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怒起来丧失理智,静下心来胆小怕事。十多个姐妹们见皇上久“杀”不死,心底更是嘀咕不已,渐渐就后怕起来。
其中张金莲最为恐惧,她认为嘉靖帝是“真命天子”,一时半会儿,谁也整不死。望着半死不活的嘉靖帝,她不假思索,干脆自作主张跑到坤宁宫,向方皇后报了信。刚进坤宁宫门,张金莲就哆嗦着连哭带喊道:“皇、皇、皇后娘娘——皇上他,他,他——”话没说完,太过紧张竟然晕倒了。
方皇后其实早已起身,洗漱后坐在梳妆台前悠闲自观。面对菱花镜,左看看,右看看;右看看,左看看;把发束起来看看,散下来看看,就这样折腾了一个时辰。她听到张金莲的喊叫声,知道出了什么事,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
方皇后心知肚明,皇上在哪儿过夜,她径直朝翊坤宫匆匆而去。同时让总牌陈芙蓉身后跟随,并吩咐张公公快速去司礼监报信。
进了翊坤宫,方皇后刚到皇上身边,就吃了姚淑皋一击秀拳。姐妹们为了不让皇后娘娘认出自己来,王秀兰紧急道:“吹灯!”只听“噗”的一声,宫灯熄了。总牌陈芙蓉在黑暗中摸索着又把灯点亮,郑金香又“噗”的一声把宫灯吹灭。
这时,司礼监李提督及锦衣卫的值夜臣工在张公公的催促下都陆续赶到。他们闪身入户,并大吼一声道:“妖孽之女,竟敢非礼圣上,都跟我住手!”十几名姐妹们见此情景,顿时像霜打的茄子,再也没有先前的勇气。她们像一滴坠落到水面的油,登时向四面散开——东一个西一个——跑了。
锦衣卫的臣工没把事情想的太过严重,他们只是认为娥妃们在宫中憋久了,得不到圣上的公平对待,这才动手“摆弄”皇上。当看到皇上身躺榻上,一动不动,如一只将死的懒蛤蟆,且有阵阵屎尿味从身下散发出来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此时的嘉靖帝气息奄奄,对外界毫无反应——这是吓死的突出特征。
皇后娘娘想探明龙体有多少伤痕,伸手掀开盖在嘉靖帝身上的祥云彩凤罗衾,发现圣上穿的是“空洞透明衣”,白白嫩嫩的身体上青一道、紫一道,有的针孔还浸着鲜血。她怕皇上在众人面前丢脸,赶紧又捂起来,并呵退身边的侍婢和臣工。接着皇后娘娘亲自动手,把皇上的龙袍规规整整穿起来。
平时,皇后娘娘对圣上并不满意,也有愤恨。但在这节骨眼上,她要顾全大局,母仪后宫,要表现出对圣上的一片痴情和关心。她不顾榻上的屎尿臭味,轻轻匍匐在龙体上,泪水如断线的珠子汩汩而下,很快打湿了龙袍上的九尊黄龙和江涯海水。
张公公见皇后娘娘哭诉不已,便道:“皇后娘娘要节哀顺便,当下救皇上返尘,最为要紧。”皇后娘娘这才化大哭为小哭。
皇后娘娘看了看皇上的嘴脸,乌黑发紫,仍然没有醒来的样子。在盘算之中,心里渐渐便有了“如意算盘”,她要趁皇上还不能说话之际,以皇后的身份发号施令,缉拿真凶,拔除情敌,打掉异己。想到此,她威严道:“皇上一时半会不会醒来,只能让本宫代替皇上下诏,抓捕凶犯,就地正法!”她说罢便来到厅中大声道:“传皇上口谕!”各位臣工“哗啦”一声,齐跪于地,“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速传太医许绅火速来翊坤宫力救圣上。司礼监李提督——关闭所有宫门,会同锦衣卫共赴宫内四方,捉拿真凶。并传令六部九卿二品以上臣工,早朝取消并司职候令!钦此——”二人领令后,立即着手离去。
工部尚书兼太医许绅被火速传旨到翊坤宫,看到皇上这状况,吓得差点瘫倒。他知道这是个十分棘手的活,若能把皇上抢救回阳,自然立大功,升官加爵那是必然;惹万一抢救无效,皇上归阴,会被人借题发挥,定为逆贼同党,株连九族。许绅思前想后,感觉这时若退却,会被众人所指。最后干脆横下一条心,给皇上开了大剂量的‘桃仁、红花、大黄’等下血药方,让侍婢现场水煎后,立即撬开皇上的牙口,并用小匙灌下去。
静等几个时辰后,嘉靖帝仍是原来的样子,只有呼吸,没有反应,毫无好转的迹像。在这其间,许绅内心十分煎熬难耐,他立也不是,坐也不是,团团转如热锅之蚁,燥燥然似将雨池鱼。在这慢慢的等待之中,许绅的胡须鬓发瞬间全白了。
待到未时,嘉靖帝突然动了一下,紧接着便呕出大口淤血,这才有了意识,皇上终于重归人间。皇后娘娘忙给皇上喂几口温开水,不大一会便能勉强说话了,但声音弱如蝇鸣且吐字含糊。许绅又调制药方,给皇上慢慢调理。
在提督李治高的督办下,所有肇事的娥妃宫婢全部抓起来下狱候办。他火速来到方皇后面前禀奏抓捕处置事宜,道:“皇后娘娘,事已办妥当。答应杨金英为首犯,王宁嫔是幕后指挥人,二人已一并收监牢中,听候皇后娘娘发落。”方皇后听后思虑片刻,道:“王宁嫔是指挥人,并不意外。皇上在曹端妃的宫中发生这么大的事,差点命丧黄泉,她曹端妃能无罪无忧、置身事外?”然后方皇后暗暗咬了咬牙,“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放过坏人。把曹端妃一并收监!”
李提督闻此,突然跪下道:“皇后娘娘息怒,那王宁嫔在狱中大喊大叫,高声哭诉实在冤枉,闹着要见张公公伸冤,弄得内臣左右为难。若要再把曹端妃下狱,内臣实在不敢呀,三宫六院人人皆知,曹端妃是圣上的宠妃,把她治罪,皇上若是怪罪下来,内臣实在担当不起呀!”方皇后道:“皇上不能利索说话,暂时不能主持宫廷大事,本宫代皇上下诏,难道你要抗旨不成?”
李提督吓一跳,连声道:“内臣不敢!内臣不敢!”他顿了顿,终于下定决心,接着大声道,“内臣遵旨!”待他起身正欲退下时,方皇后突然道:“传圣上口谕:李公公跪听!”李提督刚起身又慌忙跪下来,方皇后宣道:“明天辰时,所有凶犯凌迟斩首于西市。王宁嫔、曹端妃因是皇上妃嫔,不宜示众,以免误导良妃,着于宫内东北角哕鸾宫北角荒凉之地一并凌迟。”李提督道一声“遵旨”,便退下了。
第二天一早,天刮起了大风,烟黄色的鳞云铺满了整个北京城上空,它们层峦叠嶂,突兀千里。地上罩了大雾,百步之内就恍恍惚惚,看不清人脸物像。卯时竟然下起北京城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片铺天盖地,洋洋洒洒,小若铜钱,大若鹅羽,几盏茶的功夫地上就积了一寸厚。抬眼眺望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千山竞素,万里铺羽。这洁白缟素之象,似是在为这十多名受刑的娥妃送行和招魂!
辰时已到,身居宫中的臣工,似乎都能听到——牢狱门“吱吱呀呀”的开启声,获罪娥妃上路时脚镣的“哗哗”声,刑车转动的“辚辚”声,还有马匹的“嘶嘶”声。刑车冒雪向西市缓缓驶去,北京井民没有一个人出门围观。在这雪中行走的刑车,如同一个个爬在雪地上的“斑蝥虫”,向前艰难的蠕动着。……
大内宫女舍命智斗皇上的消息传到民间,成了老百姓茶前饭后的谈资,又恰巧发生在壬寅年,被老百姓们戏称为“壬寅宫变”。后来萧规曹随,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壬寅宫变”。这是后话。
自从“壬寅宫变”后,嘉靖帝病愈后移驾西苑二十年不朝,开创中国历史上“皇帝不朝”的最长历史。自本次宫变后,宫中开始出现了防备娥妃行刺皇上的专门太监——驭妃太监。并赋予驭妃太监特殊的保皇权力——当皇上行娱作乐时,他们在门外候听,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高呼“是时候啦!”的提醒。每呼一声,皇上必须作答。若不应答,则认为皇上已有不测,或提醒够三次,他们均有权踹门而入,结束皇上的行娱作乐,并从龙床上直接抬走正在侍寝的宫娥妃嫔。目的是——防备二人寻欢作乐太久伤了龙体,或防备不端的宫娥妃嫔行刺皇上。长此以往,便有了“皇上不急太监急”的笑料,这些也是后话。
方皇后坐镇坤宁宫,代行皇上施令,运筹帷幄,指点宫廷。巳时已过,她知道行刑已经大成,“该死的”绝不会再复阳回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事情总算降下帷幕,三宫六院的妃嫔宫娥和公公们,都为自己的平安而高兴。
本该是大家弹冠相庆的时候,方皇后却着邪魔似的伏在祥云彩凤罗衾上,无端的大哭起来,悲伤之情如丧考妣。她因太过悲伤,气憋胸膺,竟然昏死过去,是死是活无人能料。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