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透,康胜业蹲在院门口捆竹筐时,听见金湘媛在屋里翻找胶鞋的动静。
竹篾刺扎进指腹,他却没知觉似的,只盯着门槛上那对并排的旧胶鞋——一双是他的,沾着上次翻地的泥;另一双是金湘媛的,鞋尖补过块蓝布,是李大妈前天塞给她的,说“修渠要下田,新鞋不跟脚“。
“康哥!“金湘媛探出头,发梢沾着木梳齿的碎发,“李大妈说八点在老槐树下集合,咱们得赶在露水干前到。“她手里攥着顶草帽,帽檐压得低低的,却掩不住眼底发亮的光——自从复查病灶缩小后,她连走路都轻快了些,像株被雨水浇透的野菊,慢慢支棱起了花瓣。
康胜业把竹筐往肩上一扛,顺手替她理了理帽绳:“别急,我昨晚把铁锹磨好了。“他没说的是,凌晨三点他摸黑起来,对着月光把两把铁锹的刃都蹭得锃亮——金湘媛总说自己能扛,可他知道,她走两步就喘的模样,哪里干得了重活。
老槐树下已经聚了七八个村民。
张婶蹲在石墩上剥毛豆,看见他们就招招手:“小康小媛快来,李大妈正分工具呢。“康胜业注意到,上次路过时还冷着脸的王伯,此刻正把麻绳往竹筐里塞,见他看过来,别别扭扭地咳了声:“你那小木屋的凉茶,比我家老婆子泡的甜。“
李大妈拎着铁皮桶走过来,桶里插满铁锹和钉耙。
她先给金湘媛递了把木柄的小铲子:“这截水渠石块松,你就负责把碎土拢到边上。“又拍了拍康胜业的肩,“小康跟我去搬水泥,那东西沉,得找个壮实的。“
康胜业应了声,眼角却瞥见金湘媛抿着嘴看手里的铲子。
她指尖轻轻蹭过铲柄上的木纹,那是李大妈特意挑的——木柄磨得光滑,不会硌手。
他突然想起上周她蹲在菜地里拔草,腰弯久了直不起来,扶着番茄架喘气的模样,喉咙就发紧。
日头爬到半山时,金湘媛蹲在渠边拢土。
晨露早干了,泥土晒得发暖,沾在她胶鞋上,像块块浅黄的膏药。
她正用铲子拨开块碎石,忽然听见渠底传来“咔嚓“一声——脚下的石头松动了。
“小心!“康胜业的喊声响得破了音。
他刚搬完半袋水泥,转头就见金湘媛踉跄着往渠里栽,铁锹“当啷“砸在石头上。
他扔了水泥袋,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胳膊肘蹭在渠壁的青苔上,火辣辣地疼,却还是稳稳托住了她后腰。
金湘媛的心跳得像擂鼓。
她能闻到康胜业身上的汗味混着水泥灰,还有刚才搬水泥时沾的石灰粉,簌簌落在她肩头。“没、没事。“她抬头,撞进康胜业发红的眼眶里——他额角的汗顺着下巴滴在她衣领上,凉丝丝的,“就是脚滑了。“
“小媛!“张婶的声音从背后炸响。
不知什么时候,周围的村民都围了过来。
王伯佝偻着背凑近,浑浊的眼睛眯成条缝:“摔着哪儿没?
让我看看脚。“李大妈扒开人群,手里还攥着刚才分工具的铁皮桶,“快把人扶到树底下,我屋里有药酒!“
金湘媛被扶到老槐树下的石墩上时,手还发着抖。
她望着围在面前的一张张脸——张婶的围裙角沾着毛豆壳,王伯的烟袋还别在裤腰上,李大妈的白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突然想起奶奶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这世上最暖的,是热乎的人心“。
那时她以为,奶奶说的是医院走廊里陌生人递的热水,是楼下早餐铺多给的半根油条。
可此刻,这些带着泥味汗味的关切,比任何东西都烫,烫得她鼻尖发酸。
“我真没事。“她吸了吸鼻子,“就是石头松了。“
“松个鬼!“王伯蹲下来,用烟袋杆戳了戳那块石头,“这石头底下是空的,前儿我就说要换块整石,老周头偏说省那钱。“他抬头时,皱纹里全是懊恼,“小媛要真摔着,我这把老骨头可怎么跟你康哥交代?“
康胜业蹲在她脚边,正替她脱胶鞋检查脚踝。
他的手指粗粝,却轻得像片羽毛:“没肿。“他抬头笑,眼角的细纹里还沾着水泥灰,“就是蹭破点皮。“
人群里突然响起抽鼻子的声音。
金湘媛抬头,看见张婶抹了把眼睛:“我家闺女在上海,上次摔了一跤,打电话来说'妈我没事',结果是骨折。“她蹲下来握住金湘媛的手,掌心全是毛豆的清苦味,“小媛啊,往后有个闪失,可别硬扛。“
午饭是在张婶家吃的。
土灶上炖着腊猪脚,砂锅里煮着新摘的南瓜,康胜业刚跨进门槛,就被按在八仙桌旁。“小康你坐主位。“李大妈端来碗酸菜汤,“我们乡下人不会说漂亮话,就图个实在。“
金湘媛捧着饭碗,看康胜业夹起块猪脚放进她碗里。
他袖口还沾着上午的水泥灰,却在桌下轻轻碰了碰她的脚——刚才检查过的脚踝,此刻被他用红药水抹过,裹着层干净的纱布。
“小媛,你这病...“张婶的声音突然轻了,“我家老头子前年得肺炎,在县医院住了半个月,那大夫开的中药方...“
金湘媛的筷子顿在半空。
她望着碗里浮着的油花,想起上次复查时,医生说“奇迹“时的表情。
那些藏在药瓶里的恐惧,那些深夜躲在被子里掉的眼泪,突然就松了绑。“大夫说病灶缩小了。“她抬头,看见满桌人眼里的光,“可能...可能是这里的山水养人。“
康胜业放下碗。
他望着窗外的竹篱笆,风掀动篱笆上的丝瓜花,像谁在轻轻拍手。“我以前在城里做智能家居,住的房子能自动调温度,可夜里总听见自己心跳。“他摸了摸金湘媛裹着纱布的脚踝,“现在凌晨四点听见鸡叫,反而睡得香。“
王伯把烟袋锅在桌沿磕了磕:“我年轻那会儿在矿上,赚了钱盖大瓦房,结果老婆说'家里太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冲康胜业举了举茶碗,“你俩啊,比我们这些老东西明白。“
下午的日头更毒了,可水渠边的风里却裹着甜。
康胜业和王伯抬着块整石往渠底走,金湘媛拿着小铲子在旁边指挥:“往左点...再往左!
对,就这儿!“李大妈蹲在渠边和水泥,张婶把村民送来的绿豆汤一碗碗递过去,汤里浮着片薄荷叶,凉丝丝的。
“这儿堵了!“金湘媛突然喊。
她趴在渠边,指着石缝里缠着的乱草和塑料布,“得清干净,不然水冲不下去。“
康胜业脱了胶鞋就下渠。
淤泥漫过他的小腿,他却像没知觉似的,徒手去掏那些脏东西。
金湘媛急得要往下跳,被张婶一把拉住:“你康哥能行,他劲儿大着呢。“
等康胜业直起腰时,手里攥着团黑黢黢的杂物。
他甩了甩手上的泥,冲金湘媛笑:“看,是个破塑料袋,估计是前儿游客扔的。“
水闸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清凌凌的水顺着渠道淌过来,冲过新换的整石,漫过康胜业刚才站的泥坑,最后溅在金湘媛脚边的石块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通了!“王伯拍着大腿喊。
张婶抹了把脸,也不知是汗还是水:“我记事起这渠就堵,今儿总算通了!“
李大妈家的院坝里,灯笼在暮色里晃着暖黄的光。
竹桌上摆着张婶家的腊味,王伯带来的自酿酒,还有金湘媛早上从菜园摘的黄瓜,脆生生地浸在凉水里。
“小康,尝尝这酒。“王伯往他碗里倒了小半杯,“我泡了三年的拐枣酒,喝了祛风湿。“
康胜业抿了口,辣得直吸气,却还是笑着点头:“香。“
金湘媛挨着他坐,能听见他喉咙里的酒嗝声。
她望着院角的石榴树,红得透亮的果子压弯了枝,突然想起奶奶家的院子——也是这样的石榴树,也是这样的灯笼光。
那时她总觉得,这样的日子离自己很远,远得像上海的外滩。
可此刻,她能数清康胜业睫毛上的酒气,能闻见李大妈家灶房飘来的锅巴香,能听见张婶和王伯为半块腊肉推让的笑声。
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像首没词的歌,轻轻拍打着她的心。
“要不咱们明天去晒秋吧?“张婶突然说。
她指着院外的晒场,“我家那几筐辣椒早该晒了,小媛不是说想拍些秋天的照片吗?“
“好啊!“金湘媛应得快,连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转头看康胜业,他眼里的灯笼光晃啊晃,晃得她心里也软成片,“康哥去不去?“
康胜业摸着碗沿笑:“去。“他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我帮你扛相机。“
夜渐深时,露水开始往灯笼纸上凝。
村民们陆陆续续起身告辞,李大妈往他们兜里塞了把炒南瓜子:“拿回去当零嘴。“
康胜业和金湘媛沿着石板路往小木屋走。
月光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没干透的水墨画。
金湘媛摸了摸兜里的南瓜子,突然停住脚步。
“康哥。“她仰头看他,眼里的星光比灯笼还亮,“明天...我想穿奶奶留给我的蓝布衫。“
康胜业低头,看见她发顶翘起的呆毛在月光里软软的。
他伸手碰了碰她兜里的南瓜子,哗啦一声,像秋天在他们手心里撒了把星星:“好。“他说,“我帮你把蓝布衫熨熨,别让褶子硌着。“
风从松林里吹过来,带着若有若无的甜。
金湘媛望着远处连绵的峰林,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像渠里的水,清亮亮地淌着,淌向明天,淌向更远处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