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67年,大业启文九年,十一月份,西域平定的消息传来,在平城的蓝田也是松了口气。
于是亲自南下,去往洛阳,拜见皇帝。
这一次见面,蓝田是和皇帝商量彻底向北方的柔然和鲜卑发起进攻的。
此次军事会议上,就连多年未曾进京的雍北王吴立奇都来了。
蓝田提出,这一次他要准备五万精锐骑兵,一人标配两匹马,向漠北发起进攻,目标鲜卑拓拔高远!
而平城太原一带的大后方,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坐镇。
这就是为什么吴立奇出现在这里了。
当年吴欢能顺利登基,吴立奇可谓是功不可没,所以他的威望和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
太祖吴承宗的宋皇后生出来的三兄弟都不简单。
憋屈了好几年了,吴欢当然是想彻底打服北方,所以也是表示会全力以赴的支持。
最终在十二月份定下基调,征召大业南方的益州,荆州,交州,广州,扬州,江州地区,合计十二万人北上,协助平城地区的征战。
为什么要调遣南方的人?很简单,这些人有超过一半都是各个土著首领和世家的武装力量,当然是要让这些人出来放放血,这也是一种制衡以及削弱南方土著世家的方法。
而大业北方,基本不动,毕竟之前几十万大军镇守边境线,就已经是北方在承担了。
业朝的地方行政为州——郡——县。
天下分为十四州,一京畿,一都护府,十六个部分。
辽州(今辽东以及部分朝鲜地区)
幽州(今北京周边,石家庄以北地区)
并州(今太原大同地区,含河套)
京畿(今西安地区,关中平原,加洛阳盆地,京畿地区设置京畿府,专门管理本地区事务)
翼州(今河北中南部,治所邺城)
青州(今山东北部,东部一带,治所临淄)
徐州(今徐州地界,和汉末徐州地区差不多)
豫州(今河南地区,治所许昌)
凉州(今甘肃一带)
益州(今四川和重庆西部)
广州(今两广地区)
交州(今越南中北部,业军统一南方,为了割裂岭南地区的各族,将原来的交州一分为二)
江州(治所今合肥,夹在南京的扬州和荆州中间)
扬州(今南京地区)
荆州(懂得都懂,湖南湖北)
西域都护府(今新疆,中亚东部,西藏北部地区)
十四州地区,在太宗吴立炎时期就已经确定了三权分立的局面。
把东汉刺史的权利一分为三,军权,政权,财权。
这三个权力绝大多数是由三位高级长官掌控的,分别是军将军,州牧,治栗使。
例如辽州地区:军权是辽州军将军苏佐的,并且还领了一个镇东将军的头衔。政权是中央派遣的官员,出身关中周氏的周安。治栗使则是来自于山东孔家的何阮(入赘孔家)。
例外的话就是近年来皇帝设立的镇北大将军了,镇北大将军一直都有,但这玩意其实只是一个虚名。
真正的实际职位是大都督。
比如说苏允,虽然他掌控北方的时候没有任职大都督,但权力已经很大了。
直到蓝田上位,吴欢才正式给他这个大都督的职位。
原因很简单,蓝田居家不出那么多年,不给他一个实际的权力位置,怎么可能压制那么多军队和将领。
蓝田可是辽幽并冀四州临时大都督,军政大权一手抓,人事任免权也有,唯独没有的就是财政大权。
这就是为什么吴欢放心的缘故,整个业朝的财政大权在他的手里,只要他不同意,别说武器装备,连吃的都不会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至于当地的粮食税收,蓝田敢自己动用,包死的。
因为当一个人军政大权和财政大权都抓在手里,必然不会被君王忍受,蓝田没那么脑瘫。
公元468年,大业启文十年,正月十五,大业开朝,皇帝颁发第一道诏书。
即日起,改启文十年为建威元年!
业文帝的第二个年号上线了。
建威元年,二月初,业南方军陆陆续续抵达北方的太原,平城,燕城。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粮草也是不断的供应,此时此刻,蓝田早已经挑选出来了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兵。
全体军官,五万一千三百七十五人(含蓝田本人)。
后勤部队民夫三十一万三千余人。
宿卫军十五万余人,镇守辽州至凉州一线。
前后加起来有五十余万人,业朝官方记载:“文帝兴兵五十万,以赵国公为大都督,讨伐草原蛮夷!”
一句兴兵五十万,直接给业文帝吴欢b格拉满了。
大业建威元年,三月二十一,北境大都督蓝田,率领部下五万余人,向北发起进攻!
为了响应这一次的北伐,皇帝吴欢亲临北方,在太原坐镇。
与此同时,北方连续两个冬天都出现了雪灾,给拓拔高远和予成可汗快干歇菜了。
再加上业军坚壁清野,中原的东西根本入不了草原,让他们更加难受。
四月初五,蓝田军在漠南地区遇见了柔然予成可汗的主力。
予成可汗率领八万骑兵,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两天两夜,最终以柔然大军崩溃,予成可汗北逃为结局!
业军斩首三万余!
而蓝田还没来得及休整,仅仅隔了两天,斥候来报,东北方向的草原出现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预测有十五万人左右。
事实上亦是如此,那是鲜卑北魏皇帝拓拔高远亲自码人,带领自己部落全部能打的,合计十三万八千余人!
刚刚经历一场大战的业军阵亡一万三千余人,受伤四千,可战之士不过三万。
连对方零头都没有。
而整合了如此大的一股力量,拓拔高远已经下定决心,要一口气吃下蓝田全部人!
而蓝田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时间下令,自己的儿子蓝原蓝佰,侄子蓝离,各领骑兵一千,在鲜卑军侧翼进行骚扰。
紧接着第一时间让葛不弃,卢汉明率领两万军士进行现场挖壕沟,设置鹿角障碍。
而蓝田第一时间率领一万骑兵,向着拓拔高远的先头部队,一万五千余人发起进攻!
能被挑选过来的业军都是一等一的彪悍,就算是刚打完一场恶战,依然拥有彪悍的战力。
双方仅仅接触半个小时,鲜卑骑兵就崩溃了,而蓝家三兄弟也是一直在侧翼进行骚扰。
直到拓拔高远的主力五万人抵达,蓝田才率领军队撤离,向南逃离。
而卢汉明也是不慌不忙,开始指挥其他士兵进入他们准备好的大营之中,并且安排弓箭手放箭,隔绝柔然军。
拓拔高远看着强势的业军,也是决定稳一手,下令并且抵达的士兵,把业军全部包围起来,此时此刻,敌我双方的兵力比来到了六比一。
他打算围城打援,只要蓝田想救援卢汉明军,就肯定会回来的,为了更好的包围这些人,拓拔高远还让后方部落继续征兵,把能上马的全部调过来。
这种情况下,鲜卑内部就先出现问题了。
四月二十五日,卢汉明军已经被围困半个月了,依然镇定自若。
鲜卑军也从十三万人扩张到了二十四万多!
他们就策略,围点打援!
作为孤军深入的业军骑兵,不可能准备太多粮草,那么卢汉明军的食物顶天也就吃一个月。
可是统领万军的拓拔高远却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不安就对了,蓝田码人去掏他老巢了。
蓝田明白,按照鲜卑这些年在业军手里吃了那么多亏,肯定不会进行硬碰硬的。
所以拓拔高远面对两万画地为牢的业军不会轻易放弃,肯定会围点打援,并且抽调部落军队。
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大本营就容易暴露出来了。
游牧民族为什么难对付,那不就是找不到他们老窝吗?现在找到了,那就干他。
五月初一,蓝田率领业军,给拓拔高远的老巢来了个大屠杀,并且抓了八千多的高层将领,包括拓拔高远设立的丞相,太子,诸王。
五月初五,拓拔高远得知消息,大惊失色!
五月初十二,蓝田率领两万业军,并且带着七百多高层战俘,抵达前线。
诸多高级官员将领看着自己的亲人让人抓了,纷纷痛哭流涕,而那些普通士兵更加绝望,没看见自己的家人就明白,家里凶多吉少了。
当天晚上,鲜卑军心瞬间崩溃,发生炸营。
五月初十三,鲜卑营地一片狼藉,五十七位鲜卑首领向业军投降。
拓拔高远几乎是仅以身免,就带了十几个亲卫离开。
而离开了的拓拔高远几乎是在东躲西藏中渡过的,在草原上,不仅是业军对他围追堵截,就连自己人也巴不得他死(害得大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而这一次,拓拔高远彻底失去了民心,也是彻底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公元469年,大业建威二年,二月初五,在寒冷的北方草原上,凄凉的鲜卑北魏皇帝拓拔高远,病逝,享年43(426-469),在位20年(449-469)。
公元426年,拓拔高远出生在北方草原,具体出生地不详。
公元428年,其父拓拔黎改元,大赦天下,封拓拔高远为幽王。
公元446年,拓拔高远改封燕王。
公元449年,北魏再次灭亡,拓拔高远在关键时刻,继位称帝,拉起北魏的大旗。
公元451年八月,率领大军南下,被业宣帝吴立炎击败。
公元458年,拓拔高远养精蓄锐,八万大军南下,再次被业宣帝吴立炎击败,损失惨重。
公元459年,遭到柔然部落打压,损失惨重,几乎覆灭。
公元460年,号召旧部,击败柔然。
公元464年,趁柔然内部可汗交替之际,强势介入柔然内政!
公元465年,南下包围平城,震慑大业北境!
公元466年,率领鲜卑与柔然开战,互有胜负。
公元468年,与业朝一战,损失惨重,大军崩溃,北魏皇帝拓拔高远孤家寡人!
公元469年,伴随着拓拔高远心脏停止跳动,至此,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大魏帝国,彻底灭亡,拓拔家族,也是彻底消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泯灭……
鲜卑北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86-424年,共3代三帝。
第二阶段,424-449年,共2代三帝。
第三阶段,449-469年,共一代一帝。
合计八十三年,历四代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