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成绩单上的刺痛
2005年的6月,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利剑,毫不留情地直刺大地。南坪初中的水泥操场被烈日炙烤得滚烫,仿佛一脚踏上去,就能腾起袅袅青烟。操场边的几棵老槐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蝉鸣声此起彼伏,更增添了几分燥热与喧嚣,让人心烦意乱。
初三(3)班的教室里,四台老旧的吊扇有气无力地转动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罢工。风扇扇起的风也是热乎乎的,吹在身上,没有丝毫凉意,反而让人觉得更加闷热。胡林静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目光紧紧地盯着手中那张中考成绩单,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断滑落,浸湿了他洗得发白的校服后背,留下一片片深色的痕迹。
成绩单上那鲜红的“560分”格外刺眼,刺痛了他的眼睛。这个分数,超过了松亭中学的录取线足足37分,按照往年的情况,也达到了保送省重点县一中的标准。胡林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自己多年来努力的肯定,又隐隐有着一丝不安。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成绩单的边缘,纸张已经被他捏得有些发皱,仿佛那是他此刻复杂心情的写照。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教室的第三排。那里坐着教务处刘主任的女儿刘颖,此刻她正摆弄着一台新买的电子词典,银灰色的外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在向周围的人炫耀着它的昂贵与精致。刘颖穿着时尚的连衣裙,头发整齐地束在脑后,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与周围穿着朴素、神情紧张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胡林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羡慕,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深知,自己和刘颖是两个世界的人。刘颖的父亲是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家庭条件优越,而自己只是一个建筑工人的儿子,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学习和家里的琐事。他默默地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静静地等待着班主任宣布保送名单。
第二节破碎的保送梦
“现在宣布保送名单。”班主任老张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他轻轻敲了敲讲台,粉笔灰簌簌落下,像一层薄薄的雪。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张,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仿佛空气都凝固了。
胡林的心跳陡然加快,他感觉自己的手心都冒出了汗。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进了肉里,却浑然不觉。他的目光在老张和成绩单之间来回游移,心中默默祈祷着那个名字会是自己,仿佛这是他此刻唯一的希望。
“经校委会研究决定,保送县一中的名额给予刘颖同学,551分。”老张的声音清晰地传进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如同一声惊雷,在教室里炸响。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零星的掌声,那掌声稀稀拉拉的,仿佛是被风轻轻一吹就会消散。胡林的耳朵突然嗡嗡作响,仿佛有一群蜜蜂在他耳边飞舞。他的大脑一片空白,手中的成绩单被捏出了深深的褶皱,仿佛那是他此刻破碎的梦想。
后排传来压低的议论声,虽然声音很小,但在安静的教室里却格外清晰。
“胡林不是考了560吗?怎么保送的不是他?”一个同学小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疑惑。
“听说刘主任给县一中捐了三十套课桌椅……”另一个同学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仿佛在透露一个天大的秘密。
“嘘……别乱说。”第三个同学赶紧制止道,眼神中带着一丝警惕。
胡林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仿佛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他低下头,不敢看周围同学的目光,生怕从他们的眼中看到同情或者嘲笑。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为什么自己明明考得比刘颖好,却得不到这个保送的机会?难道就因为刘颖的父亲是教务处主任吗?这个世界难道就这么不公平吗?
第三节信封里的“心意”
下课铃终于响了,那清脆的铃声在胡林听来却格外刺耳。他慢慢地收拾着书包,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沉重,仿佛书包里装满了他的委屈和无奈。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老张宣布保送名单的那一刻,心中的委屈和愤怒像潮水一般不断涌来,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老张在走廊拦住了他,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尴尬和无奈,仿佛也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塞到胡林的手中,说道:“你爸昨天送水泥来补操场裂缝,连水都没喝一口。这是学校的一点心意。”
胡林接过信封,感觉信封沉甸甸的,仿佛有千斤重。他缓缓打开信封,里面是八百块钱,还带着粉笔灰的味道,仿佛那是学校对他的一种施舍。他抬起头,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见刘颖正抱着一摞《高中奥数培优教程》,刘主任正往她书包里塞进口巧克力。刘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她已经踏上了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而自己却被无情地抛弃在了黑暗的角落。
胡林的心中一阵刺痛,他握紧了拳头,指甲再次嵌进了肉里。他鼓起勇气,看着老张,说道:“老师,我的分数……”
老张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他赶紧压低声音,说道:“县一中学费一学期要1200。松亭中学只要400,还发助学金……”他的话还没说完,刘主任推门而出,老张立刻提高了音量,说道:“松亭中学今年本科上线率有18%!胡林啊,松亭中学也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你在那里好好学习,一样能考上好大学。”
胡林看着老张那虚伪的笑容,心中充满了失望。他知道,老张是在敷衍他,是在为学校的决定找借口。他默默地收起信封,转身离开了办公室。他的脚步有些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自己的心上,让他感到无比的疼痛。
第四节工地上的父亲
建筑工地上,搅拌机轰隆作响,仿佛是一头愤怒的野兽在咆哮。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尘土飞扬中穿梭,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依然在努力地工作着。胡林穿过一片嘈杂,终于在工地的一角看到了父亲。
父亲正和工友们蹲在阴凉处吃午饭,他的后背黢黑,全是汗碱,仿佛是一层厚厚的铠甲,记录着他多年的辛勤劳作。那双粗糙的大手捧着铝制饭盒,里面只有咸菜和两个馒头,那是他简单的午餐。父亲的头发凌乱地贴在额头上,脸上满是疲惫和沧桑,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林子!考得咋样?”父亲看到胡林,慌忙用衣角擦手,却在工服上留下了更多水泥印子。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仿佛胡林的成绩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胡林看着父亲那满是皱纹的脸和那双粗糙的手,心中一阵酸楚。他强忍着泪水,说道:“560分,能上松亭中学。”他没有提保送的事情,他不想让父亲为自己担心,不想让父亲为自己承受更多的压力。
父亲的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了眉头。他放下饭盒,说道:“学费得准备1280,住宿费另算……”他的声音有些低沉,仿佛在自言自语。他知道,对于他们这个家庭来说,这笔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是他需要努力工作才能赚到的钱。
胡林看着父亲那忧虑的神情,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坐在父亲身边,默默地陪着父亲吃完了午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却无法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反而让他们感到更加沉重。
第五节零钱里的希望
晚饭时,父亲从床底拖出个铁皮饼干盒。那个饼干盒已经有些生锈了,上面还留着一些模糊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岁月。父亲小心翼翼地打开饼干盒,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零钱:十块的、五块的,最下面是三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那些零钱是父亲多年来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是他对胡林未来的希望。
“王工头说松亭中学要交校服费200,教材费300……”父亲一边数钱,一边说道。他的手上全是老茧,那些老茧就像一个个小疙瘩,记录着他多年的辛勤劳作。他的动作很慢,仿佛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他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胡林盯着墙上那张“南坪初中数学竞赛第一名”的奖状,突然发现相框边缘落满了水泥灰。那奖状曾经是他和父亲的骄傲,是他努力学习的见证。可是现在,在这堆零钱面前,它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力,仿佛已经失去了它曾经的光彩。
胡林的心中一阵刺痛,他走到父亲身边,说道:“爸,我不用买新校服,我穿旧的就行。教材我也可以去借。”他知道,父亲为了供他上学已经付出了很多,他不想再给父亲增加负担。
父亲抬起头,看着胡林,眼中满是欣慰。他摸了摸胡林的头,说道:“林子,爸知道你懂事。但是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你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爸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父亲的话虽然朴实,但却充满了对胡林的爱和期望。
胡林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紧紧地抱住父亲,说道:“爸,我一定会努力的,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让父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六节清晨的鞭炮声
第二天清晨,鞭炮声震醒了整个家属院。胡林被那刺耳的鞭炮声惊醒,他揉了揉眼睛,从床上坐了起来。他走到窗前,看到刘颖家门口停着一辆县一中的黑色轿车,车头挂着“欢迎优秀学子”的红绸,显得格外耀眼。刘主任正给围观邻居发中华烟,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他女儿的优秀。
“我们家颖颖是保送生,学费全免!”刘主任的声音很大,仿佛生怕别人听不见。邻居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有的还说着恭维的话,让刘主任更加得意忘形。
胡林默默地绕开路口的鞭炮碎屑,他的心中充满了苦涩。他走进文具店,橱窗里那台标价698元的“好记星”电子词典还在。那台电子词典曾经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他无数次幻想过自己能拥有一台,用它来帮助自己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可是现在,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它,玻璃反射出他洗得发白的球鞋,仿佛在嘲笑他的贫穷和无奈。
他走出文具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不能和刘颖比,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他加快了脚步,朝着学校走去,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出这片贫困的土地。
第七节录取通知书上的手印
松亭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是邮递员送到工地的。那天,父亲刚从脚手架上下来,满身水泥浆就来签字。他的手上还沾着水泥,签字的时候,笔尖在纸上划出了一道道歪歪扭扭的痕迹,仿佛那是他艰辛生活的写照。他在通知书上按了个灰扑扑的手印,那个手印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艰辛和不易,但却有着一种坚韧和执着。
“老胡,你儿子有出息啊!”工友们围了过来,纷纷起哄。他们的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眼中满是羡慕,为胡林感到高兴。
父亲只是憨厚地笑,露出被劣质烟熏黄的牙齿。他从兜里掏出珍藏的红塔山散给大家,说道:“大家别这么说,孩子还小,以后的路还长着呢。”父亲的话虽然朴实,但却充满了对胡林的期望和祝福。
胡林站在一旁,看着父亲那朴实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感动。他知道,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他对自己的爱却深沉而厚重。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松亭中学努力学习,不辜负父亲和工友们的期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的关爱。
第八节夜深人静的决心
夜深人静时,胡林翻出珍藏的《青年文摘》。那本书已经有些破旧了,书页都有些泛黄,但他却一直舍不得扔。他打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照亮了书页。他反复读着一篇题为《寒门贵子》的文章,那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故事。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打动了他,让他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
胡林被文章中的故事深深打动,他在空白处写满了演算公式。那些公式就像他心中的梦想,虽然看似遥远,但他却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改变了家庭的命运,让父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窗外,月光照亮了父亲泡在盆里的工装。水泥浆在水里慢慢晕开,像一团化不开的乌云。胡林看着那团乌云,心中涌起一股力量。他知道,那团乌云就像他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虽然会暂时遮挡住阳光,但只要他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冲破黑暗,迎来光明。
他合上书,关掉手电筒,躺在床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父亲那疲惫的身影和那双粗糙的手,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双眼。但他知道,他不能哭,他要坚强,他要为了父亲,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在黑暗中,他紧紧地握住了拳头,仿佛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