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_全文免费无广告阅读 > 历史军事 > 亭风铃动 > 第二章 松亭中学的炽夏之约(2005年9月)

第二章 松亭中学的炽夏之约(2005年9月)(1 / 1)

第一节旧车赴学途

2005年9月1日,松亭镇宛如被一座巨大的火炉紧紧包裹,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洒而下,柏油马路被烤得绵软发烫,每踏出一步,都仿佛能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在微微震颤。胡林费力地蹬着那辆老式永久牌自行车,这车就像一头倔强又疲惫的老牛,在滚烫的马路上艰难挪动。车把上缠着的胶布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黏糊糊的,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汗味。

这辆车是父亲用半个月的工钱从废品站淘来的,车身上满是岁月刻下的斑驳痕迹,车漆大片脱落,露出里面锈迹斑斑的铁皮。刹车早就形同虚设,每次想要减速,胡林只能用鞋底使劲摩擦前轮,发出“滋滋”的刺耳声响。胡林抹了把额头上如雨般滚落的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柏油路上,瞬间就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开学前去认认路。”早上出门时,父亲粗糙的大手往他书包里塞了两个煮鸡蛋,鸡蛋还带着温热,那是父亲天不亮就起床煮的。“松亭中学在镇西头,比南坪初中远多了,你路上小心点。”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丝关切与担忧,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了拍胡林的肩膀。

胡林抬头望去,终于瞧见了松亭中学褪色的校牌,校牌上的字迹已有些模糊不清,在烈日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沧桑。校门口的值班室里,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正坐在小板凳上,专注地修理着收音机。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眼睛眯成一条缝,手中的螺丝刀在收音机的零件间小心翼翼地转动着。

“新生?”老头听到动静,抬起头,用浑浊的眼睛打量着胡林,“10号才开学呢!跑这么早来干啥?”老头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像是被岁月狠狠磨砺过一般。

第二节校园初窥与意外

胡林推着自行车走进空荡荡的校园,唯有此起彼伏的蝉鸣声在耳边回荡,仿佛是夏日里一首单调而又喧嚣的乐章。他缓缓走过教学楼,教学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在烈日下显得无精打采,叶子都有些蔫蔫的。他来到布告栏前,眼睛紧紧盯着上面贴着的去年的高考红榜。红榜上的字迹已经有些褪色,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本科上线23人,最高分578”的字样。

胡林的指尖无意识地摸向裤兜,那里装着父亲用三天工钱换来的《高中英语词汇手册》。手册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也微微卷起,但胡林却把它当作宝贝一样,紧紧地攥在手里。他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也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返程时,天空突然起了风,原本平静的空气变得躁动不安。胡林骑着自行车在下坡路段,突然,一辆拖拉机从旁边的小路猛地窜了出来,发出“突突”的巨大声响。胡林顿时慌了神,手忙脚乱地去捏刹车,可刹车早已失灵。他下意识地用球鞋去蹭前轮,只听见“嗞”的一声,帆布鞋底瞬间被磨穿,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

自行车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冲向路边的水泥堆。胡林只感觉眼前一黑,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飞去。“砰——”的一声巨响,胡林最后的意识,是闻到刺鼻的石灰味和听见自己头骨撞击的闷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那一刻静止了。

第三节卫生院里的担忧

镇卫生院的消毒水味道刺鼻得让人作呕,胡林在昏迷中隐隐约约听到周围嘈杂的声音。当他缓缓睁开眼睛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父亲那焦急而憔悴的脸。父亲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头发也有些凌乱,看到胡林醒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被担忧所取代。

“医生,娃娃10号就开学了……”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丝哀求,他紧紧地拉着医生的手,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医生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轻微脑震荡,至少休息两周。近期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能剧烈运动。”

“可是学费……”父亲的声音有些颤抖,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从口袋里掏出了皱巴巴的钱。那些钱都是他拌四天水泥才能挣到的工钱,每一张都带着他的汗水和辛劳。

胡林看着缴费单上的数字:286元,心里一阵刺痛。他知道,这286元对于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父亲为了供他上学,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在建筑工地上辛苦劳作,直到天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第四节开学报到与父爱

9月10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父亲用工地运材料的三轮车送胡林去报到。三轮车的车厢里垫着洗干净的水泥袋,上面还印着“松亭建材”的字样,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

“林子,这个拿着。”父亲从怀里掏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封底沾着水泥粉末,那是他在工地上不小心蹭到的。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本递给胡林,说:“听工地上读过书的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到了学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就记下来。”

胡林接过笔记本,心里一阵感动。他知道,这个笔记本对于父亲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紧紧地握着笔记本,仿佛握住了父亲对他的爱和期望。

高一(8)班的班主任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他穿着一身整洁的西装,显得格外精神。他皱着眉头看着胡林头上的纱布,问道:“怎么回事?”

“骑……骑车摔了……”胡林突然语塞,他感觉自己的脑袋还是晕乎乎的,眼前的黑板上的“高一(8)班”几个字像水波般晃动,让他有些看不清。

第五节医务室的叮嘱与回忆

医务室的床单有股霉味,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校医坐在办公桌前,翻看着镇医院的诊断书,眉头紧锁。

“逆行性遗忘?记得家住哪里吗?”校医抬起头,看着胡林,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

胡林张嘴想说南坪村,却突然记不起门牌号。他的脑海里一片混乱,浮现的反倒是建筑工地的画面——父亲蹲在搅拌机旁啃冷馒头的场景。父亲那佝偻的背影,粗糙的双手,还有那被汗水湿透的衣衫,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近期不要剧烈运动,记笔记要勤。”校医在病历本上认真地写着,“可能影响新知识接收,你要多注意休息,调整好状态。”

窗外传来军训的口号声,整齐而响亮。胡林翻开父亲给的笔记本,发现第一页已经写满了“不能忘”,笔迹深得划破了纸。那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仿佛是父亲对他的叮嘱,让他心里一阵温暖。

第六节月考失利与嘲讽

第一次月考发榜时,校园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胡林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班级排名表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终于,他在第27名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住。

数学卷子上鲜红的71分格外刺眼,最后一道大题完全空白。他明明记得考前复习过类似题型,可到了考场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他的手紧紧地握着卷子,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胡林,”数学老师敲着他的卷子,声音严厉地说,“入学成绩是班里前10,现在连张伟都不如!你看看你,这段时间都在干什么?”

后排传来嗤笑,胡林转头看见张伟——那个总在课堂上睡觉的网吧老板儿子,正得意地晃着79分的卷子。张伟的眼神中充满了挑衅和嘲讽,让胡林心里一阵愤怒。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没有资格反驳,只能默默地低下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追赶。

第七节周末归家与旧书架

周末回家,胡林又路过那个下坡。水泥堆旁还留着清晰的轮胎印,几片干涸的血迹像枯萎的花瓣,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凄凉。胡林停下自行车,静静地站在那里,回忆着那天发生的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如果当时自己小心一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父亲在院子里修那辆破自行车,新换的刹车线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父亲低着头,专注地拧着螺丝,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地上,溅起小小的尘土。

“林子,”父亲头也不抬地说,“王工头家有个旧书架,我给你要来了。以后你就可以把书都放在上面,找起来也方便。”

月光下,胡林走进屋里,发现书架上整整齐齐码着《青年文摘》,每本扉页都盖着镇图书馆的注销章。最上面那本翻开在《记忆法则》那篇文章,空白处有父亲歪歪扭扭的笔记:“重复七遍能记住”。胡林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父亲虽然连字都认不全,但却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他,为他寻找学习的方法。

第八节期中备考与决心

期中考试前夜,胡林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复习着功课。他翻开笔记本,突然发现了父亲新写的话:“记不住就用笔写,写一百遍总能记住。——爸”那简单而朴实的话语,让胡林心里充满了力量。

窗台上摆着半袋炒面粉,那是父亲工地加夜班时的干粮。胡林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他想起父亲每天在工地上辛苦劳作的身影,想起父亲为了他省吃俭用的样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着,每一笔都充满了决心和毅力。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会带着父亲的爱和期望,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松亭中学的夏天,胡林在挫折中成长,在困境中坚强,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最新小说: 明光长昼 象棋俗人 西海的故事 蜉蝣死梦 明末的王朴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子不言 明末辽东从军行 心情诗 命运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