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上,雪似碎玉撒满山峰,周围遍野的梅树也沾了白,落了雪,有些梅花的一点红树立在峰上也多了几分生气。
而那小童也为了保护小树被周围的孩童们教训了下,鼻子间流着的血也沾染到这小树上,也显得有些明艳了。
其他孩子也并非真要动这树,充其量也就教训这小童,拉帮结派的。
教训了心头开心了,自然也就去了。
而小生虽是鼻青脸肿的,眼里却有着光。想着:“小树是有生命的,画师是画出他们的灵气,而不是破坏,先生常说带着一颗热心去看事物,总能画出真谛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过的很快。
转眼,小生已是到了及冠的年纪,绘画的水平也渐渐的好了起来。
附近的乡里人都称他叫林丹青,他本名林生,至于别人尊称他为林丹青是因为他的画栩栩如生,绘的也有如笔落神随,枯木逢春。
不过此人倒是有些怪,仅仅及冠之年的他脾气就像那些作了几十年画的老师傅一样臭。
对画作方面他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有时因为别人请他去作个话,叫什么仕女出浴图,这可把他气的够呛,直直的把那人是狠狠的骂了遍这才罢休。
他一生之所求就是能画出一幅能惊艳世人之画,也想像吴道子一样画一幅举世之作。
于是他少年出游及冠回,中间辗转了几个秋。
可也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那副人间绝美,世间罕见的一幅画作。
他的母亲常和他讲:“生儿,何必执着于世间绝美,画幅画作流芳百世,只为了这,这还是为了作画而作画?”
林生却不以为然,他自幼跟着先生学画,几岁时便也能将画作画的炉火纯青,也常常被称为小神童。
一直到他十四岁,先生去世了,他也接过了先生的担子,去替人画画。
起初还有人是不信他的:“如此年纪,怎能将画给画好?哪来的小儿,赶紧回家去!”
可他并未气馁找了那人,几次求作间,也是画出了个麒麟踏雪图,画的是活灵活现,有如真物。
也因此他靠这副画作也打出了一份名声,也让他名声大噪起来。
可他却也不在乎这些,还记得有人和他说过,他靠画作已是画出了灵气,为何不去修仙求道去?
他听后也只是淡然一笑,沉思了会回道那人:“李太白求仙问道,写的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写的出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一生虽是潇洒不羁,却也是颠沛流离,我何故步他后尘?”
那人听罢想是反驳,却也只是犹豫间叹了口气,也便不再理他。
林生可不会在意,也才十几岁的年纪。
等到林生十六岁时,林生发现总是这样也是无趣。
回想起先生教导他的一幕幕:“画作源自于心,美藏于世间,用眼睛去发现,去观察,才能画出一副好的画作。”
因此他也时常警醒自己,切不可马虎大意,也切不可懒惰。
可又想起先生画画水平已是上等,却也没留下一幅让世人铭记的画作,就这样死去埋进了黄土,几年后,几十年后也不会有人再记得他。
一想到此处,他也心情烦躁了起来,于是和母亲说了句,背上了行囊,远离了家乡。
他先是来到东海之滨,常闻世间有真龙,他也便在此处等,一等就是一两月,却也未曾见真龙,于是便就画了幅海波踏浪图。
又前往终南山,听闻有仙人降世,他也曾去,却只发现了个道馆,还有些道士,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也未曾画,便又前往各地,寻找能让自己传世的画作。
一转眼,他就到了及冠之年,却也是空渡光阴,来回转侧。
可他有心中又有些不甘,可无奈,少年离家老大回。
他回家乡亲们也都问可否找到了人间绝美,他也无奈,勉强笑了了笑,闭口不言。
人家也只当他是个怪人,脾气怪,行事也怪,也都不再去想。
离家有好几个年头的林生,回到家看到的一幕温馨的画面是,母亲拿着针线,手里比划来比划去,然后眼神里有些怅然,再有些思虑。
最后好似下定了决心一般,动起了手中的针线,剪裁着布匹,做着衣服。
林生走进来,母亲看了他一眼,脸上的皱纹也少了几分,也不再似刚才那般的愁容。
她鬓间的白发又多了几分,可笑起来却显得年轻了很多,笑的很自然。
“生儿,这么快就回了,这几年在外可过的安稳,你找那人间绝美可曾有找到?”她说。
林生也是叹了叹气,如实的将他这几年来的所遇所闻都如实的讲给了她听。
她听后也只是怅然一笑,虽有劝说,可也支持他去做。
回家不久,他又再次踏上了旅程,这次他将去山间去寻这人间至美。
他先去了华山,转而去了泰山,又接着去了嵩山,结果都未曾找到,他心中也愈加的烦躁起来。
他今年三十了,此次远游路途遥远,他也不清楚他到底要找些什么了。
中间又断断续续的收到了母亲的信,他也没有丝毫的兴趣去回,不过看还是会看的。
可在他二十七岁那年,母亲给他来的信似乎少了很多。
一直到他二十九岁,母亲就便再也没给他来过信了。
直到他三十岁,他还未找到他所想找到的人间至美时,他这才想起了他要回家。
归途的日子很短暂,同样也很纠结。
回乡时,路人看他的眼神都很是古怪,他也早已习惯了,也没当回事。
直至回了家,他喊了声:“母亲,我回来了!”可迟迟也没有得到回应。
他推开门去,房子是空荡荡的,床上有一件还未做完的衣裳,屋子里蜘蛛都结了好多网,桌子上也多了许多灰尘,再往屋子里再去一点,多了一个牌位,后山上也多了一座坟。
他那时才知道他的母亲已经走了,她的丧事是乡亲们帮忙办的。
那时他大哭了一场。
他又想起曾经有人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去求仙问道?”
他的回答是:“李太白求仙问道,一生潇洒不羁,可也是颠沛流离。”
于是他便不再外出,给母亲守孝后,他便在家里做了个先生,教学生们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