的薄雾。露珠在草叶间闪烁,像撒落一地的钻石。在这个特别的早晨,斑马妈妈带着她的小斑马,不知不觉越过了动物王国与人类世界的边界。

“妈妈,妈妈——”小斑马焦急地追赶着妈妈,“我们走错地方啦。”

“怎么啦,我的宝贝?”斑马妈妈停下脚步。

“这里是人类的领地,不能去!”小斑马咬住妈妈的鬃毛不让走。

“孩子啊,地球是大家的,没有事的。”斑马妈妈低下头蹭了蹭小斑马的脸颊,甩动尾巴带着孩子继续前行。

就在这时,三个穿着整齐校服的小朋友手拉着手,唱着欢快的儿歌走向学校:“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高……”远处学校红色三角屋顶,像童话书里的小房子。

只见绿草摇曳,花儿绽放,白云微笑,阳光洒落,上学的路上好美啊。

当他们来到校门口对面,看着来来往往飞驰而过的汽车,吓得他们不敢过马路。校门口的老师看见非常着急。

斑马妈妈正巧看见,热心地跑过来说:

“快爬上我的背,我驮你们过去!”斑马妈妈屈下前腿,好让孩子们更容易爬上她的背。小斑马见状,立刻站到妈妈身前当“台阶”。

老师点点头,小朋友们就一个一个地骑上了马背,斑马妈妈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马路,小斑马骄傲地跟在后面,尾巴欢快地摇摆着。

说来真奇怪,本来行驶得飞快的汽车们,都如中了魔法一样慢慢地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待他们安全通过。

“老师,为什么汽车会停下来呢?”小朋友们挥手跟斑马母女再见后,好奇地问老师道。

“一黑,一白?”老师望着渐渐远去的黑白身影,灵感地想到:“黑白条纹在马路上可能格外醒目!”

他匆忙将想法告诉警察叔叔。大家一起用白漆在小朋友们需要过马路的地面上,刷上了一条一条的白色条纹,以此作为一种安全警示标志,并将这条纹命名为“斑马线”。

第二天清晨,新刷的黑白相间条纹在阳光下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像一块会发光的安全警示牌。当小朋友们再次来到斑马线前,汽车们都自觉地放慢了速度停了下来,礼让行人。

这个简单实用的好主意很快传遍全世界,各国纷纷效仿使用。配合随后不久发明的红绿灯,过马路更是规范有序。“斑马线”也就成了人们交通安全的生命线。

消息传到动物王国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大多质问,为什么非得用斑马身上的条纹呢?

“我的梅花斑点更漂亮,快换成梅花线吧。”梅花鹿第一个提出抗议。

豹子无理取闹说:“我怎么也比那斑马强。斑马就是一‘傻大个’,没有什么战斗力。我轻易地就能绊倒它。”

虎王更是怒吼道:“凭什么不用虎纹线?我的条纹能吓退野牛,何况小小汽车!”

为了平息争端,人们在道路上设置了一些像“减速”“转弯”“路口危险”等安全标志,在动物出没的地方标记出“老虎”“梅花鹿”等动物图案,在马路下方为动物们预留了安全专用通道。

可动物们仍不满意,至今仍不从有斑马线的地方过马路,心存侥幸。

有些小狗横穿公路时被压在车轮底下;有些小猴被撞断了一只腿;有些小麻雀直直地向车窗玻璃撞来。

最让人揪心的是,有些好心的叔叔阿姨为了躲避突然窜出的小动物,急打方向盘时撞上了防护栏,车里的水果篮滚落在马路上……

听到这里,小朋友们过马路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从有斑马线的地方通过啊?

【辅助阅读】

斑马线:古罗马时期,人们为了避免人、马、车混行堵塞交通,就用一块一块凸出路面的通常高30-50cm的“跳石”供人们踩着通过马路,这就是人行横道。19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斯劳镇,首次出现以横条状的人行横道线,白条纹通常宽40-60cm。加上红绿灯的管控,繁忙的交通得以安全有序,斑马线得以流行。

安全标志: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图形符号,如禁止吸烟、注意安全、紧急出口等等。

最新小说: 玊尔的小世界 昔往矣唯忆汝 白卷与五线谱 在世界尽头的角落立块碑 花由铁淬炼而来 莘野记 这任孟婆是奇葩 红衣彼岸 被特许的坠落:孤岛纪年 德光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