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民宿试营业的挑战(1 / 1)

三月二十日的晨光比往日常早了些。

康胜业站在民宿门口,仰头看“万峰山居“的木牌被晨露浸得发亮,后颈沁出细汗——这是他第三次检查木牌的榫卯结构了。

“康哥。“金湘媛从院里出来,手里攥着块蓝布,正擦着昨天新置的石磨。

她的气色比半年前好了许多,两颊浮着淡粉,只是擦石磨的动作慢了些,“李婶今早送来的糯米,我泡上了。

等会儿客人要是想吃甜酒粑,现磨现煮。“

康胜业转身接她手里的布,指尖碰到她微凉的手背。

半年前这双手像片薄冰,现在有了温度,却还是轻得让人心慌。“你歇会儿,我来。“他说,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飞檐角的麻雀。

金湘媛没应,目光扫过院角的三角梅——那是她上个月亲手栽的,现在正结着骨朵。“昨晚我数了三遍房卡。“她突然说,手指绞着蓝布的边角,“101到103,201到203,一共六张。“

康胜业懂她的紧张。

这半年他们改造了老宅的正房和仓库,铺青石板、换花窗、拆了旧灶台砌土灶,每块砖都浸着两人的汗。

他刚想开口安慰,厨房方向突然传来“滋啦“一声,像电线冒火花的响。

两人同时僵住。

“电路!“康胜业反应最快,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厨房。

金湘媛跟着跑,扶着门框喘气——她上个月复查时,医生说肿瘤缩小了三分之一,但体力还是跟不上。

厨房的电烤箱正闪着红灯,抽油烟机的灯忽明忽暗。

康胜业蹲下身,顺着电线摸到墙根的电箱,金属外壳上凝着层水珠。“昨晚下了夜雨。“他咬牙,“线路受潮了。“

金湘媛的手指抠住门框。

她记得前天李师傅来装新电路时说过,老房子的墙缝漏雨,电线得裹防水胶布。

可这两天忙着布置房间,竟忘了再检查一遍。“我去叫李师傅。“她说着就要转身,被康胜业一把拉住。

“你坐着。“他扯过搭在椅背上的外套给她披上,“我打他电话。“手机在裤袋里震得发烫,康胜业按了三次才接通:“李叔,我是胜业,厨房电路短路了......对,试营业今天......您能来吗?“

电话那头传来铁锹落地的闷响。“别急,我在村东头修水泵,五分钟到。“

等待的五分钟像被拉长的橡皮筋。

金湘媛坐在厨房的矮凳上,看康胜业来回踱步,鞋底在青石板上蹭出两道白印。

她摸出兜里的薄荷糖,剥了一颗含在嘴里——这是康胜业今早塞给她的,说“紧张时含一颗,像小时候我妈哄我“。

“吱呀“一声,李师傅扛着工具箱跨进院门。

他五十来岁,晒得黝黑的脸膛上挂着汗珠,蓝色工装裤膝盖处沾着泥。“小媛坐这儿干吗?“他先冲金湘媛笑,又拍康胜业后背,“走,看电路去。“

电箱打开的瞬间,李师傅抽了口凉气。“瞧这胶布,都泡软了。“他从工具箱里取出绝缘手套,“昨晚雨大,墙缝渗的水顺着电线流进电箱,线皮都腐蚀了。“

康胜业盯着李师傅的动作:戴手套、用万用表测电压、用斜口钳剪断发黑的电线、剥线、接线、裹新的防水胶布。

每一步都慢得像电影慢放,直到抽油烟机“嗡“地转起来,烤箱的红灯变成稳定的暖黄。

“成了。“李师傅摘下手套,拍了拍康胜业肩膀,“记住,梅雨季前再换批防水胶布。“他收拾工具箱时,瞥见金湘媛还坐在矮凳上,从兜里摸出颗水果糖递过去,“小媛,甜的,吃不吃?“

金湘媛接过来,糖纸在指缝里沙沙响。

她突然想起,上个月她蹲在菜地里拔草晕倒,是李师傅背着她跑了半里路去村医室。

此刻望着他鬓角的白发,喉咙发紧:“谢谢李叔。“

“谢啥。“李师傅扛起工具箱往外走,走到院门口又回头,“今儿头天营业,保准顺顺当当。“

他的背影刚消失在篱笆外,院外就传来行李箱滚轮的“咔嗒“声。

康胜业和金湘媛同时抬头。

穿藏青夹克的中年男人拖着银色行李箱站在门口,仰头看“万峰山居“的木牌,嘴角带着笑。“请问,这是民宿吗?“他问,声音里带着点北方口音。

“是!“康胜业快步迎上去,伸手要接行李箱,“您是提前订房的王老师吧?

我们在后台看到您的信息了。“

老王——后来他们知道他爱让人这么叫——把行李箱递过去时,康胜业触到箱体上的露水。“我今早从兴义坐大巴来的,司机说这地儿山好水好,我就临时改了行程。“他打量着院子,目光停在三角梅上,“这花栽得巧,等开了能当景儿拍。“

金湘媛站在廊下,看着康胜业带老王办入住。

登记本上“王建国“三个字写得方方正正,手机号是BJ的。

她注意到老王走路时腰板挺得直,像当过兵,手指节粗大,虎口有薄茧,许是干体力活的。

“房间能看山景吗?“老王接过房卡时问。

“202窗正对将军峰。“康胜业引他上楼,“您要是喜欢晨跑,后山有条石板路,早上能看日出。“

金湘媛跟着上楼,扶着楼梯扶手。

经过202时,老王推开窗,山风卷着松木香灌进来。“好。“他转身,目光扫过墙面的旧书——那是金湘媛从村里收的老课本、线装书,装在玻璃框里当装饰,“这些书有意思,《本草纲目》手抄本?“

“是张奶奶家的。“金湘媛开口,声音比平时轻,“她说她爷爷是赤脚医生,这些是当年抄的方子。“

老王凑近看,指尖几乎碰到玻璃。“字写得好。“他说,“要是能配个小卡片,写两句书里的故事,客人看着更亲切。“

康胜业掏出手机记:“王老师这个建议好,我们明天就做。“

金湘媛没说话,心里却像揣了只扑棱棱的鸟。

这半年他们总怕做得不够好,怕客人嫌房子旧、嫌饭菜土,此刻听老王说“亲切“,突然就有了底气。

傍晚开饭时,土灶上的铁锅“滋滋“响。

金湘媛站在灶前,手里的木铲翻着蛋炒饭——米饭是自家田里收的,鸡蛋是张婶家的土鸡下的,葱是院角现拔的。

康胜业要帮忙,被她撵了出去:“你去陪王老师说话,我这儿熟。“

其实她有点喘。

切葱时手酸,搅蛋液时手腕发沉,但闻着饭香,想起奶奶教她做饭时说“好饭要走心“,倒觉得这些累都轻了。

起锅时,她撒了把烤香的芝麻,黄澄澄的饭粒裹着蛋花,在白瓷盘里堆成小山。

“来尝尝。“她端着盘子出来,见老王坐在院里的石桌前,康胜业正给他倒自酿的刺梨酒。

老王夹了一筷子,咀嚼的动作慢下来。“香。“他说,“米有嚼劲,蛋不腥,葱味儿正好。“他抬头,眼睛亮得像星星,“我闺女也爱做饭,可总说没时间。

你们这儿好,慢。“

金湘媛坐下时,康胜业给她盛了小碗汤。

她喝着汤,听老王讲他的故事:退休前在钢厂当钳工,闺女在上海工作,他今年刚学会用手机订民宿,说“想看看闺女总说的'诗和远方'“。

“你们这比诗和远方实在。“老王夹了块腌萝卜,“有烟火气。“

夜渐渐深了。

康胜业收拾碗筷时,老王主动帮忙擦桌子。

金湘媛靠在廊柱上,看月光漫过对面的山峰,听他们的笑声混着虫鸣飘远。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药瓶——今天竟忘了按时吃,可也没觉得疼。

就在这时,篱笆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芳——村里开小卖部的姑娘,负责给民宿送日用品——喘着气跑进来,发梢沾着碎草:“胜业哥!

小媛姐!

村头大喇叭说今晚有大风,可能到八级!“

康胜业的手顿在洗碗盆里。“有多快?“

“半小时内到。“小芳抹了把汗,“我妈让我来喊你们,赶紧收晒的东西,关窗!“

金湘媛的心跳得急。

她想起院角的三角梅,想起二楼晾着的蓝布窗帘,想起厨房外的竹编菜篮——那是张奶奶送的,不能被风吹跑。

“小媛,你去收二楼的窗帘。“康胜业扯下围裙,“我收院子里的,小芳帮我搬石桌。“

金湘媛扶着楼梯往上跑,风已经起来了,吹得窗棂“哐当“响。

她扯下窗帘时,一片三角梅的花瓣飘进来,落在窗台上。

她攥着窗帘往屋里走,听见康胜业在楼下喊:“快!

把花盆搬进廊下!“

等所有东西都收进屋子,风已经卷着砂石打在玻璃上。

金湘媛站在二楼窗边,看康胜业跑最后一趟——他抱着那篮竹编菜,弯腰护着,像护着什么宝贝。

“进来!“她推开窗喊。

康胜业抬头,脸上沾着泥,冲她笑。

风掀起他的衣角,却吹不散他眼里的光。

等他冲进屋,金湘媛递过毛巾,触到他掌心的温度——是被风吹得凉,又被烟火捂热的温度。

“没事了。“康胜业擦着脸,望向窗外。

狂风卷着乌云掠过山尖,却吹不垮他们的小院子。

木牌“万峰山居“在风里摇晃,可榫卯结得结实,稳当得很。

金湘媛突然想起今早李师傅说的“顺顺当当“。

或许所谓顺,不是没风雨,而是有个人陪你一起,把风雨关在门外,把烟火拢在怀里。

她摸出兜里的薄荷糖,剥了一颗塞进康胜业嘴里。

甜丝丝的,混着他脸上的泥,混着窗外的风声,混着他们越来越清晰的、走向明天的心跳声。

最新小说: 将军请弯腰 我在唐朝开理发店 你是唯一不可替代 清冷美人的奇幻之旅 当太阳再次升起时 灵植师穿越荒年,带着全家炫肉吃 穿成替身女配,女主鱼塘被我炸了 流放前搬空京城,真千金带飞全家 扮演绿茶后,嫡女被禁欲男主狂宠 闪婚娇妻日日哭,禁欲凌总夜夜哄