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观后山的竹林里,晨雾如纱。官人盘坐在青石上,眉心的朱砂在朝阳下红得刺目。玄真道长手持桃木剑,在地上画出一个复杂的阵法,每一笔都带着金光。
“大人可想清楚了?“老道长声音沙哑,“此法一旦施行,便再无回头之路。“
官人望向阵法中央那盏并蒂莲灯——灯芯已经换成他从枕下找到的玉坠。灯焰不是常见的橙黄色,而是一种幽蓝,照得他半边脸如同鬼魅。
“三百年前她为我赴死,三百年间她因我徘徊不散。“官人指尖轻触眉心朱砂,“如今该我走向她了。“
玄真道长叹了口气,桃木剑尖挑起一张符纸。符纸无火自燃,灰烬落在阵法边缘,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刹那间,竹林里所有竹叶都停止了沙响,仿佛时间凝固。
“闭眼。“老道长低喝。
官人合上双眼,却感觉眼前越来越亮。当强光达到顶点时,他听见芸娘的声音近在耳畔:“远之,看着我。“
睁开眼,官人发现自己站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上。青石板路两侧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行人穿着前朝服饰。不远处,一座朱漆大门上挂着“国子监“的匾额。
“这是...“官人低头,发现自己也换上了前朝书生的装束,腰间挂着完整的玉佩——正面“芸“,背面“宁“。
一阵清脆的笑声从身后传来。官人转身,看见一个着鹅黄衫子的少女正在书摊前翻看诗集。她眉心一点朱砂,腕间玉镯随着翻书的动作叮咚作响。
少女似有所感,抬头望来。四目相对的瞬间,官人如遭雷击——这分明是活生生的芸娘,不是魂魄,不是幻影。她脸颊透着健康的红晕,睫毛在阳光下投下细密的阴影。
“这位公子可是要买《杜工部集》?“少女笑着指了指书摊,“最后一册在我手里呢。“
官人张口,却发不出声音。他急步上前,想要抓住少女的手腕,手指却穿过了她的身体——原来他才是那个没有实体的存在。
“别费力气了。“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官人回头,看见另一个芸娘飘在半空,正是他熟悉的那个魂魄模样,“这只是我记忆里的场景,是我们第一次相遇。“
活生生的少女看不见他们,捧着书继续往前走。官人跟上去,看着她走进国子监侧门,与一位祭酒打扮的老者说话。老者慈爱地摸摸她的头,少女便笑着跑开了,裙角飞扬如蝶。
“那是我父亲。“魂魄芸娘轻声说,“三个月后,他会因卷入科举舞弊案被贬岭南,我则被送入慈云寺带发修行。“
场景突然转换。官人发现自己站在慈云寺的藏经阁里。窗外电闪雷鸣,年轻的自己——宁远之正与一位着素衣的少女并肩而坐,共读一卷《楚辞》。烛光下,少女睫毛轻颤,宁远之的手悄悄覆上她的手背。
“那晚我们私定了终身。“芸娘的声音有些发抖,“你说等上元节我正式还俗,就三媒六聘来娶我。“
雨声渐歇,场景再次变换。这次是阴森的刑部大牢。宁远之戴着镣铐坐在草堆上,面容憔悴。牢门突然打开,一个穿着官服的纤细身影闪了进来——竟是女扮男装的芸娘。
“快换衣服!“芸娘急切地解着官服扣子,“我买通了狱卒,只有一刻钟时间!“
宁远之却按住她的手:“不行!若事发你会——“
“我父亲已死在贬所,这世上我无牵无挂。“芸娘眼中含泪,嘴角却带着笑,“而你刚中了状元,前途无量...更何况...“她突然压低声音,“朝中需要清流,天下需要能臣。“
官人看着年轻的自己仍在犹豫,急得想要出声,却依然无法干预这段早已发生的过往。最终,宁远之被芸娘说服,两人互换了衣物。芸娘替他戴上镣铐时,突然凑到他耳边说了句话。
“你当时说了什么?“官人转向身旁的魂魄芸娘。
芸娘摇摇头:“看下去。“
场景飞速流转。午门刑场,穿着官服的“宁远之“被押上刑台。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举起鬼头刀。就在刀光落下的瞬间,官人看见“宁远之“——实则是芸娘——嘴唇轻动,说了三个字。
“好好活。“
刀落。鲜血溅上刑台东侧的柳树桩。官人痛苦地闭上眼,却听见芸娘说:“还没结束。“
再睁眼时,他站在黄泉路上。无数魂魄排着队走向奈何桥,桥头坐着一位老婆婆,正给每个过桥的魂魄递上一碗汤。队伍中,芸娘的魂魄频频回首,似乎在寻找什么。
轮到芸娘时,孟婆递上汤碗。芸娘接过碗,假装饮用,实则悄悄将半碗汤倒进袖中。孟婆似有所觉,抬头看了她一眼,却什么也没说,只是摆摆手让她过桥。
“所以判官说的减寿一纪...“官人恍然大悟。
“是我的阳寿。“芸娘轻声道,“我倒掉半碗汤,所以判官罚我少了一纪轮回。而你那半碗完整的孟婆汤本该让你忘记一切,却因我的执念留下了缺口...“
场景突然破碎。官人发现自己回到了青云观的阵法中央。并蒂莲灯已经熄灭,玉坠裂成两半。玄真道长瘫坐在一旁,面色灰白。
“大人看见了吗?“老道长气喘吁吁地问。
官人点点头,泪水滚落。眉心朱砂突然灼热起来,像被烙铁烫过。他痛呼一声,捂住额头,再放手时,掌心多了一点鲜红的朱砂——而眉心的印记并未消失。
“这是...“官人茫然。
玄真道长挣扎着站起身:“她给了你一半的魂印。“老道长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敬畏,“从此你在阳间行走,便如同半个阴差,能见鬼物,通阴阳。“
官人想起芸娘最后说的“不必忘“,突然明白了什么。他冲出竹林,直奔刑场旧址。那棵老柳树还在,树干上深深的刀痕历经三百年风雨仍未磨灭。而那条红绸,在无风的空气中轻轻飘扬,像在对他招手。
官人解下红绸,绸布入手竟化作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纸上墨迹新鲜,像是刚刚写下:
“远之:
若你读到这封信,我已入轮回。这一世我托生在城南卖豆腐的人家,名唤朱砂。
不必寻我,时候到了自会相见。
芸娘“
官人将信纸贴近心口,忽听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转身看去,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站在不远处,眉心一点天生的朱砂痣,正歪着头看他。
“大叔,你哭什么呀?“小女孩声音清脆如铃。
官人蹲下身,平视着小女孩的眼睛:“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朱砂。“小女孩笑嘻嘻地说,“我爹说生我那日梦见一位仙女,眉间也有一颗这样的红痣。“
官人笑了,泪水却流得更凶。他伸手想摸摸小女孩的头,又在半空停住,最终只是轻轻碰了碰她眉心的朱砂痣:“好名字。“
小女孩突然凑近,在他眉心也点了一下:“大叔这里也有红点点,真好看!“说完蹦蹦跳跳地跑开了,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路。
官人站在原地,望着小女孩远去的背影。眉心的朱砂痣微微发热,像是某个灵魂在轻轻叹息。他抬头看向天空,正午的太阳明晃晃的,照得人睁不开眼。
恍惚间,官人看见阳光中浮现出芸娘的脸。她对他微微一笑,然后如朝露般消散在光芒里。
“好好活。“风中似乎传来这样的低语。
官人整了整衣冠,向城中走去。他的影子在阳光下轮廓分明,再没有分离出另一个“影官人“。路过一家豆腐店时,他听见店内传来小女孩欢快的笑声,还有妇人温柔的呵斥声。
他没有驻足,只是嘴角微微扬起。眉心的朱砂痣在阳光下红得耀眼,像一粒永不熄灭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