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的吵闹声像一群嗡嗡叫的小蜜蜂,刚刚被上课的预备铃声赶跑一点点,结果二年级(二)班的门口又聚起了一大堆人,比刚才更热闹了!周梦燃踩着铃声冲进教室,小辫子都差点飞起来,可眼前的情景让她一下子呆住了,像只突然看见大狗狗的小兔子,傻乎乎地站在门口不动了。
教室里——挤!满!了!
不光她的小桌子旁边站满了人,连走路的空地方、讲台边上、窗户边,甚至教室后面放扫把的角落都塞满了小朋友!黑压压一片小脑袋,感觉空气都不够吸了。大部分是她认识的本班同学,小脸蛋上全是兴奋和好奇;可还有好多不认识的脸——穿着别班校服的小朋友,甚至还有几个个子高高的哥哥姐姐(是高年级的),他们的校服颜色深一点,有的抱着胳膊看,有的就是来凑热闹。所有的眼睛,都像小电筒一样,齐刷刷地盯着她课桌抽屉里露出来的一点点亮晶晶——她的宝贝空灵鼓!
“周梦燃来啦!”
“燃燃!快!把你的鼓拿出来!”
“对对对!让我们看看那个会唱歌的宝贝!”
“听说敲一下像水滴掉进碗里,真的吗?”
叽叽喳喳的声音像一大群小鸟,一下子就把周梦燃围住了。她的小脚丫不由自主地往后缩了缩,小后背撞在门框上,小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好快,像要跳出来一样。她喜欢在广场上带着小娃娃们玩,喜欢在茶坊后院叮叮咚咚自己敲,甚至过年和桔梗一起表演时大家看着她……可眼前这阵势,在安安静静(本该安静)的教室里,在马上就要上课的时候,被这么多双热乎乎的眼睛(还有不认识的大哥哥姐姐的眼睛)紧紧盯着,让她觉得好奇怪,好害羞,像被放在玩具店最亮的柜台上一样,浑身不自在。
“干…干嘛呀?你们这么多人围着我桌子干嘛?”周梦燃的声音有点小小的发抖,大眼睛扫过那些陌生的脸,特别是高年级哥哥姐姐看她的眼神,让她特别想变成小蚂蚁钻到地缝里。
她的同桌,那个说话总是小小声的女生,激动地挤过来拉住她的袖子:“燃燃!快把你的空灵鼓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呀!大家都知道了!说你有个会唱歌的宝贝,在省城比赛都拿亮闪闪的牌牌了!过年广场上叮叮咚咚唱歌的就是它!大家都想看看听听!”她的声音因为太兴奋变得尖尖的,旁边的小朋友都跟着点头喊“是呀是呀!”
“对对对!语文课老师说‘大珠子小珠子掉在玉盘上’,燃燃说你的鼓敲起来就是那样!”后面一个本班男生大声说,小朋友们都“哇”地张大了嘴巴。
“听说你在广场上教小弟弟小妹妹?也教教我们呗?”一个隔壁班的小女孩挤上前,眼睛亮得像星星。
“这东西好玩吗?看着像一堆小碗。”一个高年级的哥哥抱着胳膊,说话听起来有点不相信,可眼睛却好奇地瞅着。
小朋友们的热情像刚出锅的爆米花,又热又闹,裹着好奇、喜欢、一点点不相信和纯粹想看热闹的心,一股脑儿地涌向周梦燃。她感觉头皮痒痒的,小手心湿漉漉的,只想立刻关上抽屉,抱着她的鼓跑掉!她可怜巴巴地看向平时一起玩沙包的好朋友,他们也都在人群里,对着她使劲眨眼睛,好像在说“快拿出来呀!”
“我…这个…要上课了…”周梦燃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手指头使劲揪着书包带子。
“没事!老师还没来呢!”
“就敲一下!就一下让我们听听嘛!”
“别小气嘛燃燃!”认识的小朋友起哄。
“对呀,拿出来看看嘛!”不认识的声音也加进来。
人群不但没散开,反而因为她犹犹豫豫的样子,更往前凑了凑,像个小圈圈把她围在中间。空气好像都不动了,只剩下好多好多道目光,烤得她脸蛋发烫。
就在周梦燃被这股热烘烘的压力弄得快喘不上气,大眼睛里水汪汪的,快要不管不顾冲出去的时候——
教室门口传来一声轻轻的咳嗽。
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书本,像棵稳稳的大树一样出现在门口。闹哄哄的教室“唰”地一下变得好安静,像被按了暂停键。围着周梦燃桌子的小朋友们也像退潮的小浪花,“哗啦”一下飞快地跑回自己的座位,动作快得像小兔子。但是那些小眼神,特别是外班和高年级哥哥姐姐的,还是偷偷地、粘粘地落在周梦燃身上,带着没看够的好奇。
李老师肯定看到刚才乱糟糟的样子了。她扶了扶眼镜,目光温和地扫过周梦燃红得像苹果的小脸,又慢慢看了看全班——那些本班小朋友脸上还没褪去的兴奋,还有混在里面的陌生小脸和高年级的身影。她的嘴角,竟然微微向上弯了一下,露出一点点浅浅的、有点特别的笑意。
“看来,”李老师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小朋友都听得清清楚楚,像定心丸一样,“我们班周梦燃小朋友的空灵鼓,魔力可真大呀,连隔壁班甚至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都被吸引过来了。”她走到讲台前,放下书本,没有马上讲课,反而挺有兴趣地看着周梦燃,“周梦燃,这就是你那个在省城比赛上让大家都说好听,过年时又给咱们青雨镇带来快乐的小乐器?”
周梦燃赶紧站起来,用力点点头,声音还有点紧:“是…是的,李老师。”她偷偷瞄了一眼那些还没走的外班小朋友和高年级哥哥姐姐,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
“嗯,”李老师点点头,目光再次看向全班,尤其在几个高年级学生身上停了一下,“青雨镇要变成‘艺术小镇’,这份喜欢艺术的心啊,能从小朋友中间自己长出来,特别好。”她话头一转,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像在告诉大家规则,“不过呢,教室是学习的地方,规矩可不能乱。”她停了一下,看着周梦燃,也像是对所有好奇的小朋友宣布,“周梦燃,要是你自己愿意,而且能保证不耽误自己学习,也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老师同意你,每天下午放学后,可以在教室或者学校音乐小屋里,带着对空灵鼓感兴趣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玩,学一学。这也算是响应咱们‘艺术小镇’,给校园生活添点小乐趣。当然啦,”她特别强调,“所有想玩的小朋友,必须先把当天的作业都认认真真做完哦。”
李老师的话像一把神奇的小钥匙,既没有把大家热乎乎的好奇心关掉,又很聪明地把它引到了安全好玩的地方,还给了周梦燃一个正大光明的“小舞台”。教室里先是安静了一小会儿,然后“轰”地一下爆发出开心的欢呼声和啪啪啪的鼓掌声,连那几个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也跟着拍了几下手,脸上露出了“原来是这样”和“有点意思”的表情。
周梦燃呆住了,接着巨大的开心和轻松感像暖暖的阳光照遍全身,赶跑了刚才的害羞和不自在。她用力地点头,声音因为太高兴变得特别响亮:“我愿意!谢谢李老师!”那个像小太阳一样活泼的周梦燃,一下子又回来了!
“叮咚小舞台”的欢乐:小老师和大杂烩
李老师的话像魔法棒一挥。下午放学的铃声简直成了欢乐开始的信号!二年级(二)班的教室立刻变成了青雨镇中心小学最热闹的“叮咚小舞台”。
小桌子被飞快地推到墙边,教室中间空出了一块地方。周梦燃的空灵鼓被小心地放在讲台上,像一颗等待被敲响的星星。教室里又挤满了人,比下午还多!本班的小朋友一个都没走,外班听说后又跑来好多,那几个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也靠在门边或后墙,歪着头看。窗户外面还趴着好几个小脑袋。
周梦燃站在她的鼓前面,看着底下满满一屋子、高矮胖瘦、表情各种各样的小脸蛋——认识的、不认识的、眼睛亮亮的、歪着脑袋看的……刚才那点紧张早就被分享的快乐和一点点“我是小老师”的兴奋代替了。在广场上带着小娃娃玩的劲儿,过年和桔梗一起敲敲打打的开心感觉,一下子全涌了上来。
“看好啦!”她拿起小指套(她坚持叫它“小锤锤”),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清脆响亮,还带上了点表演的小得意,“这就是我的空灵鼓!它唱歌可好听啦——”她先用指尖在一个高高的小碗上,像小鸟啄米一样轻轻一点。
“叮!”一声清清脆脆、像清晨露珠掉进小水洼的声音,一下子让所有叽叽喳喳都停住了,抓住了每一只小耳朵。
“哇——!”惊叹声像小泡泡一样冒出来,连那几个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也轻轻“咦”了一声。
“这是它的低音,”她又用小手掌心稳稳地拂过一个矮矮胖胖的碗。
“嗡……”低沉浑厚、像大熊打呼噜的声音慢慢散开,感觉地板都轻轻震了一下。
“好听!像庙里的大钟!”
“感觉肚子都跟着嗡了一下!”
周梦燃看着大家惊奇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开始她的“周式教学法”,还是那么随性,不讲大道理,但充满了小朋友能懂的小动作和比喻:
“想敲得好听?记住两条!第一,小手要软软的!像面条!别硬邦邦像小树枝!”她夸张地甩着小手腕,做了个特别柔软的动作,“第二,力气不在手指头尖儿!在这儿——”她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小胳膊肘,“靠这儿甩出去!像甩掉手上的水珠!或者……”她眼睛一亮,找到了最好玩的比喻,“像我妈炒茶,翻茶叶那一下!‘唰’!又轻又快!懂不懂?”
她的话引来一片咯咯的笑声,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她让几个早就等不及的小朋友轮流上来试试。一下子,教室里“叮叮咚咚”、“嗡嗡”响成一片,高高低低,像一场热闹的“声音大杂烩”。有的小朋友敲得像在打鼓,“咚咚咚”震耳朵;有的小朋友轻轻碰一下,声音小得像小猫叫;也有人歪打正着,敲出几个像小鸟唱歌一样好听的声音。
“哎哟喂!轻点轻点!这不是敲锣!”
“对对对!就这样!像小雨点!好听!”
“那个谁,你用指甲盖轻轻刮这个碗边边,听!像不像风吹过小竹林?”
周梦燃像个停不下来的小陀螺,在小朋友中间钻来钻去,小手飞快地帮人纠正动作,嘴巴里蹦出来的话又直接又好玩,常常逗得大家哈哈笑。她还灵机一动,组合了几个小碗,敲出一段模仿小溪流水的调调:“听!像不像咱们学校后面那条哗啦啦唱歌的小河?”
桔梗没有挤到最热闹的中间去。她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靠窗的小椅子上,面前摊开着作业本,铅笔尖停在半空。她的耳朵躲不开这满屋子的叮叮咚咚。各种各样的敲鼓声、周梦燃响亮的指挥声、小朋友们的惊呼和笑声……混成一股好大的声音浪头,拍打着桔梗习惯的安静小世界。她轻轻皱了皱小眉头,目光却忍不住穿过晃来晃去的小身影,落在那团被大家围在中间的亮黄色小太阳身上。
周梦燃的小脸蛋上全是开心,那种因为分享和当小老师才有的光,让她整个人都亮闪闪的。她的快乐像看不见的小波浪,一圈圈散开,把周围的小朋友都染得笑嘻嘻的。桔梗看到,那个平时在班里总是坐得笔直、作业写得最整齐的学习委员小雨,正小心翼翼地用指套碰了一下鼓碗,听到“叮”的一声时,脸上居然露出了桔梗从来没见过的、有点害羞又超级惊喜的笑容,像刚得到了一朵小红花。她还看到,那个总是一个人玩、不太爱说话的男生小浩,也挤在人群边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别人敲鼓,小手指头在自己的裤子上悄悄打着拍子。
更让桔梗没想到的是那几个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其中一个戴眼镜、看起来很安静的姐姐(桔梗好像记得她在学校乐队弹古筝),本来抱着胳膊靠在墙边看,脸上没什么表情。可是当一个一年级的小妹妹在周梦燃的帮助下,竟然叮叮咚咚敲出了一小段像模像样的小调调时,那个姐姐的嘴角也悄悄弯了起来,轻轻点了点头。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另一个高个子、头发短短像小刺猬的哥哥(好像是打篮球很厉害的),撇了撇嘴,对旁边的朋友小声说:“切,不就是一堆铁片片嘛,叮叮当当的,有啥了不起?还不如敲桌子好玩。”声音里有点瞧不上。他旁边的朋友也跟着嘿嘿笑了两声。
就在这时,一个胆子很大的外班男生,学着周梦燃的样子,想用力地抹出一串低音,结果力气太大,指套“嘎吱——”一下刮过了碗边!
“哎哟!”
“耳朵疼!”
“难听死啦!”
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抱怨声和倒吸凉气的声音,连那几个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也皱起了眉头。那个闯祸的男生自己也吓呆了,脸一下子红得像煮熟的虾米。
周梦燃却“哈哈哈”大笑起来,一点都没生气,反而跑过去拍拍那个男生的肩膀:“哈哈!没事没事!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炒茶火大了还糊锅呢!记住啦,低音碗要用‘摸’,不是‘刮’!像摸小猫后背的毛毛,要顺顺的!再试试?”
她爽朗的笑声和一点不在乎的样子,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尴尬赶跑了。那个男生在她的鼓励下,红着脸,小心翼翼地又摸了一下,这次发出的“嗡”声虽然还有点笨笨的,但不再刺耳了。周围响起了啪啪啪的掌声,像在拍小皮球。
桔梗悄悄收回了目光。窗外的太阳公公快下山了,金红色的光洒进闹哄哄的教室,给每个沉浸在“叮咚游戏”里的小身影都涂上了一层暖暖的金边。她低下头,看着自己摊开的画画本(她把乐理想象成了画画),小手指头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地敲着《茶山春早》里那个代表小雨点的节奏。
这满屋子的叮咚声、吵闹声,甚至那刺耳的“嘎吱”声……它们都那么真实,那么有劲儿,像春天里疯长的小草。周梦燃用她自己那套像玩游戏一样的“野路子”,把一件乐器变成了所有小朋友都可以摸、可以敲、可以弄出怪声儿的“声音玩具”。这也许不够“乖”,不够“整齐”,但它像一颗小石子丢进了小池塘,溅起的水花正一圈圈变大,连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都看过来了(不管他们是喜欢还是觉得怪)。这不正是青雨镇“艺术过大年”之后,那份被吵醒的对“好玩”的喜欢,在校园里,像春天的小树苗一样,热热闹闹、自由自在地长出来的样子吗?
就像镇子边上那些没人管、自己乱长的野茶树,虽然长得歪歪扭扭,可它们一起,才让茶山有了自己香香的味道。
桔梗轻轻合上了画画本。这里太吵了。她需要安静,需要像练琴时那样,手指头碰到琴弦,发出一个又一个清清楚楚、自己知道是什么的音。她站起身,想离开这个叮叮咚咚像开了锅一样的“小舞台”,去琴房找她的安静角落。
走之前,她的目光又滑过那片热闹的中心。周梦燃正手舞足蹈地教着另一个小朋友,亮黄色的小身影在人群里像一团跳跃的小火苗。那叮叮咚咚的鼓声,那高高低低的笑闹声,好像已经跟着窗外吹进来的暖风一起,带着小镇特有的、混着小朋友汗味和远处茶香的活泼劲儿,飞走了。这活泼劲儿,虽然吵得她耳朵嗡嗡响,却带着一种暖暖的力量,悄悄地、一点点地,流进了她心里那张画着《茶山春早》的、越来越好看也越来越多小声音的图画里。她转身走出教室,身后那片充满小朋友笑声的“叮咚大合唱”,好像也成了春天这首歌里,一个响响亮亮、不能少的小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