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啦!(1 / 1)

杨氏那颗几乎要跳出嗓子眼的心,在听到喜讯的瞬间,反而奇迹般地落回到了实处。

她深吸了一口气,那股子冲上头顶的眩晕感被她强行压了下去。

她的眼神瞬间清明,再无半分慌乱,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后续事宜,冲着婆母道,

“娘,您看着念安。”

她转身对两位嫂嫂说:“大嫂,二嫂,快,咱们去院里搬桌子,烧热茶!把咱家最好的点心都拿出来!!”

赵氏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闻言也回过神来,连连点头,抱着怀里的宝贝孙女笑得见牙不见眼。

孙氏和付氏听到弟妹指挥也也赶忙行动起来,几个人手脚麻利,很快就在院子里摆好了待客的桌椅茶水。

就在这时,村长和几位族老已经闻讯赶来,一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紧接着,沈老头和沈景行、沈怀谦三父子也从地里冲了回来。

沈老头跑在最前头,一只脚上的草鞋都跑丢了,裤管还卷在小腿肚上,沾满了湿泥,模样狼狈却精神抖擞。

父子三人跟村长族老们拱了拱手,便一头扎进屋里,手忙脚乱地换衣服、穿鞋子,拾掇自己。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喜庆的锣声由远及近。

报喜的官差到了,共两人,骑着高头大马,身披大红绸子,满面春风地来到沈家大门口。

其中一个官差清了清嗓子,展开手里的喜报,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调子高声唱道:

“捷报!恭贺大虞朝胭州府沈家村沈守正,荣登本科乡试亚元!”

居然是亚元!

第二名!

杨氏眼圈一热,强忍着泪意,将早就备好的两个沉甸甸的荷包递了上去。

“两位官爷辛苦了,快请进屋喝杯热茶!”

那报子掂了掂荷包的分量,脸上的笑容越发真挚灿烂。

“沈举人家的夫人太客气了!”

两人翻身下马,一进院子,看到早已摆好的茶果点心,更是高看了沈家人几分,连声夸赞沈家懂礼数,沈守正将来必定前程无量。

男人们在院里陪着几位官差和村长说话,屋里,回过神来的赵氏一把拉住沈老头和两个大儿子。

她压低了声音,飞快地从口袋里掏出几两碎银子。

“老大老二,你们快去村里相熟的人家,买些猪肉和鸡鸭回来!中午必须留官爷和里正他们吃饭!”

一家人迅速敲定了先请报喜官差、里正村长以及杨家亲家吃一顿,等沈守正回来了,再大摆宴席,遍请全村亲朋好友。

镇上杨家学堂里,杨老秀才听到消息时,激动得一把将手里的戒尺都掰断了。

他当即宣布学堂放假一天,带着几个外孙,浩浩荡荡地往沈家村赶。

杨老秀才到时,沈家院子里早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跟过年一样。

众人见了他,纷纷起身行礼,恭敬地将他请到上座。

这一天,沈家都沉浸在一种不真实的狂喜之中。

直到送走最后一波客人,沈老头才放出话来,等老三回来,在村里祠堂摆上三天流水席,请全村老少都来热闹热闹!

众人闻言,皆是欢呼雀雀跃,高兴地散去。

夜深了,客人都已散尽。

沈家人关上院门,虽然个个都累得腰酸背痛,心里却很兴奋,像灌了蜜一样甜。

举人。

从今天起,他们沈家就不再是普通的农户,而是迈入了“士”的门庭,是正经的乡绅了。

九月初六,沈守正终于回到了家。

他先是在院子里搬来一条长凳,恭恭敬敬地请爹娘上座,然后撩起衣袍,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

“爹,娘,不孝子守正,幸不辱命!”

“好!好儿子!快起来!”沈老头亲自上前扶起儿子,眼眶通红。

赵氏更是喜极而泣,拉着儿子的手说不出话来。

沈守正又转身,对着两位兄长和嫂嫂深深作了一揖:“这些年,辛苦大哥二哥,大嫂二嫂了。”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妻子杨氏身上。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着杨氏郑重地作了一揖。

“娘子,辛苦你了。”

杨氏闹了个大红脸,又羞又喜,看得周围来贺喜的村妇们羡慕不已。

沈守正与岳父、族中长辈一一见礼后才落座,当天,沈家大宴宾客,场面比念安满月时还要热闹几分。

收到的贺礼更是堆成了小山,就连那位只来过一次的王知府,也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

这些人情,将来都是要还的。

晚上,一家人终于能关起门来说说体己话。

沈守正说起考试时的情形,考棚漏雨,蚊虫多得能把人抬走,听得人心惊胆战。

“……幸好有念安给我的那个驱虫香囊,我那号舍一只蚊子都瞧不见。”

他又眉飞色舞地说起。

“还有淑兰给我备的那种干面,用开水一泡就能吃,又香又顶饱,把同号舍的考生都馋坏了,连监考的官爷都过来问我这是什么稀罕吃食。”

摇篮里的沈念安听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转了转。

【看来,这方便面在古代也大有可为啊。】

热闹了几日后,生活重归平静。

沈守正中了举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田税的变化。

按照大虞朝的律例,举人可免除一百五十亩田地的赋税。

沈家原本有十七亩田,沈守正回来后,又做主买了三十多亩上好的水田,凑足了五十一亩。

剩下的近百亩免税名额,沈家人商议后,决定分给几家亲戚,和村里几户特别困难的人家,其中就有孤儿寡母的刘婆婆家。

族里得了好处的自然是感恩戴德,刘婆婆更是带着两个瘦弱的孩子,跪在沈家门口磕头感谢。

沈家人忙不迭地将他们扶起来,又送了些米面回去。

这事传开后,整个沈家村的人都对沈家竖起了大拇指,人人都称赞沈家仁义。

家里的田地多了,人口也多,原来的老宅子显得越发拥挤。

沈老头和赵氏一合计,拍板决定,盖新房!

起一个三进的大院子,几兄弟平分,这样既宽敞,又方便将来招待客人。

最新小说: 替身只想暴富?四个大佬求她回头 长夜回风 听闻从前你爱我 此一程 穿成恶雌后,她异能超强宠坏兽夫 五个兽夫嫌我胖?我撩他们死对头 皇帝老公是个啥 穿越成女侍卫 谢邀,人在综艺靠毛茸茸带飞躺赢 风舞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