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67年,大业文帝启文八年,六月下旬。
就在蓝田准备对北方继续用兵之时,一道消息才帝都洛阳传来。
西域各族暴动,西域都护府最高统帅,镇西将军李瀚遇刺身亡,柔然部队渗入!
让我们把时间线回调,回到公元466年正月,蓝田刚刚接任北方军队的时候。
已经退回北方的柔然可汗予成决定改变策略,放弃继续在大业北部骚扰,而是制定了以称霸草原,遏制西域,两面压制中原的政策。
于是在二月份,派遣他的弟弟,郁久闾大邱(郁久闾是柔然可汗的姓)。
大邱率领柔然三万八千骑兵,离开了大漠,来到了西域地区。
而此时此刻的西域,在业朝的治理下已经安稳的度过了二十年。
公元448年,大业宣帝尧圣四年三月份,业将宋寖彻底平定西域,并且留守八万业军,建立起了西域都护府。
都护府的治所在焉耆。
历代西域都护府领导人都很被封镇西将军。
第一任镇西将军是宋寖,不过他在三月份建立都护府之后,就在四月底离职,调回洛阳了。
皇帝吴立炎派遣过来的将军是业朝的安明伯王净(411-463)。
公元431年跟随还是太子的吴立炎平定齐王之乱,封男爵。
公元444年吴立炎登基,给他提到了子爵。
在445年灭北凉的战争中表现良好,封伯爵。
他在任十一年,公元459年,大业启文元年,在吴立炎驾崩后,新皇帝吴欢理所应当的安排自己人去接替王净。
他安排了自己的表弟,张茂(皇太后张毓的外甥,其父亲张蓝早亡,张毓一直把他带在身边照顾,和吴欢从小一起长大)。
张茂(438-472),459年的时候才21岁。
吴欢还没有那么傻,让一个年轻人去管理那么大的西域地区,还给他派遣了一位老将韩贺文登(姓韩,河套地区的胡汉联姻混血儿)。
韩贺文登(400-465)。
这位老将是在421年周灭胡夏的时候被收编的,一开始是跟着齐王,然后在灭刘宋期间,围攻健康城的时候跟了太子吴立炎,然后一路上来的。
这时候他的爵位是永兴伯。
从459年到465年,六年多的时间里,张茂可算是给西域搞得天翻地覆。
问一下各位,二十一岁,封疆大吏,手握整个西域(今新疆,部分中压地区,西藏北部地区),会怎么样?
张茂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胡作非为!
手里掌控八万业军,又有老将韩贺文登坐镇,张茂可是在西域地区横行霸道,欺男霸女。
但他这个人又异常自命清高,不屑于去抢穷人的钱,(主要是觉得费时费力),他祸害的对象是各个城市里的大户,贵族。
不认识焉耆城内的焉耆王,是当年归降业朝的王室,保留王号,享受尊贵的地位。
有一天张茂出门看见他们排场弄得很大,立马让人把人全部抓起来,然后没收他们的马匹车辆,然后还让焉耆王亲自带着五千金来赎人。
除此之外,他隔三差五的就让人去焉耆王府里讨要金银。
在城里得了好处,他立马就阻止起自己的小团队,大面积的向外围城市派发,搜刮富人贵族财产,并且以朝廷需要军费的名义,强行让他们捐款。
不捐的统一按照通敌处理。
短短几年,可谓是捞得不能再捞了。
韩贺文登多次上书给皇帝,可是吴欢却没有理会,在他看来,贪财怎么了,只要不是动摇西域的统治基础,乱搞军队,就不会有什么大事。
毕竟十多年来,西域各族基本上没有什么武装,业朝极其严格的控制铁器。
而焉耆王等西域贵族敢怒不敢言,为什么他们不上书皇帝呢?很简单,这可是皇太后的外甥啊!人家是亲戚,他们这些败军之将,臣服的附庸,没有这个胆量。
万一皇帝光明正大偏心,把他们的爵位都剥夺了怎么办?
有怒就有怨,有怨就容易有恨。
韩贺文登实在是看不下去,几次制止了张茂的行为,张茂不厌其烦,于是在公元465年十月,宴请这位老将,和他喝酒。
喝到半夜,护卫带着喝醉的韩贺文登回去,第二天一早,韩贺文登,暴毙。
一瞬间,焉耆城震动!得知这件事情的皇帝吴欢意识到,张茂已经无法无天到了这种地步,立马让长安留守,西京将军李瀚率领本部两千骑兵奔赴焉耆,接替张茂。
五月份,李瀚接替,并且派人把张茂送回去,张茂不知悔改,离开的时候还把这些年搜刮的财宝全部都打包带走,甚至于调遣了五千多骑兵和他一起护送财宝,一直抵达西京长安才让他们返回西域。
皇帝吴欢原本是想杀了张茂,但皇太后张毓苦苦哀求,无奈之下,只能把他的财产全部充公,并且打入廷尉府,关起来,直到472年去世,都没有离开廷尉。
李瀚接替的西域都护府,已经隐隐有大乱分裂的表现。
不管是什么时候,民族问题都是最敏感的。
你张茂在西域胡作非为,得罪那些贵族,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
都说民为本,但在那个社会环境下,这些贵族老爷们才是真正的民!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势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当年为了更好的控制西域,让这些以前的君主老老实实臣服,吴立炎可是给了不少优待条件。
比如说焉耆王,投降后保留焉耆王位,宗庙,允许保留三百到五百人的护卫,封地按照投降前三分之一的疆域给,封地上的税收除了维护朝廷的日常开销外,全部上交焉耆王府。
真可谓是有钱有人。
之前韩贺文登武力威慑,才没有酿成大错,现在他们看着张茂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带着巨额财产离开,业朝竟然还派兵护送。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加上公元464年,业军的苏浩里战败,消息传到西域,为了抵御北方蛮夷,在李瀚抵达的同时,八万业军调遣了两万回防。
西域那么大就放六万人,导致治所焉耆只有五千业军加三千本地的少数民族业协军。
467年,在业军大部队无法短时间战胜柔然鲜卑的时候,焉耆王已经和抵达西域地区的柔然大邱联系上了。
三月底,毫不知情的李瀚听说柔然部队靠近,于是打算召集部队和他们干一架,而这时候接到了焉耆王的邀请,说要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抵御柔然的入侵。
紧接着他们在李瀚前往焉耆王府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了杀手。
就这样,毫无防备的李瀚在路过巷口的时候,遇到杀手乱箭齐发!
李瀚连同其麾下三十多名护卫一起被射杀!
光天化日之下,还是在西域都护府的治所,没人想到这些人如此大胆,可真是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安全的地方最危险。
李瀚一死,西域都护府瞬间人心溃散!
焉耆王第一时间出面,以自己的威望和实力,让焉耆城安定下来。
就这样,焉耆王实际上控制了焉耆地区,名义上控制了整个西域都护府。
这种情况下,加上大邱的柔然骑兵肆虐各地,由于兵力不足,各个城市只能坚守不出,有一些地方甚至只有八十多业军防守。
西域,已经处于爆炸的边缘了。
为了防止西域有失,皇帝吴欢第一时间通知蓝田,并且让长安的西京军以及甘肃地区的凉州军全部整合,任命雍北王吴立奇担任统帅,领联军四万三千余人,向西域进发。
为了全力支持西域事宜,蓝田只能搁浅自己的进攻计划,转而坚守不出,等待时机。
467年八月下旬,吴立奇大军抵达西域地区,而焉耆王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前往柔然大邱的营地,并且表示,只要柔然能击败业军援军,就以整个西域归降。
柔然大邱欣然接受,于是码人,东拼西凑愣是给他整出来了六万大军。
此时此刻,业军驻扎在高昌(今新疆高昌古城地区),距离焉耆直线距离不到三百公里,如果是今天,开车上高速也就是五个多小时的事情。
但放在长途跋涉的业军身上,至少还需要好几天。
于是柔然大邱直接在两地的必经之路埋伏业军。
九月初二,吴立奇率领大军出城,斥候来报,前方发现敌情。
吴立奇直接兵分三路,让自己的副将王付,领军一万五千,继续前进,安排另外一路在大军左侧,保持距离,观察敌情,人数一万。
自己则是率领其余的一万八千骑殿后,同样保持距离。
九月初三,前锋业军抵达柔然包围圈,看到来的只有一万多人,大邱立马下令,除了本部五千骑兵之外,其余部队,发起进攻!
五万多人冲出,一万多精锐骑兵开路,其余慢一点的部队紧随其后。
王付看着几倍多的敌人也是头皮发麻,但还是下令,发起进攻。
双方大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直到业军展现出疲惫,大邱终于下场了。
当他下场的同时,侧翼的一万业军也是加入战场,一时之间,双方战局僵持起来。
业军内外夹击,虽然人数不多,但胜在装备和正规。
战场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双方又激战了一个小时,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而这个时候,老王吴立奇终于到了,他率领一万骑兵,杀入柔然部队中,大杀四方!
为了防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还细心的安排了八千骑兵在外围,随时准备支援或者狙击来犯之敌。
此战没有意外,大邱的柔然军几乎全军覆没,大邱本人也被阵斩,斩杀他的人,名唤秦铮。
九月初十二,吴立奇率领大军入驻焉耆城,焉耆王亲自迎接,客客气气。
这位坐山观虎斗的焉耆王,在柔然军大败之后,果断安定下来,接受业军的管理。
原因很简单,吴立奇把所有柔然军的人头在西域筑了三个京观!
不管是谁,只要是来焉耆城的,都能路过那些京观,震慑了每年前来焉耆城汇报工作的各地贵族。
吴立奇当然知道焉耆王的所作所为,不过没有证据,再加上焉耆王在西域诸王里威望比较高,不方便处理。
于是只能把他软禁在王府,无令不得离开!
就这样,乱了几乎半年的西域都护府,安定了下来。
这一年,吴立奇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