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紫禁城,桃花开得正盛。
粉色花瓣随风飘洒,却掩不住朝堂那股隐隐的硝烟味。
沈清辞端坐凤椅,茶盏早已凉透。
她的注意力,全在殿外那些隐约的争执声上。
今日朝会,群臣又催促立储了。
“娘娘,您脸色不太好。“
小翠轻声提醒,声音小心翼翼。
“去探探消息。“
清辞放下茶盏,指尖在桌案上轻敲。
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
也是她紧张时的习惯。
贵妃半年,她早就明白自己的处境。
皇帝的宠爱,所有人都看得见。
正因如此,她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储君这个话题,像根刺扎在每个人心里。
包括她。
“主子,打听到了。“
小翠匆匆回来,神色紧张。
“太傅在朝堂直言,说陛下应当早立储君,安天下之心。“
清辞的手指停住了:“还有呢?“
“户部尚书附和,说立储不可久拖。还有人暗示...“
小翠欲言又止。
“说。“
“说您入宫至今未有身孕,或许...“
话没说完,但清辞已经明白。
或许皇帝应该多纳嫔妃,广开子嗣。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边。
桃花依旧盛开,像她刚入宫时那样美好。
曾经,她以为爱情就是两个人的事。
现在才明白——
在这深宫里,连爱情也是政治。
“娘娘,陛下来了!“
清辞连忙整理仪容。
萧景琰大步走进来,脸色阴沉得像要下雨的天空。
明黄龙袍本该威严无比,但她从他眼中看到了疲惫。
还有烦躁。
“臣妾叩见陛下。“
“免礼,都退下。“
殿中只剩他们两人。
萧景琰坐下,伸手揉眉心:“辞儿,朝会上的事,你都听说了吧?“
“略有耳闻。“
清辞为他斟茶,手很稳。
“陛下不必烦恼,臣妾明白自己的处境。“
“你明白什么?“
萧景琰忽然站起,语气激动。
“你以为朕会因为他们三言两语,就去纳什么新人吗?“
清辞心中一暖。
但面上仍保持平静:“陛下,子嗣确实重要...“
“重要?朕心里只有你一人,这还不够吗?“
这句话如春雷击中她的心。
她抬头看他,眼中忍不住有了雾气。
但理智告诉她——
感情用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陛下,臣妾知道您的心意。“
她轻声说道。
“但朝臣们的话也不无道理。您是一国之君,不能只考虑个人感情。“
萧景琰静静看着她,眼神复杂:“你这是在劝朕纳妃?“
“臣妾不敢。“
清辞低下头。
“只是...臣妾入宫至今,确实未能为陛下诞下子嗣。这是臣妾的...“
“胡说!“
萧景琰一把握住她的手。
“这有什么罪过?子嗣的事急不得。“
清辞感受着他手心的温度。
既甜蜜,又苦涩。
她何尝不希望能为他生下孩子?
但这种事,岂是想要就能有的?
“陛下,您可想过,若是臣妾真的不能生育...“
声音越来越轻。
“不许说这种话!朕不允许你这样想。“
两人对视,空气中弥漫着说不出的情绪。
就在这时——
“启禀陛下,苏贵妃求见。“
萧景琰皱眉:“她来做什么?“
“让她进来吧。“清辞开口。
苏婉儿踏着莲步走进来。
翠绿宫装,肌肤如雪。
一举一动,优雅得体。
“臣妾听说朝臣们今日又提起立储的事。“
她直接开门见山。
“臣妾斗胆,想为陛下分忧。“
清辞心中警铃大作。
“既然德妃娘娘暂时未有身孕...“
苏婉儿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清辞。
“不如陛下广开恩典,多选秀女入宫,也好早日为皇室开枝散叶。“
话说得冠冕堂皇。
但清辞听出了其中的杀机。
这是在逼宫。
逼着皇帝表态。
殿中静得可怕。
只能听到外面的鸟鸣声。
萧景琰脸色越来越沉。
过了良久才开口:“苏贵妃的建议,朕记下了。你先退下吧。“
苏婉儿临走时,那一眼意味深长。
让清辞心中更加不安。
“辞儿。“
萧景琰忽然开口。
“你是不是也觉得,朕应该纳妃?“
清辞沉默了片刻:“陛下,臣妾只希望您能做对国家最好的决定。“
“那你呢?对你自己最好的决定是什么?“
这个问题如利剑刺向她的心。
对她最好的,当然是他只爱她一人。
但她能这样自私吗?
“启奏陛下,太后娘娘宣您和德妃娘娘即刻去慈宁宫。“
萧景琰和清辞对视一眼。
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太后在这个时候召见,恐怕也是为了储君的事。
“走吧。“
萧景琰伸出手。
“不管面对什么,我们一起。“
清辞握住他的手。
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勇气。
是啊,不管前路如何艰难,至少现在,她还有他在身边。
两人携手走出德妃宫。
春风吹过,桃花片片飘落。
像是在为他们这段情路洒下最后的祝福。
前方,慈宁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里等待着他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考验?
清辞不知道。
但她知道一件事——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让任何人轻易夺走她的幸福。
就算是太后。
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