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副院长叫天一明早过来副院长室一趟。第二天早上,天一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同来的还有外事科的何秘书,解剖科的刘科长,标本科的关科长,透视科的廖主任和天一的老上司,资料录入科的万科长。“今天叫大家来开个短会,大家想必都知道了,陈教授手中有一个还没通过考证的案例,编号是ST2017,案例交给他都一年半了,还没完成该程序,不是他做得不好,实在是难度高,我也理解。昨天开会讨论通过,把这个案例转交给小程负责,让他继续做完该程序。这类案例的科研价值相对比较高,要耗费的时间也长,请各位以后多配合小程的工作,小程也要多向各位前辈学习学习。”
天一站起来向大家鞠了个躬。“小程啊,你在分析这个案例时也不用太着急,院里还有其他很多工作让你来完成,这类案例都是要用时间去分析的,一时半会做不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严谨,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如果你的考证程序出了问题,就很可能导致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点你一定要注意,总之就一句话‘没有时间表,严谨至上。’”
过了几天,万科长就派人就把这案例的资料送来了天一的办公室。除了卷宗之外,还有三大箱的材料,在箱面上还写了个“上部份”,天一就纳闷了,怎么还分上下部分,太玄乎了。万科长刚好打来电话,“天一啊,材料共七箱,分上下部分,按照工作程序,你要把上部分做出考证报告,给副院长审批后再给下部分,以前陈教授也是这么操作的。”
这是啥资料啊,怎么有这么多,天一打开了其中的一箱。箱子里都是复印件,不是原件。天一知道资料录入科的规矩,对一些重要的材料,只把复印件拿出来给研究员用,原件还放在科里的储存室里妥善保存。这复印件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繁体的毛笔字,天一马上头大起来,这是啥玩意啊。幸亏资料是分成一叠叠的,小的十来页一叠,大的五十来页一叠,在每一叠的背后,都有打印出来的简体的文本,显然是录入科的工作人员已经把这些像文言文的原始资料处理好了。天一随便看了份,说的是民国十五年正月初三的事,从记录的人称看,看样子是某人的日记。“天啊,不是让我来看日记吧?”天一也没多想,就把材料放回箱子,最近起他的研究项目也比较多,天一也顾不上这个了,把箱子推到墙角,把卷宗放在文件柜中,就去忙别的去了。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这天标本科的关科长打来电话,约天一去看该案例的标本。天一忙得不得了,又不好意思推掉,就答应了。到了标本科,关科长和另外一个工作人员就带天一到了之前他参观过的标本储存室,他们穿上带呼吸系统的深红色工作服后,就走进了标本储存室。但这次跟天一以前来过的参观路径不一样,进了储存室后,一直走到对面的尽头,有一扇像是不锈钢的大门,门前除了常见的指纹和人脸识别系统外,还有一个眼球识别系统,关科长完成了识别后,大门除除打开,里面是一条T字型的分叉路,他们向右转后,看见了另外的一个大门。门口有呼吸识别系统和密码系统,通过后,他们进入了另外的一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